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平|谒废名墓:哲人已杳 乡情永在
陈慧平|哲人已杳 乡情永在
对先生仰慕已久,恰逢假期空闲,约一好友,打听得 先生墓地具体位置,苦竹乡后山铺村15公里处,便欣然前往,以慰心向往之情.
出了城一路向北往西!
“到了,这里就是先生的墓地!”朋友兴奋的说道.我听到这句话顿时激动不已,心潮澎湃.终于可以和先生近距离的接触了,终于可以聆听先生的淳淳教诲了,终于可以和先生一起走近家乡的青山绿水了.
下了车,斜风,细雨.已是树树皆秋色的季节,几片黄叶在空中飞舞出优美的弧线,也许在向先生暗示我们的到来,湿滑的小路冷清的伸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头.我好像听到一声寒蝉凄切,顿觉凉意更浓,真是秋风秋雨秋霎人啊.
立于生生墓前,看着眼前的两座墓,一座是先生父母合葬墓,一座是先生夫妇合葬墓.心被生生的扯了一下,这就是先生的安息之地吗?这就是京派鼻祖的长眠之处吗?,这里就是作品独飘一帜闻名文坛的先生吗?墓地为何这般简陋?如此荒芜?潮湿的空气吹进胸膛,陡生一丝寒意.伸手轻轻抚摸着墓碑,四周杂草丛生,只有枯黄的狗尾草倔犟的抖落身上的晶莹的泪滴.碑头上鲜艳的花朵在秋风萧瑟天气凉时告诉来人,先生后人对先生无尽的哀思.几棵柏树和十几棵樟树错落有致的紧紧围绕着两座墓.树干挺拔,虽叶落稀疏,但聚拢一起仍如巨伞撑天,给先生春的生机,夏的荫凉.只有它们在这里静静的陪着先生物换星移几度秋.只有它们在这里守着先生夕阳无限好吗?.
先生墓碑文:先父冯文炳,字蕴玉,笔名废名.生于1901年,殁于1967年.先母岳瑞仁,生于1900年,殃于1978年.先父系中国著名新文学家,并历任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教授.故显考冯公文炳大人,故显妣冯母岳老孺人之墓.孝男思纯媳每方女止慈、孙冯作、外孙女文璐文静,公元1994年清明敬立.
细看碑文,先生是先逝于吉林,27年后才安葬于故土的.我怅然若失,这27年,先生掬一捧义井的水仍如儿时那般甘甜,这27年,八角亭的琅琅书声犹在先生耳边回荡不息,这27年,先生静静等候树叶对根的深深情意啊.我闭上眼,一滴泪悄然滑落.耳边恍惚响起先生弥留之际那句:务葬我于黄梅故土!
墓地的后方远山叠翠,云雾氤氲,千年的东山寺若隐若现.墓地的两边皆为菜地半空闲着,一些火把红的高梁坚强的挺拔于秋风中.蓝莹莹的牵牛花懒散的躺在土埂上.墓地的前面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望无垠.如此寂静之地,先生是如何奈得住这”寂寞”的呢?一阵风吹过,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脑子顿时闪过一道灵光.
先生,在此是否能赏姹紫嫣红,游万水千山?
先生,在此是否能听暮鼓晨钟,添笔下之花?
先生,在此是否能说日月经天,传殁而不朽?
哲人已杳,乡情永在!
我和友人整整衣服在墓前深深的鞠了三个躬,准备离开了.
先生的乡心乡情,将永远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儿女的乡心乡情.先生的乡心乡情,在以先生为名的诗社,书社中开出了一朵永不凋零的花,绚丽夺目.
上车时,我仿佛看到一“额如螳螂”身着长袍的老者在田埂上缓缓走来.
作者:陈慧平 新开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