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在线】| 詹仕华作品:五彩辉映拉萨

五彩辉映拉萨


五彩辉映拉萨


——全国23项援藏工程巡礼


参观拉萨二十三项工程回到军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建筑工地壮美的记忆,强烈地撞击心怀,勾起我无限情思。
那是八月的一天,雨霁天晴,拉萨平原笼罩薄雾轻纱之中。群楼,布达拉宮,山影,河湾,时隐时现。一条璀璨的五彩长虹,从南至北飞跨古城上空,拉萨,显得那样绚丽多姿。
耸入云霄的电视铁塔,挺拔伟岸的体育馆,新颖别致的拉萨饭店,精美大气的贸易中心,端庄典雅的群艺馆,在轻纱丽彩的掩映之下,如闪烁的星辰,超凡脱俗,俏丽非凡,耀于眼前。
建筑工地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又浮上我的脑海……


在第一流的现代化建筑——西藏体育馆前,我们为它亲切的建筑造型、多功能的现代化设施赞叹!然而,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更掀起我们感情的波澜……担任施工是浙江的建筑队伍。这支准备出使非洲的建设大军,接受任务后,便紧急行动起来,整理行装,搜集资料,思考方案,工程设计人员很快乘机飞往拉萨。进藏的第二天,不顾高山反应,便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攀登布达拉宫,上上下下,数百级台阶,研摸古代建筑,仔仔细细观摩寺院和民居风格,吸取民族建筑精华;为把世界屋脊的体育馆修建得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融藏、汉、中、西建筑于一体,一边喘息,一边精心设计。一张张,一幅幅,一次又一次,体现拉萨和时代风貌的蓝图,就在连日连夜的制作中,而后交付施工了。在严寒酷暑里,风霜雨雪中,工人们日夜奋战。初上高原,不少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的头昏眼花,他们带病作业,攀架施工,登高浇筑,有的晕倒在地,从此长眠雪山……
工地上,有不少藏族民工,浙江的同志们手把手地传艺,关心他们的冷暖,并像自己的职工一样发给工作服、劳保用品,还免费供给午餐……


第一流的现代化建筑,应有第一流的艺术装点。他们尽其所能,将驰名中外的东阳木雕,温江雕塑,肖山窗帘,长兴虎皮大理石和精巧的弹涂工艺献给援建工程。当古朴而挺拔的体育馆,让拉萨北部顿生光彩的时候,藏汉群众热泪盈眶,连连赞叹。
我的思绪飞向拉萨馆店。饭店留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里,白天锤声叮叮,车水马龙。江苏南通铁军的春风,把战旗翻卷。奋战主楼的工程中,饿了,他们啃几块饼干;渴了,喝几口凉水;有的累倒了,爬起来又干。夜里,工地上灯火通明,人影幢幢,机器的搅拌声,不息的劳作声响成一片。他们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高原古城创造了建筑史上最好的纪录;五天一层大楼!
在工期最紧张的阶段,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石料的需求量也大得惊人。一千多立方,三万九千一百多块呵!刚上高原的福建惠阳县的石工们,忍着严重的高山反应,奋力相助,日夜挥锤。他们吞下医生递上的药片,接着又干。他们知道,假如石料供应不上,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就不能如期完成。他们把干部动员起来,把企业管理人员动员起来,赶赴现场,为工人翻料,一两百斤重的石料,石工打好一面,他们将石料翻一个边,打好一面,又翻个边,一付手套没几天就磨得开花开朵了。落日西沉,江苏的同志为他们拉上电灯;饿了江苏的同志替他们赶做饭菜……干,通宵达旦地干。有的鞋磨烂了,手磨破了,谁也不当回事,江苏的同志就脱下自己的鞋和手套塞给他们。这是多么动人的兄弟情谊,多么感人的拼搏精神啊!
从东到西,从北至南,拉萨建设工地上,有无数这样的场面。
东部的西藏大学工地,感人的事迹亦深深拨动我们的心弦。


