饮食、情志、劳逸对身体的影响

从外感受来的六淫邪气时有发生,但今天我们遇到更多的是人体内部出现了问题。中医学认为,由于饮食的不当,情志的失调,以及过度疲劳和过度安逸,都会导致邪气从内而生。

我们下面就分别来看饮食、情志、劳逸的不当,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问题。

1.饮食

《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就是说,中医学非常强调以五谷杂粮为基础的平衡饮食结构。即以五谷杂粮为主体,以干果水果为辅助,以肉类为补益,以蔬菜来补充。如果我们在选择饮食物的过程中,不注重结构的均衡,对某些食物过分偏好,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

像对酒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过度偏好,常常会导致体内痰湿盛,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过分偏好生冷黏腻的食物,会促进体内阳气的消耗,加重怕冷、腹泻等阳虚症状。

仅仅保持食物的结构平衡还不够,还需要注意饮食量的适度。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者,在一番尽情享受之后,往往也要承受胃肠损伤的恶果。另外,太平盛世很少出现严重的饥饿现象,但在减肥风气盛行的今天,确实是人为的造成了很多饥饿的状况。

除了质、量两个方面之外,饮食的节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日三餐,按时进行,胃肠都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更好地工作

。2.情志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的情志变化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七情太过,对人体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了。我们这里仅以最常见的怒、思、恐三者为例,来说明情志过度对人体的影响。

——怒则气上

怒发冲冠,是对“气上”的最佳注解。一切表现,都是人体之气向上升发的迹象。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需要怒的,通过小怒,可以起到疏通气机的作用。然而,大气伤身,大怒伤肝。过度的发怒,木性升发的太过,对肝血就会造成很大的消耗。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是用水的阴柔滋养,来缓和亢盛上逆的肝气。

——思则气结

当一个人有心事,会变得茶不思、饭不想。中医认为,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神处于很活跃的状态。而神的活动,是以消耗五脏的精血物质为基础的。现在精血主要用来支持滋养神的活动,全身的气血运行就相应地迟缓下来,从而出现了所谓的“气结”。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分析同样很好理解,人在思考问题时,脑的耗氧量剧增,血液大部分都流向脑,其他脏器的供血相对减少。消化系统的供血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就出现了这个现象。

适度的思考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但是思虑太过,往往会加重全身气结的状况,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身体的虚弱。这时最需要的是加强身体的运动,让一身的气血得以流通。

——恐则气下

人在受到惊吓时,心生的恐惧会令一身之气向下走。中医认为,恐伤肾。肾气不足,无法固摄,就会出现小便,甚至二便失禁的表现。

3.劳逸

我们常常听到“五劳七伤”的说法。其中的五劳,就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典型的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疾病。实际上,过度劳累的问题,还可以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

长时间看书,眼睛就会过劳;长时间伏案工作,脖子就会过劳;长时间敲键盘、点鼠标,手的筋脉就会过劳;长时间站立,腰腿就会过劳……实际生活中,这些“局部”的过劳,给我们的身体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全身性的劳累更常见一些。

过劳不好,反过来,过分的安逸,对人体同样不是件好事。身体的过分舒适,缺少运动,会让全身的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出现一身的虚弱表现。或者脾虚无力运化水谷,气血无从化生,骨瘦如柴;或者脾虚运化不利,水湿停聚,一身虚胖。

经过以上饮食、情志、劳逸等方面的“邪气”干扰,正气不断地被损耗,人体内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病理产物: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这些产物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成为今天众多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