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冯小良:粽子飘香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91期︱
审稿|王军红   编辑|王会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粽子飘香
文|冯小良
又要过年了,家乡过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包粽子。
家乡是秦岭大山下的一个偏远乡村。大山养育了森林,森林涵育了水源,水源滋润了土地,土地献出了一片沼泽,沼泽里长出了芦苇。那一片芦苇呀,春天里春雨后蹭蹭的向上窜,待到端午前就长成了翠绿。那是很好的玩处,里面有水渠、水潭,有鱼和水鸟,有遍地的青草和鲜花。也就在这个时节,采摘芦苇下面的宽厚的叶子,一层层的码起来,扎好了,放到阴凉处风干。这就是包粽子的原材料了。只有这样的芦苇叶子受得住火,耐得住了煮,飘得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院子里一簇马莲花,叶子窄窄的笔直,开了紫色的好看的花,割下叶子,也是阴凉处风干,这是最好的捆绑粽子的材料。只有这样的叶子,才陪上芦苇的翠绿和清香,只有这样的叶子才能柔韧结实的和芦苇浑然天成。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粽子的自然味道有很大的成分不仅是糯米和大枣的味道。但是糯米和大枣却是粽子的主要内涵了。只有美丽的外表并不是美好的艺术。糯米是家乡自己产的,山清水秀自然物华天宝,米粒儿晶莹温婉,宛如一颗颗蓝田玉。如果煮稀饭入口绵糯而无稀松之感,入腹则四肢百骸暖暖舒服。陕北大枣鲜红香甜,营养好味道,要晾干的才好储存。这是基本的原料了,如果还有馋虫,可以放上好的大豆、花生、桂圆。
糯米用自家井水泡了,泡上一晚最好。第二天捞出来,把水空干了,加合适的小苏打,看看米粒儿微微的淡黄色就好。再把洗净的红枣、大豆、花生等搅拌一起。芦苇叶子洗净了,码在大铁锅里,加满水,大火煮到沸腾,清香的味道早就飘满院子。把煮好的芦苇叶子取三片或者四片,铺排在一起,一片压着一片折成一个漏斗形状,再把糯米放进去,把大枣、大豆、花生放进去,看着淡黄的米粒儿,鲜红的大枣,彩色的大豆,棕红的花生,翠绿的芦苇叶,粽子够色了吧。把芦苇叶漏斗长的一端折回来盖住了漏斗,在捏对折包住粽子的边沿,一个菱形的美妙物件产生了。用马莲花叶子轻轻的捆绑好了,这就是生的粽子。这个活儿可是个技术活。首先是漏斗拿在手里不变形,不去散架,再是糯米填装要虚实结合,不能塞得满满的,一煮米无法涨开。再是粽子的四个角中最后一个是造出来的,这是最难的,关键在于手法,也只有慢慢的体会了。
把粽子一个个码在大铁锅里。一层层,一圈圈,粽子的角角要互相交错嵌套,这样省地方,最主要的是水翻滚了不至于打散粽子,团结才是力量嘛。竹篦盖在最后一层上面,用干净的石头压好了加满水,然后大火烧至沸腾。在继续文火保持,这样煮一晚上,香甜可口软糯绵柔的粽子小孩子已是迫不及待了。家乡用粽子作为走亲戚的礼物。关系近的以十个为一份儿,关系远的以五个为一份儿,现在都是十个了。粽子于是也成为了评价一家人的一个媒介了。实在的人粽子包的大,圆滑的人粽子包的小。粗放的人包的五大三粗,精细的人包的别致精美。
端午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家乡过年的粽子,没有人知道这个风俗的来历,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风俗一直保持着没有消亡。在蓝田,也许只有我们那里的几个村子还坚持着。在我这个年龄的人里,能包粽子的不是很多。小时候,父亲在城里上班,每年放假也就是过年了,等他回来再做过年的准备就很晚了,母亲又是急性子,恨不得早早的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那时天气比现在冷多了,取暖只有一个简单的煤炉,包粽子时,为了不让芦苇叶子变凉,就用铁盆放到炉子上热着,手是暖和的,而脚下却冻得发麻。母亲自己一个人包粽子,一忙就是一整天,还要为我们弟兄三个做饭,那种劳累和紧张,可想而知。我常常看到她含泪的眼睛。多年来,母亲最爱说的就是,每年只有粽子出了锅,她才算不忙了。她每年手上的皮肤都会皲裂,常常包着胶布。看着她辛苦的忙碌,上初中的我就开始学着包粽子了。芦苇叶子在手里不听话,越包越小,最后无法成型。母亲说,算了不要学了。但是我却不放弃,也记不得练习过多少次,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那时觉得好激动啊。从此,我每年都要帮母亲包粽子。这几年是母亲在一旁看着,偶尔也包一会儿,一边唠叨着以前的艰难。是啊,岁月的艰难,其实也蕴藏着一种快乐,包粽子很辛苦,很忙碌,但是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母亲经常说,自己包了,就不会看到别人吃粽子而感到羡慕,只有自己会包粽子,才能随时吃到粽子。艰难的岁月,也让我学会了一种现在看来很稀罕的技艺。但也许只有我和母亲知道,这技艺伴随着多少困苦和辛酸。
又要过年了,芦苇荡早已是高速路了,糯米水稻田都盖了房子。不过包粽子还是流传着,味道自然不如以前了,是人吃腻了还是粽子淡了,也不知道粽子会不会只是在文字里飘着虚拟的香味,永远的远去了。
关于作者

