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从高热反复伴惊厥案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方子

初诊病案

女,2岁

—   初诊时间   —

2017年1月

—   主诉   —

咳嗽五日,加重伴呕吐两日,发热伴惊厥一日半。

—   现病史   —

五日前食三文鱼及瘦肉,加之母亲哺乳前进食辛辣及牛肉,随后开始出现偶咳,两日前咳嗽加重,咳则呕吐,夜间发热,随后出现惊厥,双目上吊,手足冰凉,唇口面色青紫,手足握固抽动,持续2分钟,随后至上海儿童医院就诊,予退热处理,体温降至正常。昨日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9.6度,予布洛芬栓剂三次、每次均汗出热退,体温旋即复升。

—   刻诊  —

昨夜发热时汗出不明显,今晨汗出时有、汗后身热不凉,手足偏凉,咳嗽,有痰音,流清涕,晨起打喷嚏,喜饮水。

纳一般,输液后大便稀烂、有黏液,近两日大便每日一行,有矢气,小便清,哭闹,烦躁,夜寐不安,夜间坐起哭闹、稍有谵语,呼之不应、手足躁扰。惊厥后双眼较前少神。

—   查体   —

脉浮数。舌红,苔薄白腻。舌尖有三枚水泡。下睑红。扪腹中灼热。下肢皮肤干燥。刻下体温39.3度。

—   基础病机  —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
太阴里虚,水饮
阳明里热,外热,外燥

—   复合病机   —

少阳阳明病

—   四证   —

火证为主,兼水证(淡饮)

临床思维还原

辨表里、寒热

临床判断阴阳和寒热,不能站在寒和热的症状上看,而是要去剖析寒和热产生的原因。也就是津液亏虚以后不能够温煦和濡养,津虚液少不能够温煦会生寒,不能够濡养会生热,所以判断寒热要跳出来站在“一”的层面去看,而不要站在“二”的层面去看。

这里的寒,是里热耗伤津液而不能够温煦所致。对待此类寒证,若用温散,就会导致津液更伤,寒之更寒。因此本案既忌用辛温发表,又忌用渗利小便;本案出现了胃气虚、胃气弱而生水饮,水饮已经有冲逆之势,所以用大黄、黄芩一类会苦寒败伤胃气。

本案的表寒表证,不是太阳表不解,在伤寒论第六条提到过,“太阳温病”,也即太阳中暍。而发生太阳温病的基础是阳明中风。阳明中风会出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也就是说阳明病中风是会出现明显的恶寒表证,而这种寒是由于中风表不解导致的津液在表位涣散,就会出现表上失于温煦,病人就会出现对寒过度敏感,而表现为恶寒,手足发凉。但是随后“即汗出而恶热”,就会转成所谓的太阳温病,也就是正阳阳明。不管是阳明病也好,阳明中风也好,只要是有中风证都有可能出现恶寒,所以看到恶寒、发热、手足凉,不要马上用麻黄、桂枝发表,麻、桂一用下去只会抱薪救火。

辨津液

同样要找到本案惊厥、神乱的原因,而不是用龙骨、牡蛎把神志异常的症状压制下来。痉病是什么?痉病就是表位津亏营弱。太阳痉病就是太阳病而伴有津亏,津液在表上不能濡养,同时有风寒表不解,这个时候“项背强,脉反沉迟,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阳明痉病是阳明病伴有表上津亏,此时表上津液不能濡养,同时有可能伴有表不解,就会出现手足痉挛、抽搐,两目上视,牙关紧闭。阳明痉病的正法是承气汤,是真正的燥烦满实、大便难,耗竭津液导致的。患者大便是稀烂,虽然有神昏“谵语”的表现,这是津液大亏不能涵养心神所致,所谓“虚则郑声”,不能够将之判定为阳明腑实证而妄用大黄。

辨胃气

本案有几个迷惑性的症状,手足凉、谵语、纳差、大便稀烂。一般来说,纳呆便溏,这是太阴病,但如果直接“温其藏”,只会抱薪救火。因为这时津亏水盛。

胃气要辨强弱虚实寒热,本案胃气虚、胃气弱,胃气热、胃气实的这几个层面都有,但是我们要进一步辨别。

本案是在实火实热内盛灼伤津液而出现痉病、心神失养,这时候出现的胃虚当辨为胃津虚。胃津虚会导致津虚水盛,水饮冲逆,而表现为咳痰、流鼻涕;水饮下泄,则便溏,治疗只可用甘药以补津制水,而不能辛温助热。

或问:津虚不是会生燥热吗?怎么会生水饮?君不见《伤寒论》之猪肤汤证“下利,咽痛,胸满,心烦”,咽痛、心烦,一派的津亏液少;但下利、胸满,则是典型的水饮内盛。所以用猪肤甘寒生津来治之。

处方思路

患者以表为所急所苦,以阳明层面之实火实热为第一层病机,在阳明层面而兼里虚和水饮,这就是“少阳阳明”。《伤寒论》179条(“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的少阳阳明,不是少阳阳明合病,而是阳明病兼有胃虚,仲景常用“少阳”指带阳明病而兼有胃气虚或胃津虚者,如黄芩汤证(“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患者所急所苦以水火气血四证中的火证为主,火证以针对实热的阳明清热四法对治,辛寒法主要针对火热而兼表证,苦寒法是纯粹针对里热为主,咸寒法是针对里燥、里结,酸寒法是针对火热而兼表,兼虚,兼寒。

