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帮-药知识:100个常见医药知识问答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和绿色0TC标记。
(1)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0TC)。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底自字,乙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绿底白字。
(2)非处方药应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醒目地印有以下忠告语: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非处方药,总体来说不良反应较少,比较轻,但不是绝对的。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能引起死亡,所以非处方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的副作用(副反应),还包括药品的毒性作用(毒性反应)等;副反应只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如果有人发生的副作用程度很高,就要考虑该用别的药。
患者初次服用某种药,一般从较低剂量开始,服用后仔细注意疗效怎样,有没有副作用;如疗效、副作用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能超过最大治疗剂量。增加剂量后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药品对于人是一种外来的“异物”,人的身体生来就有一种对“外来异物”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本来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但是这种反应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制,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一种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及药品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型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证、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型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言的原因。
不能这样认为。目前,国际上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实际上发生的不一定少。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详细的告诉用药若,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消费者的投诉。
中药、西药联用,有时能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但有时候合并用药不一定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中西药联用,最好是充分听取医生的意见。
药物对患者的危害,总的来说来自3个方面:药品质量事故(假药、劣药)、错误用药(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和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事故和错误用药并不是药品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2)毒性反应。(3)双重感染。(4)耐药性。(5)局部刺激。
如果对购买的药品质量有怀疑或名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应凭购买药品的凭据(如销售发票或小票,购买药品不要忘记索要购药凭证)及时与销售该药品的药店或医院联系,要求解决,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慎用”是指该药可以谨慎使用,但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禁用”是指绝对禁止使用。某些病人如使用该药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
(1)合理贮存;
(2)注明有效期与失效期;
(3)注意外观变化;
(4)妥善保管。
(1)抗中暑药如: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液)等。
(2)抗肠道感染性疾病药如:黄连素片、蒙脱石散剂、口服补液盐等。
(3)治蚊虫叮咬药如:清凉油(又名万金油)、风油精等。
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其含义为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可用有效期至某年某月,如有效期至2003年6月,说明该药品到2003年7月1日即开始失效。《药品管理法》还规定,在药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都应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口药品也必须按上述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使于大众阅读。
为了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切不可随便将针剂改为口服使用。
服药时喝酒危害大,因为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酒精,服药时饮酒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服用阿司匹林时饮酒会增强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作用,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另外,有些药物能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伤。例如,服用甲硝唑等药物时饮酒将会出现严重的酒精中毒反应,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疼、头晕、低血糖、腹泻、腹痛等症状。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1)磺胺药与酵母片不能合用。这两种药合用,会降低磺胺的药效。
(2)异烟肼、利福平与安眠药不能合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是抗结核药。它们与安眠药合用时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还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甚至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3)四环素族药物与补血药物不能合用。前者有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后者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等,两类药合用,将使治疗失败。
(4)红霉素与维生素C不能合用。红霉素与偏酸性药物维生素C合用,会降低疗效。
(5)磺胺药与维生素C不能合用。磺胺药与维生素C合用,在酸性尿中易结出结晶,不易排出可损伤肾脏。
(6)麻黄素与痢特灵不能合用。麻黄素与痢特灵合用后,会使血压大幅度升高,甚至可产生血管意外而死亡。
(7)胃复安与胃疡平、普鲁本辛、阿托品不能合用。前者加强胃的收缩,促进胃内容物排空;后三者则减缓胃肠蠕动,抑制胃肠的排空。因它们在药理上发生对抗,而降低药效。
(8)阿司匹林与消炎痛不能合用。虽然两者都是退热止痛和抗风湿的药,但合用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易加重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使胃出血,穿孔的机会明显增加。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苷,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否连片、贝时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囚、氨茶碱合用。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宜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12)黄连上清丸不宜与乳酶生合用因黄连素可明显抑制乳酶生中乳酶菌的活力,使它失去消化能力。
(13)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不宜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同服。因前者含酸性成分,后者是碱性西药,同服两者中和,会降低疗效。
(14)解暑片、牛黄解毒片不宜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同服。因前者含大黄、大黄粉,可通过吸收或结合的方式,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创可贴只适用于创伤较为表浅,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创而较大的伤口、已污染或感染的伤口不能使用创可贴,应去医院进行处理。