秦岭:原名冯小良,蓝田人,中学数学教师。喜欢蓝田的山水和文化,喜欢看书和写作。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0)

相关推荐

  • 75岁的老妈教会我这样包粽子,简单易做不漏米,比买得好吃多了

    端午节临近,学会自己包粽子,干净又卫生,软糯香甜不漏米真好吃 端午节眼看着就来到了,每年到了端午节总会掀起一股学习包粽子的热潮,我也不例外,和75岁的老妈学习包粽子,没想到一次就成功,软糯香甜不漏米, ...

  • 别只会用粽叶包粽子了,用这4种叶子包粽子,粽香十足

    第1种就是箬竹叶,箬竹叶长又宽,很适合用来包粽子,上海人包粽子就喜欢用这种叶子包,而且用它包出来的粽子还会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味,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腻了,很是受到人们的欢迎. 第2种就是荷叶,很少有知道其 ...

  • 端午节:上粽子啰!

    周六就是端五了,因为要上班,就提前包粽子了. 今年天气干旱,芦苇长得不好,叶子硬还有蚜虫,不过味道还 是香的. 芦苇叶摘回来,用水煮软,剪掉叶的茎部,2-3张就能包一个小粽子了. 这次因为是送朋友,朋 ...

  • 【滋水 · 散文】冯小良:红薯记忆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84期︱  审稿|肖祎娟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 ...

  • 【滋水 · 散文】冯小良:石头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82期︱  审稿|马晓毅    编辑|王会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 ...

  • 散文||粽子飘香迎端午

    粽子飘香迎端午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端午节每一项习俗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如赛龙舟,已经得到全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 ...

  • 散文||粽子飘香

          粽子飘香       耿丽蓉||海南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午.在这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挂葫芦,给小孩子扎五彩线.挂香袋.戴荷包,民间还有赛龙舟.洗龙水等活动.浓浓的节日气氛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飘香的饺子/马西良

    节假日亲朋相聚,一定要包顿饺子吃.俗话说:有钱没钱吃顿饺子过年.过年吃饺子已成为一种年的象征,更是中国汉族长期形成的民俗习惯. 在农村老家时,那时父母健在,每当春节临近,打扫完院落街道,清理完屋内卫生 ...

  • 端午安康,粽子飘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q ...

  • 端午的味道—粽子飘香,龙舟竞渡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 岐山小学六年级16班    林子玄 雨哗啦啦的下着,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感叹:"端午节到了,龙舟雨也来凑热闹啦." 粽子香,飘十里 早上,我和奶奶起了个大早,准备 ...

  • 聆听 | 粽子飘香念屈原

    粽子飘香念屈原 作者:郭怀福  诵读:波宝儿 五月初五,绿艾香粽,我慢慢品味端午节的味道. 隔着历史的河流一一汨罗江二千多年奔腾不止的澎湃浪花,我站在公元2021年的这头,陶醉于北方大地的麦黄:他站在 ...

  • 散文||母亲包粽子的记忆

    母亲包粽子的记忆 行驶在雪峰山脉中的列车.临时停车在安化车站. 初夏时节,在列车上临窗而望,远处的山峰沐浴在晨光之中,满目清新:近处的山边.无数不知名的山花在杂树中绽放着,争相吐艳,生机盎然. 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