宁波的同志们,为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拿下教学主楼和艺术楼体基础工程,面对三千多土方,六百多立方的混凝土,一百七十多根钢筋水泥立柱,他们抢时间,争速度,镐铲手扒,肩挑臂扛,奋战十几个昼夜。累了,躺在地上睡一会儿;手碰破了,贴上胶布照样干。捆扎钢筋,工具缺少,工人们用铁棍,扳手,石头,一切能用上的工具都用上了。就在那些日子里,施工场上串串孤光闪烁,从黄昏到黎明,从黎明到黄昏。当我们在碧波荡漾的河畔、书声琅琅的绿柳丛中,看见教学主楼和艺术楼,像耀眼明珠般升起,我们心里奔涌的是多么激动的情感!
令我们不能忘怀的,还有北面花岗石工地上福建惠阳的职工们。
拉萨的二十多项工程,不少工程是他们开采的花岗石奠的基,做的踏步,砌的墙体,立的门楼。为给兄弟单位及时提供上等的石料,这些侨区来的石工们,一到拉萨,放下背包,带上工具就上了山。海拔四五千公尺的高山,他们一步一喘地寻料。选好石料,便忙不迭地挥锤破石。一面打,鼻子一面流血。殷殷的热血,染红了石料,染红了铁锤。月圆月缺,十五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保证了石料的供应,把最好的条石献给了古城最现代化的工程。
雨季来了,他们旁滩的驻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环境里,泥里雨里,竟给各建筑工地加工基石、倒拱、花台、踏步、栏杆三四十万块,四万五千多方。开一方石料,要挥打一万三千五百多锤;一块一米长,高宽各二十公分的条石,十三道工序,就得挥锤五百多下。工人的手上,皲裂了横一道,竖一道的血口,那一条条,一道道的血口,刻记着建筑史上辉煌的篇章。


这里,有父子四人汇聚高原,齐心协力,精心施工的陈才明父子。
有弟弟在工地为救落水藏族同胞牺牲,自己毅然来到高原,完成弟弟未竟的事业,受人赞颂的庄胜宝。
在瞒过医生检查,怀揣“救心丹”奔走工地, 为拉萨饭店和体育馆组筹急需的几十万块踏步的生产科长陈景贵。
有爱人、孩子接连住院,而顾不上探望的经理吴成坤。
还有……还有……各个工地上都有多少这样的同志啊!
相传,远古时代,拉萨是一个海湾,管辖这里的是位王子,人们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后来,一条恶龙在这里兴风作浪,为非作歹,这里便荒凉衰败起来。人们都盼望能有斩恶的好汉。一个勇敢的少年肩负起了这个重任,与恶龙进行殊死搏斗,奋战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除掉了恶龙。海水退去,这里便成了美丽平原……传说,是人们的美好向往。而今,拉萨亮丽的风釆却真实地展现我们眼前。
我想,使拉萨跃然崛起,以崭新的姿容立于拉萨平原,是这腾飞的时代!是高原儿女和来自祖国各地的民族兄弟。拉萨壮美的容颜,是伟大时代的照耀。
遐思中,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牌,披着霞彩,巍峨地耸立我的眼前。我清晰地看见碑下那“O”号里程起点,在熠熠闪闪。我对自己说:今后,我们应该以更加矫健的英姿从这里起飞,要无愧我们古老年轻的高原和伟大的时代!


本栏目编辑:曼妮


作者简介:詹仕華,从边关到平原。在《解放军文艺》、《昆仑》、《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美国《新大陸》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数百篇首作品;出版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等。先后获西藏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青年诗歌节奖,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艺家》杂志征文奖,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杂志社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等。作品收入数十种选集。现居四川德阳。
枸杞文学
监事:王湛华
顾问:邓九刚   詹仕华
平台总监: 阿娜尔古丽 
主      编:韩阳
责任编辑:马枚素  沈曼妮
美      编:宋蔷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天天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升晋康达集团
北京华丽精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平台由“升晋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