激素类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对适应症、剂量、疗程、可使用部位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皮肤病症状,诱发感染,使皮肤萎缩和干燥,出现酒渣样、痤疮样损害或多毛、皮纹,长期外用激素能使局部皮肤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
顾名思义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不仅对细菌、霉菌等“菌”类致病微生物具有抑杀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杀作用,青霉素、链霉素、罗红霉素等都属于抗生素。
因为青霉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轻的如发热及皮疹,甚至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人体原本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体内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有了这种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另外,有些人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等过敏。
很多人患感冒后喜欢服用一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这是一个误区。感冒可能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实际上,大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疗感染、二重感染,以及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1)阿司匹林;(2)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3)阿苯片,主要用于小儿退热及预防发热所致之烦躁不安。(4)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5)美息伪麻片:(6)双分伪麻片(日片)/美扑伪麻片(夜片),同类制剂尚有咖酚伪麻片、双扑伪麻片、氨酚伪麻片、美酚伪麻片、扑尔伪麻片、酚麻美敏片等。
(1)病因不明不用药。
(2)短期低烧免用药。
(3)暴发高烧慎用药。
(4)小儿发烧早诊治。
(5)服药期间多饮水。
(6)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润喉片也不例外。如果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滥用,润喉片中的抗菌成分会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反而更易诱发炎症的产生,还有可能产生一些其它的不良反应,如口腔溃疡等。故润喉片也应当慎用。
(1)早期诊治,阻断发展。
(2)戒酒是治疗的根本措施。
(3)注重饮食防治。
(4)注重药物防治。
补钙也应适度,不可盲目滥用,倘若过分强调补钙,钙的摄入量过高,且持续时间又较长,就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反而会影响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补钙过量会出现以下几种副作用:
(1)高钙血症。
(2)铁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3)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因此钙制剂的应用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实际情况应用,避免因补钙不当损害健康。
(1)忌滥用维生素。
(2)忌滥用抗生素。
(3)忌滥用解热止痛药。
(4)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5)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间不宜过长。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般需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主要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若不明原因就将大人用的阿司匹林给孩子服用,很容易延误病情或掩盖症状,而且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而且小儿用药剂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家长不宜给小儿盲目用药。
有一部分家长因小孩服用药片时药片颗粒太大而卡在小孩喉部觉得危险而将小孩服用的药片碾碎或将胶囊药粉倒出来给小孩服用。这种做法极不科学。因为一些药物(如红霉素)在胃中易被破坏而失去作用,所以在普通片剂外面裹一层外衣,制成肠溶片,这层外衣只有到达肠道才被溶解,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红霉素对胃刺激性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所以要制成肠溶片或肠溶胶囊服用。因此,这种药片最好是整粒吞服,若碾碎后服用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还易引起副作用。若孩子年龄太小,不易吞服,可选用一些作用相似,易服用的剂型,如冲剂等。家长在给小孩服药时一定要看清楚一些特殊药剂口服的要求,不要一味地将药片碾碎给小孩服用。
(1)先取食疗,而后用药。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5)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同时应注意:老年人用药剂量宜小不宜大,品种宜少不宜多,疗程宜短不宜长。
许多药物都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孕妇用药,不仅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如孕妇病情确需用药,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认真选择,严格遵守规定用法用量。
用药要谨慎,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用药原则,否则对宝宝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哺乳期用药有四大法则。
(1)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2)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
(3)不宜服用避孕药。
(4)不可滥用中药。
(1)忌突然停药。
(2)忌快速降压。
(3)忌不择时服药。
(4)要不定期检查。
一般而言,送服中成药时,温开水最佳,因其不仅取用方便、省事省时,而且不会对药物吸收及药性本身产生干扰。无论何种剂型的中成药,都可用温开水送服,即使是液体的药酒、糖浆等,服药后也需喝几口温开水,以冲洗净残留在口腔及食管内的药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特殊成分的饮料有利于中成药更好地发挥药效。诸如米汤、姜汤、蜂蜜水、黄酒等,均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病作用。
中药水洗可能会将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洗去了一部分,会影响中药的疗效。所以,中药煎煮前不要用水洗。
不能用开水煎中药、煎中药并非越久越好、煎中药不要过夜。
贵重药、芳香药、消食药、驱虫药、胶糖类药。
有不少家庭都备有板蓝根冲剂,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板蓝根冲剂是“良性药”,多吃也不会有害。实际上,板蓝根并非没有副作用,曾有儿童因连续服用了板蓝根冲剂,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因此注意不要盲目大量地服用,这样对人体有害而无益。此外,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不宜擅自服用含糖的板蓝根颗粒剂。
复方甘草片是常用的止咳药之一,其中含有的阿片是一种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的药物,久服可能成瘾。
不能,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只能在医疗机构使用,不能直接在药店购买。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一人一方、随证加减,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有时还存在讲究地道药材、如法炮制等。严格地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但是如果不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或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能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很多,应该引起重视。
一般认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患有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影响胎儿、乳儿的健康。
许多药物都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如巴比妥类安眠药,非巴比妥类安眠药如安定、安宁、利眠宁。降压利尿药硫酸镁、甘露醇、速尿、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粘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胃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
