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注释荟萃(第1条)

宋本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金栋按:目前标准的、权威的《伤寒论》读本,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古籍整理丛书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也是官定本。

主编者刘渡舟教授《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说:“太阳之为病”,从提法上来看,就反映了张仲景六经分证是依据脏腑经络的,不仅仅是一个病名。有了太阳才有“太阳之为病”。所以,首先就应当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什么叫太阳,……太阳,就是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太阳之经是不是就这一条线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对于《伤寒论》中的六经依据的是经络学说持反对意见的,他们会说:“哪有这个道理?太阳经的病就那么一条线有病啦?”其实……太阳分而言之有三,叫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体之太阳就是主表的太阳,表面的都是太阳;经之太阳就是说它的经脉,头项强痛就是它的经脉不利;腑之太阳就是膀胱气化功能的问题。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概括起来就叫太阳。从各个注家的解释来看,有的时候是从腑之太阳提,有的时候是从经之太阳提,实际上是整体的东西。《医宗金鉴》为了使《伤寒论》容易懂一些,提出了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的概念。正因为有腑之太阳,所以经邪可以传到腑,因为经腑相连,像树根和树枝,是一个整体。

高校教参第二版李培生、成肇仁主编《伤寒论》说:本条提出太阳病基本脉证是脉浮、头痛项强及恶寒。因太阳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表,统周身之营卫,在外起着保卫与固护的作用,当外邪侵犯体表时,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便反映为表病的脉证。脉为气之先,外邪袭表,正气浮盛于表而向外抗邪,气血奔集于外,脉管充盈,脉气鼓动,故脉搏应之而浮。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今邪犯其经,经气运行不畅,气血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此时卫气受邪所伤,不能正常地温煦肌腠,故见恶寒。以上证侯,为表病的共有之症,故立为太阳病脉证提纲。

上述二家是标准的、权威的以《内经》之六经解读之。实际上,刘渡舟老、李培生老之解说,乃因袭王叔和、成无己及《医宗金鉴》等旧说而成。如
《伤寒论·伤寒例》说:“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太阳为三阳之长,其气浮于外,故尺寸俱浮,是邪气初入皮肤,外在表也,当一二日发。风府,穴名也,项中央。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以上连风府;其经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故病头项痛腰脊强。”
《医宗金鉴》说:“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
然以《汉志》经方律之,此乃误读之属,而影响巨大,不可不知矣!实际上,医界前辈,中日古今经方大家,早已看出了其中端倪与缘由!如

清·柯琴(韵伯)《伤寒来苏集》说:仲景立六经总纲法,与《内经·热论》不同。太阳只重在表证表脉,不重在经络主病。看诸总纲,各立门户,其意可知。

刘栋《伤寒论刘氏传》说:太阳者,谓大表也。此经标六名,以述其病之部位。此部其一也。为病者,言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也,即称太阳病是也……
传曰:此条阳证之大纲也……
辩曰:夫阴阳者,表里之别称也。阴阳固天地之常气而正也,正气变而为邪也,人受其邪谓之病也。病亦有阴阳表里,故标阴阳而系疾病,复举阴阳而分表里也。且夫阴阳者为主,疾病者为客。今系疾病以阴阳者,欲使医者审详阴阳之部位,分别表里之浅深,而不误其治也。所谓阳证者,实热之病而自外来者也;阴证者,虚寒之病而自内起者也。实热在皮肉是太阳病,实热在胸膈是少阳病,实热在腹中是阳明病也;虚寒在腹中是太阴病,虚寒在内肉是少阴病,虚寒在胸膈是厥阴病也。故以太阳为阳证之始,以少阳为阳证之间证,以阳明为阳证之极,以少阴为阴证之本,以厥阴为阴证之末,以太阴为阴证之初证,是所以举六名,述其部位,分别表里虚实,而冠其首也。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太阳指表而言,盖伤寒以六经言之,古来医家相传之说,不可遽易者也。夫人之常情,每信于其所习见,而疑于其所未尝习见者。故仲景氏亦不得已而袭其旧名,实则非经络之谓也,借此配表里脉证已,故论中无一及经络者。可见此书以六经立名,犹数家者流以甲乙为记号,注家不察,解以《灵》《素》经络之说,可谓不解事矣。大抵外邪之中人,其始浮在肌表,谓之太阳病,最浅且轻,所以居三阳之首也……后凡称太阳病者,皆指斯条之脉证而言。

(待续)

(0)

相关推荐

  • 《医理真传》2.6:太阳经证解(译文)

    按:太阳一经,以寒为本(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故也).少阴为中气(肾与膀胱为表里),太阳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太阳一经为病,有经病(本经自病),有伤风证(经证中之兼症),有伤寒证(经证中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3,34条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第7,8条

    ​今日学习   第7条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这一条只讲了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症状表现来判断发于阳还是发于阴.只讲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陆渊雷先生《伤寒论今释》第一条

    陆渊雷先生《伤寒论今释》第一条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第1,2条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简称太阳病,就是现代的感受风寒,病邪在表的感冒,临床症状表现,脉浮,轻取应指,按之有力,与阳气大虚或夹表邪的浮脉不同,按之脉微无力.因此鉴别虚实,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一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因为病在阳,六天足尽,到第七天的中午,事实是足六天,就是巳时到未时,中午的时候解掉. 所以开给病人处方的时候,如果是太阳病,晚上九点吃药下去,十点的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