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濯街||上善若水的诗心境界 立足乡土的赤子情怀——序《楚凤凰》
三天前,我在老家的“黄梅作家协会”QQ群发现好友陈章华的文章《用漫天星华与美好的事物结盟》,点开一看,是评论邓星子新诗集《楚凤凰》的。邓星子本名邓星华,湖北黄梅县人,是我的老乡,我也是她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介绍人之一。她从少女时代开始,酷爱写作。高中时发表处女作《生命的意义》,自此,一发而不可收。这是她继2013年出版《从春天出发》后的第三本诗集。陈的文章告诉我们,这部即将与读者见面的诗集“收录的100首诗,是从星子近三年栽种的花朵里遴选出来的‘幽兰花’,也是一个英汉互译、双语对照的‘混血儿’。”
因文章写得很好,读完后便忍不住从点评中挑出两段精彩的,以“神话周”的名义赞叹道:“‘星子所要表达的远远突破了一些小女子诗人们所擅长的闺情怨绪、一己悲欢,她的诗歌往往关乎乡愁、生命、爱情、信仰等宏大主题’——这是陈章华在为邓星华的诗作‘点睛’且一语中的。”
“‘邓星子的诗……像鲜血一样浓烈却又充满拷问,比乡愁惆怅却又充满温情,似星光漫天却不逼仄人眼,有凌寒傲骨却少孤芳自赏’——这是陈章华在赞美邓星子的诗作么?怎么比赞美天仙般少女更令人心醉,更令人垂涎?!”
第一句说的全是真话;第二句一多半是真心话,一小半是开玩笑。我在群里一直“潜水”,极少“冒泡”,因此“赞美”一经抛出,“水面”立即出现微波:附会者接二连三。水下“冒泡”后水面必有波纹,恰似风吹水面掀起之涟漪,我一点也没在意。出乎意料的是:三天后仍现余波——有美女在微信里呼唤:“周大师在么?”
过了许久我才发现,便回复道“正在写东西,有事请留言”。一会儿又见美女留言道:“刚才真的有事找您,现已外出,得空‘再来打扰’!”
“再来打扰”,让我预感不妙:美女与我老人家之间,不可能出现《多情的打扰》里的歌词:“……只想问问你过得好不好”,她的“再来打扰”必有文章。“想请我为其诗集作序?”不会吧?!怎么可能让一个从未写过诗的人为其作序呢?
已经不当文联主席了,请我作序的人反倒更多。不过十余年来,从没有人请我为诗集作序。“星子”是想开我为诗集作序之先河么?预告“再来打扰”的次日上午,手机彩铃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是“星子”请我为其诗集作序的电话。怜香惜玉之心人皆有之,“神话周”亦难免俗。她连连道谢,且很快发来了电子版。
“如此信心满满,想必真的不错?”《楚凤凰》中的100首诗,共分六辑,我一口气读完了“第一辑:楚风浩荡”、“第二辑:灵魂歌者”和“第三辑:岁月之殇”,且溜达在《爱的小传》上,不忍离去:
这些年
我把深爱 爱过
我把美梦 梦过
却不能
让姹紫嫣红多存一天
爱的小传
至少增添一笔江南啊
也应该刻上高原的风采
这些年
我把万里河山望遍
不是刻意留下不朽的诗篇
只为读懂
偌大人间
一座无字的碑
这些语言既象春风穿过后院竹林似的,传来那种听得出却说不出来的味道;更象清泉流经竹林小溪时与石头碰撞出来的悦耳清唱:泉水遇到给自己带来痛苦的石头后,没呻吟叫苦,反而发出悦耳的声响。难道是泉水在歌唱自得其乐的美好生活?这不正是立足乡土的赤子情怀么!第三辑的最后一首诗《最终》支持了我的观点:
总有一天
我会把浩浩荡荡的春天、冬天
都活成昨日
江南的莲 也成了
误入藕花深处的女子
那么 滔滔大浪 静静流沙
在后来 是不是都将成了
你的会心一笑
或者化为拈花一笑的顿悟
能把春天和冬天“都活成昨日”的女人,也是不记春风得意、严冬苦楚的女人;对“误入藕花深处的”的“莲(子)”,有的荷花心怀醋意,有的荷花老噘着嘴,而名为“星子”的荷花却向众姐妹解释道:“江南的莲(子)”其实是“误入藕花深处的女子”。
这分明是在用荷花少妇,即“过来人”的心境与口吻,细腻而含蓄地道出了自己的心理境界,她特意用“藕花”一词,亦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赤子身份。那些被称之为出水芙蓉的荷花少女们,面对此情此景,无论是醋意似“滔滔大浪”者,还是醋意如“静静流沙”者,都只有“会心一笑”的份儿。且会心的一笑又都化作了“拈花一笑的顿悟”,这是什么境界?只能是上善若水的诗心境界啊!