主要因为人与人之间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敏感性方面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许多药物能引起或加重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常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镇静药、氯丙嗪、苯妥英钠、消炎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甲基翠丸酮及某些抗肿瘤药等。肝功能不好的患者要避免服用能加重肝损害的药物,服用其它药物也要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用药过程中还要定期作肝功能化验,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马上停药,改用别的药。详细情况要向医生咨询。
许多药物能加剧肾脏的损害,例如巴比妥类镇静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异烟肼等。具体哪个药能加重肾脏损害,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务人员咨询。用药时一定要遵守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首先应当确定病证,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是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证、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比如止痛药就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李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常用量是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较安全的量;常用量一股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有些书籍称为治疗量。
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规定了极量的药物主要是那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药物一般不得超过极量使用。
最小中毒量是指产生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安全范围表明药物的安全性大小。一般以药物产生疗效的最小有效量至最小中毒量这一段距离表示,这段距离越宽、药物的安全范围就大,反之就小。不过,以药物的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更准确些。治疗指数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与产生50%有效反映量(ED50)之比值。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以LD50/ED50表示。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有些人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由于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使药物作用减弱,如产生使药物失去作用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等。这些方法都能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性能,亦即抗药性。对产生抗药性后的病原体使用抗菌药物往往导致治疗失败。在剂量不足或不恰当地长时间使用某一种药物时更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因此使用抗菌药物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某些药物被人们反复应用后,使用者对这些药物产生一种强烈的继续使用的欲望,以使从中获得满足或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可分为两种:(1)身体依赖性。它是由反复用药,使身体形成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渴求不定期使用某种药物,以得到欣快感。中断用药后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造成躯体方面的损害,使人非常痛苦,其至有生命威胁。能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有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2)精神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为了追求欣快感而定期连续地使用某种药物,中断用药后引起严重的戒断反应,但用药者有追求用药的强烈欲望,产生强迫地用药行为,也称“觅药行为”。某些催眠药多产生精神依赖性。.药物依赖性过去称为成瘾性,它可使人丧失意志,削弱劳动能力,行为堕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某些人连续服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反应性)降低,需要增加用量,甚至接近中毒量才能产生原有的治疗作用,这种现象叫药物耐受性。就像长期喝酒的人对酒的耐受性较大一样。当反复应用某药逐渐产生的耐受性叫做后天获得耐受性。对于这种耐受性只要经过足够的停药时间,其耐受性便可消失。为了防止耐药性产生,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可采取间歇用药或同类药物中其他药物交替使用。有时,个别病人对从来没用过的药物也能耐受很大的药量,这种先天耐药性可长期保留。
(1)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2)肾脏损害: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25%的急、慢性肾功能哀竭是由药物引起的;(3)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氨基糖苷类对听力的损害已引起重视,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50%与药物有关,其中华裔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损害者高达83%;(4)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5)消化道反应,(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7)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为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致。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
(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
(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如选择磺胺药,应依据其药效维持的时间和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极短,仅为30分钟,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隔6小时给药1次。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的特殊性。
(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2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感染的机遇相逢,二是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儿童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主要有:有明确的并发感染指征,如细菌培养有病原菌;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为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经常性扁桃腺炎者;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兆者。
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问不应过长;注意多喝开水,促进药物吸收与排泄;3岁以下的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故应注意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
