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127:安徽省气候舒适度区划

(2013福建文综,6~8)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 a     B. b

C. c      D. 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风带

C. 地形     D. 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 3、4 B. 5、6

C. 7、8     D. 9、10

试题背景素材来源分析

王胜, 田红, 谢五三,等. 近50年安徽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1):40-45.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设计:该组试题的图像是一幅地理事物的分区图。取材于论文中的安徽省气候舒适度综合区划图。如下图所示:

论文中关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综合区划图,采用灰度呈现。高考试题的命制者采用了等值线的方式重绘了图像,这主要是考虑到黑白试卷中图像呈现效果的需要。

内容设计:该组试题借用气候舒适度的分区,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题的设计争议较大。背景材料对该省气候舒适度分区的作了详细描述,根据等值线的基本规律,和地理界线分布的渐变性,即在空间的分布具有过渡性,可以推导出正确答案。这也是命题者的基本考虑已知d为一般区,根据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因素,则与d相邻的e和b分别是不舒适区与舒适区,进一步推导,纬度低于b且与b相邻的c就是最舒适区。

如果仅从做题的角度分析,上述推导过程是正确的。但从试题图像绘制的角度来看,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论文中采用 GIS 网格化插值,体现了各个地区间舒适程度的自然过渡,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精细。但是,试题中的等值线却无法体现各区域气候舒适度的自然过渡。

如图中有一些特殊区域,如在东南部地区、甲地附近,舒适区b与最不舒适区a毗邻,不符合等值线分布和过渡性的规律。因为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之间应该隔着一般区和不舒适区,但该题的气候舒适度分布图并没有展示出这个细节,这样会极大地干扰学生的思维,造成读图的障碍。(舒德全, 刘维军. 由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 谈地理事物分布的过渡性[J]. 地理教学, 2014(18):38-40.)

或许是基于这个原因,命题者在第(2)题就设计一问来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甲地属于a区,属于最不舒适区,主要位于淮北东北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等高线较密集,海拔较高。因此,造成甲地属于气候最不舒适区的因素是地形。

第(3)题难度较大。最佳月份指的是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特征。试题中只有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有研究者认为,只根据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是不足以推断出其时间分布特征的。(王吉星. 对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8题的商榷[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10):50-50.)

A选项是3、4月,春季气温多变,总体气温较低;D选项9、10,虽说秋高气爽,但平均气温较低;C选项是7、8月,正值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6月正值梅雨;因此,感觉该题没有正确答案。但命题者正确答案定为B,或许是因为论文中的月平均舒适度指数图:

气候舒适度指数越大,表明气候越不舒适,解释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安徽省月平均气候舒适度指数最小的月份就是5、6月,这也是命题者认为B选项是正确答案的依据。

很明显,这个设问的难度较大。另外,该题设问的空间尺度不准确。前往该省,是指前往该省的全省地区呢,还是某个地区?由于安徽省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同时有不同地形类型的差异,这些都会造成同一时间不同地区气候舒适度的差异,如第(2)题的设问。

因此,该题设问的严谨性值得商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