针对本案我们先锁定了辛寒和酸寒法,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辛寒法解表力更强。而本案患者表证明显,所以排除酸寒法,但是单纯用辛寒法对治里位的胃气、津液不足的情况照顾不全,怎么办呢?我们再加一个甘寒法就可以解决了。到此,我们就确立下了辛寒法+甘寒法的治法。辛寒法为主的,首先确立主药为石膏(阳明表之正药),选方为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比白虎加人参汤能更好地去照顾胃气和津液,能够更好地解决水饮的冲逆,竹叶石膏汤中有一个麦门冬汤方干,能滋养津液,润燥除结,能对治因津液不足而出现的心神失养的症状。

—   处方   —

竹叶石膏汤

竹叶12    石膏96    麦冬48    旱半夏24党参4      北沙参4     生晒参4    炒甘草12    粳米24     一剂

每次服半包(1/6量),隔两小时服一次,直致热退。

二诊病案

—   二诊   —

第一次药后微汗出,退至38.5度,第二次药后退致37.3度,夜间21:30稍有反复、升至38.2度,第三次服药后热退,夜间未再热起,晨起体温36.7度。一日夜共服一包半(即上方之半量)。

咳嗽明显减轻,痰音较明显,鼻涕未流,无打喷嚏,大便昨日两行、第一次未进食而解水样便、夹不消化米粒,第二次服米糊后质糊,今日未解。

纳不佳,舌尖水泡已明显消退,晨起至今未饮水,夜寐不哭闹、无明显蹬被。

脉浮细滑稍数。舌红,苔薄白腻、尖有三枚细小水泡。下睑红。腹温热。下肢皮肤干燥。眼泡稍有浮肿。

—   处方   —

1/3量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6 生白芍4 大枣8炒甘草4 生姜3 旱半夏8 三剂

竹叶石膏汤吃下去以后热退,但还有咳嗽,痰音也重,不欲饮水,这是水饮的表现。

三诊病案

—   三诊情况   —

咳嗽基本消失。

稍有痰音,大便时成形、时溏稀,纳一般,睡觉时有汗出,夜寐反复颠倒,右眼稍有发肿,喜饮、然量不多。

脉浮细。舌偏红,苔薄白腻。

—   处方   —

1/3量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6 生白芍4 大枣8炒甘草4 生姜3 旱半夏8 二剂

今日所获

阳明有表,谓阳明中风,

虽见表寒,亦治之辛寒。

阳明病而兼胃虚,属阳明中的“少阳阳明”法度,要在火证层面甘寒养液。

津虚也会生水,此时只能“以水制水”。

(0)

相关推荐

  • 先看总结,再读条文,学《金匮要略》不打瞌睡的方法!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著作,熟读并学会应用是中医必经之路已是中医界的共识,但古文枯燥,还没等读上几篇便昏昏欲睡,多少次拿起书想字斟句酌,死磕到底,最后都只是浅尝则止,其实目 ...

  • 【临床实践】寒热杂错咳嗽案析萸黄前胡汤

    初诊病案 女,60岁 -   主诉   - 咳嗽反复一月余. -   现病史   - 咳嗽时作,阵发性呛咳剧烈,咽中痰滞难咯,稍有痰.色白量少,无鼻塞,稍有流涕,无咳引胸痛,无咽痛,咽干较明显,口干稍 ...

  • 【临床实践】肺部感染后久咳案

    杜小姐 女 54岁 2018-3-3 就诊 -   主诉   - 咳嗽1月余 -   现病史   -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咳痰,经外院使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 ...

  • 【临床实践】高龄便燥谵语案

    高龄老人大便燥结谵语,医者易瞻前顾后,恐攻伐伤正,又虑补益恋邪.此时如何在顾护患者胃气和津血的前提下治疗疾病?谦川中医华南学术中心欧志穗医生为大家解析此案,欢迎留言探讨. 文 | 欧志穗.刘畅 病案 ...

  • 反复咳嗽伴胸痛——易安X形法临床实践录

    反复咳嗽伴胸痛 易安 1.拨曲池下大筋,胃经往下疏通,脾经.肺经往上疏通 2.扎曲池下1.5寸.解溪.委中.丰隆 3.揉咳嗽神效点,肩前痛点 19年时的补充说明: 附咳嗽的中医辨证: 外感咳嗽: 1. ...

  • 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易安X形法临床实践录

    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易安 1.同时按压尺泽.腰腿点 2.在三.四趾缝找痛点按压,点按委中.阳陵泉.悬钟 3.艾灸肚脐 附腰痛辨证: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 ...

  • 【临床实践】截瘫患者反复发热案析竹叶石膏汤

    最近<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热议.文中患者最终查出了致病原,奈何"无药可医"只能采取支持治疗.然而让临床医生头大的还有另一种情况:查明了原因,也用了药敏提示敏感的抗生素 ...

  • 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易安X形法临床实践录(12)

    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易安 易安自我简介:我是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跟宣宾老师学习过,现在在医院实习,运用宣宾老师点穴方法于临床多有收获,我将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的临床病例,希望老师们多多赐教.( ...

  • 反复咳嗽伴胸痛——易安X形法临床实践录(3)

    反复咳嗽伴胸痛 易安 患者,女,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痛5月余入院. 中医诊断:咳嗽.痰湿蕴肺. 西医诊断:肺炎. 中医诊断依据:患者因咳嗽.咳痰.胸痛而入院,咳痰白粘,舌淡苔薄腻,脉滑,故属于 ...

  • 【茗德中医】医学实践录——传承篇之一 :抵当汤加减治疗下肢水肿伴头晕案

    抵当汤加减治疗下肢水肿伴头晕案 作者:闫会        指导老师:茗德中医卢长庚 郝某  女 78岁 灵寿人.3月21日,患者以下肢水肿.头蒙头晕就诊,刻见:舌质偏紫暗,诊脉见左关实,右寸弦硬搏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