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养好这一天,健康一整年!

大家是否觉得最近下雨频多,天气闷热潮湿呢?这是因为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节。

芒种一词最早出于《周礼》,谐音为“忙种”,是中国农历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的节气。在岭南地区,芒种前后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和温度显著升高,天气闷热潮湿,湿热之气遍布人身所及之处,容易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芒种节气易湿热胶着人体而致病,此时天地间处于湿热交蒸,土气壅盛的状态。闷热的天气加上紧张的工作、学习压力,大家想想,是否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出现头昏沉、脚困重、食欲不振等这些不适。

不仅如此,人们在这个时节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脘腹痞满、大便溏薄等症状,也易患湿疹、皮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些人由于长期呆在空调环境中,因而又带来空调综合征、暑湿感冒、肠胃病,甚至风湿病、腰痛病等。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说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者少,冬至重病。”

所以,芒种时节应注重“护养心脾阳气,加强醒脾化湿”,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是保健要点。冬病夏治是中医的理念,也是芒种后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冬季经常发作的疾病,夏季就要开始预防,大家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古人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睡眠和醒来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通过睡眠,也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因此,古人讲究“子午觉”:子时23点到1点,阴气最盛,阳气衰弱,此时睡觉,最能养阴;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也可帮助我们恢复疲劳。

这提示我们,应该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午休,时间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此外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2、应动静结合,运动量要适度。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可选择游泳、钓鱼、散步、慢跑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运动时应穿宽松、舒适、吸汗透气性强的棉织物,便于身体散热。

3、避免动怒烦躁,应保持神清气爽,舒畅自如。心神得养,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损坏人体的机能。

4、清淡饮食。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这提示我们,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药、莲子、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生津可选用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茶、菊花茶等饮品;适当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热除烦、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作用。尽量少吃生冷肥腻之物,确实想吃瓜果等生冷之品,适量即可。

5、艾灸调养。芒种节气常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艾灸有助于健脾化湿改善症状,可选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悬灸时应全身放松,采用坐位或卧位。将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灸治2~3次。该操作可起到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作用。

如艾灸不便,也可采用按摩的方式。取舒适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芒种代表着一年中,一片麦田成熟,也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既是收获成果,也是播种希望的时候,学会正确养生的健康小招,在顺应节气的特点下调养体质,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参加抢购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