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109:黑龙江省西部水稻、玉米种植范围
高中地理教科书(人教版)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农业产生可能影响的阐述如下:
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处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国家,农业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教科书认为,关于全球变暖的影响,许多都是科学家的预测。但是,地理学研究全球变化问题是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对全于变化的响应着手的。
本文以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例,梳理那些以农业生产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素材的高考地理试题,探讨试题的设计思路。
全球变化的响应是人类面对全球变化及其影响而必然发生的行为。
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能对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
农业生产可以遵循农作物生理状况,改变其种植结构、种植地域以及种植时间,来适应气候变化,这是人类积极响应全球变暖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两者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指出,若针对气候变暖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高纬度地区的作物产量将呈增加的趋势,但水热资源的重要分配导致作物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例1】(2009广东文综,3)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试题背景素材来源分析】
朱晓禧, 方修琦, 王媛. 基于遥感的黑龙江省西部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对温度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08, 28(1):66-71.
【试题设计分析】
该组试题直接利用论文的研究结论作为背景素材。在论文的摘要部分,可以找到与试题题干相关的文字表述,如下图: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研究认为,东北地区是中国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地区之一,并且该区域粮食单产波较大。因此,选择东北地区作为案例,具体有代表性。
论文中关于水稻种植集中区变化分析如下,主要依据是积温的变化。
某一段时间内逐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以度·日(d·℃)为单位。
图中红色椭圆部分示意水稻种植范围的变化。论文中关于上图的分析如下:
并不是只有一个地方的命题者关注到这样的研究成果,以下题目与【例1】有相似之处(C选项与上述题目的内容相似):
【例2】(2010上海文综,15)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