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伟先生是勃朗峰咨询创始人、培训师、高管教练、未来学学者、商业畅销书作者。获华章经管20周年优秀图书作者奖、美国未来学院中国区首位认证讲师、美国InsideOut Coaching认证教练,为超过100家世界500强提供过培训教练等服务。原创《商业预测》和《积极达成》等品牌版权课程,著有《商业预测:构建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和《积极达成》,译《潜力量:GROW教练模型帮你激发潜能》等畅销书。具备多年世界500强销售及管理经验,拥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曾在思科、惠普、美资网络安全公司等企业担任销售总监等管理职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升。为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职场的规律和发展,本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五大职场法则: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但是他的成长之路很坎坷。中学时,父母让他学文学,但是老师认为他太拘谨。后来又让他改学油画,老师觉得他没有艺术“细菌”,简直就是无可救药。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这种品格很适合研究化学,因为化学实验就要求严谨。所以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瓦拉赫最终凭借自身的这种优势在化学方面功成名就。这一现象,被后人称为“瓦拉赫效应”。
这说明一个道理:人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强化优势,才能成功;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竞争,那样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串珍珠法。
我会把那些自己做成的,当时觉得不难,但是别人觉得难的事情都列出来,这些事情比作是珍珠。具体方法如下:
1) 花时间,挑珍珠:回想你从小到大,把那些自己做成的,当时觉得不难,但是别人觉得难的事情都列在一张纸上,不用着急,有可能你一天列不完全,你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想到了就列上去,积累一段时间,你列上去的事情就比较全面了。这时,你的珍珠就搜集完了。
举个我的例子:我的珍珠是,从小就是班里的班长或干部,很小就站上讲台不怯场,大学参加学生会做过主持人,工作之后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培训代理商,做了销售总监之后,自己写销售培训教材和代理商培训教材,这些事情是我的珍珠。
2) 找共性,串珍珠:当你列出清单后,你要耐心去看看这些珍珠里面有没有共性,把共性的珍珠找出来;然后你再把共性提炼出来,可能就是你的优势所在了。还是拿我为例,我找到了这些珍珠之后,发现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给大家分享和培训。这也坚定了我做培训师的信心。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抓各种机会。比如:这段时间,他觉得某件事是个机会,就会非常努力去做这个事,如果没有短期内达到预期,他就会轻易放弃,赶紧换另一个机会,再努力去做,短时间如果没结果,就再换另一件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却总是得不到好结果。美国未来学家阿玛拉给了我们答案,阿玛拉发现: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短期努力的成效,低估自己长期努力能取得的结果。我的这位朋友就是这样,每次总是觉得自己只要很努力,短期就能成功,能看到效果。但是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没那么快出结果。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才会陷入现在的困境。正确的做法是:不要高估自己短期努力的成效,找准方向坚持下去,要对自己长期努力能取得的结果有信心!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教授通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发现:有些孩子天生能够抵御诱惑,具备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而且他们在后来的人生中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他请一群四岁左右的孩子来参加实验,并让每个孩子单独进入一个房间,然后给他们每个人一块大大的棉花糖。显然,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吃棉花糖。把孩子带进房间的工作人员会用亲切的口吻告诉孩子,他要出去一会儿,同时给了每个孩子两个选择:如果孩子想吃那颗诱人的棉花糖,可以马上吃掉;但是如果孩子选择等15分钟直到工作人员回来之后再吃,那么孩子就可以得到两颗棉花糖。随后,工作人员就走出了房间。面对着香甜的棉花糖,孩子们开始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因为抵御这么大的诱惑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等到大人回来,他就能得到两颗棉花糖,但是对四岁大的孩子而言,面前的诱惑太大了,大多数孩子最终没有等到大人回来,就把棉花糖吃掉了。只有少数孩子成功地抵御住了棉花糖的诱惑,等到了工作人员的归来,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接下来, 米歇尔对孩子们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持续跟踪研究,直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他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等到了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们长大后,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更自信和可靠;他们在全美SAT考试中,平均得分要比那些没有忍住诱惑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高出200多分。可见,天生具备了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是多么的幸运,但是这样的孩子太少了。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否能够通过锻炼后天习得? 人类学习领域的心理学家班德拉对此问题非常关注。于是在1965年,米歇尔和班德拉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测试延迟满足能力是否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掌握。首先,在类似棉花糖研究的实验中,这两位学者观察所有参与实验的四五岁孩子们的表现,找出不能延迟满足的孩子。然后,他们把这些孩子和懂得如何延迟满足的成年示范人员放在一起。让这些贪吃的孩子观察着成年人是如何做到延迟满足的,比如:有的大人们在低头打个盹儿,有的则从椅子上站起来做操,因为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通过这种巧妙的方法,原本“迫不及待的孩子”学到了推迟满足的方法。令人高兴的是,孩子们也开始效仿这些行为,并成功地抵御了诱惑,提高了推迟满足的能力。这项实验的结果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消息:就连孩子们都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来提升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就是说这项能力完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的!2017年,我打算出版一本书,主书名叫《商业预测》,但是副书名一直没起好,我和出版社编辑都很头疼。后来我就在书房的白板上大大地写上“如何起一个副书名”,每天抬头就能看见。一天晚上,我睡到半夜,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副书名:构建企业的未来竞争力。第二天告诉了出版社的编辑,她也很满意。我们这本书的书名就算定下来了。这件事让我想起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的一条法则:把问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为什么我可以在梦中解决了问题?曾经有27位心理学家在一个心理学峰会上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人类大脑的本能就是不停地解决问题。当我处于睡眠状态的时候,感官被封闭了,接收不到外界的新问题,这就迫使我们的大脑去聚焦到那些储存在我记忆里的老问题,然后运转起来去解决。知名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实验来确定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别人更喜欢你:阿伦森找了4组人对一个测试对象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来观察测试对象对哪一组人最具好感。第一组人:一直夸奖测试对象;
第二组人:一直贬损测试对象;
第三组人:先夸奖测试对象,然后再贬损对方;
第四组人:先说说测试对象的缺点,然后会不断夸奖对方。
阿伦森找了几十个测试对象来做这个实验,随后他统计发现:绝大部分测试对象对第四组人最有好感,而对第三组人最为反感。阿伦森发现: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夸奖不断减少的人。人们将此发现称为“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夸奖别人也是一个技术活。想获得对方的好感,不要一上来就高强度的夸对方,这样显得很不真实;而是应该一点点发现对方的优点,有理有据,逐步增加夸奖的力度,效果才最好。HRoot为各位HR小伙伴们提供更多的线上学习机会:
“码”上关注
在菜单栏"正在进行”、“内容精选”中,获取更多近期直播、活动、热门课程和杂志电子刊、高端访谈、热点文章、2020书单等学习资源;静心学习往期线下会议的演讲嘉宾分享视频和更多优质课程;本文系HRoot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因版权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