腹泻未必全足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用抗菌药物应慎重。许多抗菌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口服后如恶心、呕吐、腹泻至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药物目前比较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患者,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是来源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可平分为2~3次,每日2次者,可在8时及20时各给1次,每日3次者可在6时、14时及22时分别给药1次。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并无必要。病人一般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在浅表皮肤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菌药物。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足十分常见的。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癬,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出药等。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第二,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而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般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第三,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1)患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症的病人,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副鼻窦炎、中耳炎也会引起头痛;(2)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中毒、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头痛:(3)中风、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肿瘤等也会引起头痛。
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当头痛发作时,除非十分明确认识到自己是感冒头痛,可以自购非处方药的解热镇痛药,一般的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口服些解热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根据病人的指征、机体状况及药物的适应证、禁忌症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
(1)一般以疗效确切、毒性低、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为首选药,次之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等。解热应用不超过3天,镇痛应用不超过5天;(2)对于长期高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伤寒、晚期癌症可考虑应用消炎痛栓剂:(3)儿科用药最好仅限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4)妊娠妇女应慎用解热镇痛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5)含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的一些复方制剂如去痛片、APC最好不用,该
药已趋于淘汰。
(1)尽管本类药物近年发展很快,但目前抗炎镇痛仍以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价格使宜或适中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蔡普生及双氯芬酸为首选药,吲哚美辛和保泰松虽然抗炎作用强、但副作用亦大,故保泰松已很少用药,而吲哚美辛只作为二线药,用于重症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替代药物;
(2)由于本类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个体差异,通常先选一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待有效后逐渐减量,使用2~3周后无效,可更换品种;
(3)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需长期服药者,应选择维持疗效较长、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如芬必得、舒林酸、茶丁美酮、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等;
(4)老年肾功能低下者可选择尼美舒利、舒林酸等;
(5)高血压正在服药期间的患者,可选用舒林酸;因该药与抗高血压药很少发生相互作用;
(6)有消化性溃疡患者,可选用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
(7)对于腰、关节、韧带等急性扭伤、肌肉异常紧张、肌肉劳损及肌腱炎等可选用氯唑沙宗;
(8)对早期骨关节病患者可选用氨基葡萄糖(葡立、维古力),可阻断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防止疾病进展。
感冒药种类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感冒药主要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此类感冒药能缓解感冒时的头痛、发热等症状。但服这类药时不宜饮酒,因为酒中乙醇进入人体后,可使谷胱甘肽迅速减少,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一些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转向与肝、肾细胞结合,从而造成肝、肾组织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坏死。另外,乙醇还会增加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溃疡。
(1)感冒热度虽不高,但有明显的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全身酸痛的症状时,应选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感冒初起,鼻塞、咽干、咽痛、流涕、喷嚏、流泪等可选用复方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
(3)畏寒、发烧、头痛初起,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可选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酚等。
(4)感冒症状重:头痛、发热、流涕、鼻塞、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等,可选用快克(复方氨基酚烷胺胶囊),新速效感冒胶囊、力克舒、康必得、银得菲、日夜百服宁、达诺等。
(1)要注意只选择一种,不应同时服用作用相同的另一种,以避免重复用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应用含有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时,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肺气肿、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患者须谨慎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要慎用。
(3)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时应禁止饮酒。
(4)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抗感冒药。
(5)凡驾驶机动车、船或其他机械操作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均应禁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的抗感冒药,前列腺肥大者应慎用。
(6)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药,妊娠头三个月的妇女禁用。
(7)本类药物均为对症治疗的药物,故服用3~7天后,症状不缓解者建议去医院诊治。
(8)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特别是处方药的,应向医生询问清楚,以使注意药物合用时足否有不良相互作用产生。
感冒通是双氯酚酸的复方制剂,每片含双氯酚酸钠15毫克,人工牛黄15毫克,马米酸氯苯那敏2.5毫克。本品是常用的抗感冒药,但其不良反应多,最常见的如胃肠部不适、烧灼感、反酸、纳差、恶心等。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最严重的是肾脏出血。国家ADR中心已通报过本品引起多例小儿尿血、肾损害。其原因可能为含双氯酚酸大约50%在肝代谢,40%~65%经肾排泄,由于小儿机体发育未完全,肝肾代偿能力不足,应用本品的风险远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肝肾代偿能力也低,风险也大,故老人小儿均应慎用感冒通。
应根据咳嗽的症状确定病因,如普通感冒的咳嗽多为轻咳、干咳,有时有少量的薄白痰;流行性感冒咳嗽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的薄白痰,并伴有背痛、发热(39℃以上)头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突发性咳嗽;百日咳为阵发性剧咳;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多引起连续性咳嗽。咳嗽并伴有黄色或淡黄色痰液提示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咳嗽并伴有黄绿色痰多见于肺结核及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并伴有铁锈色痰液则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发作、肺炎初期等咳嗽时会伴有大量黏稠痰液。.