于是,特意选择“藕花”二字之“过来人”的轻吟浅唱,虽似平淡不华之语、仿佛俗水无波之言,却散发出“拈花一笑”的禅味。她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诗人在“第四辑:心似莲花”的《初心》中泄露了天机:
这时候 适合打开一扇门
放一只鸟归林
这时候也适合关一扇窗
滚滚尘埃 都不要紧
已经没有什么忧伤可言
亦没有风雨欲至的困惑
黑夜不仅磨练品性
还酝酿无限可能的黎明
不是所有的颜色都入眼
只做独一无二的风景
就等于挽救了整个森林
身着诗歌语衣的荷花少妇,轻吟浅唱到这里,读者已经有一种“衣皮与灵肉整体粘连”的感觉,读来十分痛快,想来很是过瘾。在《我的二零一三》中,我曾经不无忧虑地写道:
渊源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底蕴醇厚。“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楹联”是民族文化的六座丰碑。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人把不洋不土、不中不外、诗歌不像诗歌散文不像散文的“诗歌”搬到了中国文化的桌面上,一来二去的诗歌就像一个长不大的侏儒,一步三晃地开始了艰难的跋涉。接下来又出现更热闹的场面:派系林立、拉帮结伙,什么下半身体、吐沫体、莺歌燕舞体、梨花桂花喇叭花体……真可谓奇招不断、万象重生、陷阱遍地。把本来就病病怏怏、弱不禁风的中国现代诗歌折腾得更加满目疮痍。于是,中国现代诗歌,渐渐被民众所遗弃。须知,这是一个伟大、广泛、厚重、恒久的读者群啊!
读完星子的《楚凤凰》,我发现自己的忧虑实在多余,尽管能够将“诗歌语衣”穿得既漂亮又自然的诗人并不多见,象星子这样能够立足大自然,独具乡土情怀的诗人更是凤毛麟角,但这足以说明中国现代诗歌,并没有失去中国民众,这个伟大、广泛的读者群!
星子似乎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因此,她在“第四辑‘心似莲花’”之《两棵树的爱情》中继续轻吟浅唱道:
有些事情是绝对的
比如 昼伏夜出 日换星移
有些事情是相对的
比如 我仰望星光满天
你恰好看夜景
高山之于流水是相对的
夏月之于春花也是相对的
云对雨 空山对浮云
不是一亿光年的距离
胜过一亿光年的距离
原来 这世间
比远方更远的是人心
比孤独更孤独的是——
根连着根的俩棵树
一棵在春天逞强
一棵在秋后哭泣
星子在这里阐发的是一种“意境”。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是以“心”为本体的。在禅宗看来,“心”乃万物之本,万化之源。禅宗哲学,这种唯心、重“我”的理论,影响了诗歌注重自我真正情感的寄托,重一己之意的抒发,这对于通过抒情歌唱“真美”的诗歌意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星子的:“这世间,比远方更远的是人心,比孤独更孤独的是,根连着根的俩棵树”等语,与《六祖坛经》中的:“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之说,几乎是零距离!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国维语 )景物只是感情赖以抒发的依托,决定诗境的关键是心中的真实感触。唐宋的创作思想之重“意”与禅宗的这种唯心、重“我”的影响是紧密相联的。现代诗的显著特征在于出其不意和玄妙。它的价值取向是:别人说得出,它就不说了。星子不仅有此追求,且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这应该与星子生于黄梅、长于黄梅这个佛教禅宗发源地,是不无关系的。
时至今日,世事纷繁,生活变化,人们的心灵也変得复杂了。但是,诗的功能却没有变,所谓“诗言志”的传统,依然是重要的诗学內涵。“志”便是心,便是思想情感。《文心雕龙》中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即为此意。区别仅在于:理胜之诗多流于板滞,情胜之诗则起于自然,更加体现了诗的本质。
愿“上善若水的诗心境界 立足乡土的赤子情怀”成为星子的不懈追求!
信笔涂鸦,是以为序!
2016年11月9日
作者
周濯街 人称“神话周”,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湖北省黄梅县人,1986年至2015先 后在北京、长沙、台湾等地出版长篇神话小说99部,其中台湾出版 《人间鬼王》、《吕洞宾》、《关圣帝君》、《文财神》等32部,中短 篇800余篇,计3700万字。《人民日报》先后9次发表过关于他的人物通讯;央视先后13次采访过他,播放过6个关于他的专题片;美国《东方》杂志也以《周濯街与中国神话》为题向美国读者介绍其人其作。并有神话小说大师、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缝合大师、神话周、中国神话小说第一人等美誉。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