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诗词格律就别写诗”?你谁呀,这么霸道!

原创2021-07-09 04:17·诗道骏言

头条上爱写古诗词的人不少,但乱象丛生,有观点的冲突,有行为的不雅。我针对三个方面,说明我对写作古诗词的基本看法。这三方面包括两种观点和一种行为。一种观点认为“不懂诗词格律就不要写诗”,第二种观点是“格律这种破玩意儿,早该扔垃圾堆里了”。一种行为,以挑刺儿为能事,主动给别人改诗甚至斗诗。下面,我分别阐述:

第一点,“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这是学究之语、腐儒冬烘之见。

稍微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唐代以前,几千年间,古人是不大懂格律的,多数情况下是有感而发、跟着感觉走的,也能写出词情兼美的诗。格律诗到盛唐、中唐才成熟完备。到晚唐以后,在一部分人手里却堕落成了一个抠字眼的技术活。

从历史上看,人们不懂格律的时间比懂格律的时间长得多,不懂格律的时代,好诗也层出不穷。

从创作实践看,格律诗名家也时有不遵格律的作品,李白多数作品不遵格,杜甫也承认自己是“晚节渐于诗律细”。这表明,唐诗圣手杜甫也不是一开始就懂格律的,他也是写了一辈子,摸索了一辈子,到老年才觉得自己在格律方面才比较纯熟了。

懂格律固然好,能把诗写得四平八稳。不懂格律,有诗心诗情的人也能把诗写得灵动飞扬,甚至暗合格律,诗仙李白就是最好的例证。

“不懂格律就不要写诗”,照此标准,《诗经》所有的作者不要写诗,屈原不要写诗,曹操王粲陶渊明谢灵运都不要写诗,项羽刘邦更不要写诗。年轻的李白、杜甫也不要写诗了。所以,我就想问问,自以为懂格律的腐儒们,隋唐以前的诗人大部分人不懂格律,就不能写诗了吗?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的作品都不是古诗词吗?你们推敲一辈子格律,能写出一首赶得上不遵格律的《垓下歌》或《大风歌》的好诗不?

不懂格律就不让人写诗,谁呀?这么霸道!写诗是你家专利?

那些懂点格律就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冬烘、腐儒,大部分没有学习过中国文学史、诗歌发展史、文艺理论等系统知识,视野逼仄、心胸狭隘、自负偏执,一辈子只知道遵教条、抠字眼,如果没有新意、没有真情,你按格律写出的诗歌再多,也不过是炫弄雕虫小技的平庸之作,也只是尸气弥漫的垃圾一堆。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写诗,才情内容是第一位的;格律形式是第二位的。

好诗应该是浑然天成,与格律自合。不应该把格律当头等大事,削足适履,以辞害意。

第二点,诗词是用来抒发性情、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诗词不是用来争強斗狠打群架的。可是,偏偏有一种妄人,看到谁写一首古诗词,就凑过来,批评指责,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以教师爷的姿态指手画脚,借此来获得一点儿优越感。如果对方是学者名人,那诗词妄人就更来劲儿了,以为挑出学者诗作的一个或几个毛病,自己就是超教授超学者的水平了,那成就感就更膨胀了。如果被挑剔的人,不耐烦,妄人就拉开架势“来来来,你敢跟我比赛吗?我要与尔一决高下!”这纯粹是市井无赖的姿态,自己还打着个高雅的幌子,美其名曰“斗诗”。其实,他们不懂古人的斗诗是怎么回事儿。
古人斗诗,是一件雅事,一般限于好朋友之间。交情不到,与人斗诗,近乎叩门叫骂;改诗,也一样,交情不到,擅改他人诗作,无异于强买强卖;都是不知分寸、狂妄自大、好为人师的粗鄙行为。以争斗为事,最终会沦落为诗棍和妄人。诗词爱好者,应当引以为戒。

据我观察,喜欢拿着格律对他人的诗作百般挑剔、争强斗狠的,基本上是没有正规学习过文学史、文艺理论的三脚猫,不知在哪儿学了点儿格律知识的皮毛,急于显示自己的能耐,通过挑战名人,糊弄普通大众,以获得一点儿可怜的优越感。其实就是诗词界的泼皮破落户,牛二之流的货色。谁拿他当回事儿,谁就输了,南师大郦波就是着了这帮牛二的道,被搞得灰头土脸。

第三点,认为“格律这个破玩意儿,早该扔进垃圾堆了”,这种态度,也大可不必。

有人讨厌格律,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学生讨厌五线谱、讨厌英语语法、讨厌数学公式一样,太麻烦,玩儿不转,搞不定,自然会讨厌。
格律是节奏、韵律,是形成汉语美感的内在规律,写诗填词符合格律,会使作品更美,不合格律则有损美感,完全违背格律则会造成丑陋。所以,格律是汉语的客观规律,你喜不喜欢,它就在那儿。
当然,不应该格律至上,不应该拿格律打压艺术创作,但格律总体上是个好东西,绝不是破玩意儿。

学习格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谁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不懂格律,照样可以写诗,只要有诗情有画意,尽可以放手去写,多写多练多学,自能不断进步。也不要完全抵触和反对格律,毕竟它是汉语形式美的一种规律,了解多一点儿、合理利用它,美化诗歌的形式还是所帮助的。

诗情诗意是灵魂,格律平仄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诗情永远是第一位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