复方甘草合剂的组成为:甘草流浸膏、愈创木酚甘油醚、复方樟脑酊、甘油等。其中甘草流浸膏为保护性祛痰剂,愈创木酚甘油醚为恶心性祛痰剂,复方樟脑酊中因含阿片酊,故有止咳作用。以上诸成分组成合剂,故既能止咳又能祛痰,临床用于镇咳祛痰。
(1)不应向高血压病人推荐:因为此药中的甘草流浸膏有水钠潴留的作用,若与复方降压片合用,反而会引起血压的升高,故已服用了复方降压片的病人不宜选用复方甘草溶液。
(2)不应向糖尿病病人推荐:因为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水解后有糖皮质激素作用,会导致血糖升高。
(3)不应向心脏病病人推荐:因为此药中的甘草能促进钾排泄,使血液中的钾浓度降低,导致心脏对地高辛敏感性上升而引起中毒,故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而应用地高辛时,应禁用复方甘草溶液。
(4)不应向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人推荐:因为甘草有糖皮质激素作用,能增加胃液分泌,降低胃粘膜保护和修复作用。
(5)不应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推荐,因为此药中含有阿片,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平喘药从前只是一类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扩张支气管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哮喘不仅仅是一种可逆性支气管痉挛,而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介质调解的慢性、持续的炎症。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巨嗜细胞、下淋巴细胞、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均参与了炎症的过程。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中心环节,可导致气道阻塞和气道的高反应性。
沙丁胺醇的控释片叫全特宁,微粉吸入剂叫全宁碟,雾化溶液叫全乐宁,气雾剂叫舒喘宁,是常用的平喘药。临床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病人的支气管痉挛。制止发作,多用气雾吸入,预防发作则可口服,非处方药只收载了口服片剂。成人,口服:2~4毫克1次,每日3次;气雾吸入:0.1~0.2毫克每次(即喷1~2下),必要时4小时重复一次,但14小时内不宜超过6~8次。
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久用易产生耐受性,疗效降低,此时患者体内的肾上腺素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物质也同样产生耐受性,使支气管痉挛不易自身缓解,哮喘加重。
(2)动物实验本品可致畸,故怀孕初期的妇女应用时要权衡利弊。
(3)心血管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患者慎用。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不良习惯及自身免疫反应,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嗳气、反酸、呕吐等。
可用下列药物治疗:
处方 胶体次枸橼酸铋120毫克每日4次
羟氨苄肯霉素500亳克每日2次
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
法莫替丁20毫克每日1次
硫糖铝1000毫克每日3次
(1)胃窦胃炎大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70%~90%),而消除此菌的感染,单用铋剂根治率很低(20%),故提倡_二联或三联疗法,疗程为半个月,可将根治率提高到90%。
(2)制酸药和胃粘膜保护剂使胃腔内H+浓度降低,减轻H+反弥散程度,或为粘膜的炎症修复创造有利的胃腔环境,同时对缓解症状也十分有效。
助消化药应用时必须注意消化不良的原因:
(1)如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起,必须在用药的同时,去医院检查;
(2)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酸性药物及铝制剂合用,也不宜与抗菌药和吸附剂如活性炭合用;
(3)嗜铬细胞瘤、乳癌、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等疾病患者禁用多潘立酮,孕妇慎用;
(4)助消化药大多为酶类或活菌类制剂,性质均不太稳定,放置过久,药效会减低,故宜应用新制产品,一般在生产后保存期不宜超过24个月,并置冷暗处贮存,过期后不得再用;
(5)多潘立酮是否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尚有争议,故一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1)泻药禁用于呕吐、腹泻、严重腹痛、肠炎、肠梗阻、阑尾炎或其他一些急腹症患者。
(2)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含镁、钾的泻药,新生儿禁用液体石蜡。
(3)两岁以内的幼儿禁用泻药灌肠。
(4)切忌久用泻药,可经常食用富含纤维素和容积大的食物,适当的体力劳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5)泻药可引起轻度的腹痛,如遇腹痛过重,直肠出血或肠功能突然发生改变,立即就医。
(6)服用矿物油(如液体石蜡)的病人可有油或粪便从肛门漏出,应经常检查病人肛周局部,注意清洁,并给予肛周衬垫,防止弄脏衣服或床单。
便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些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有些为结肠低张力所致。也有些为精神因素所造成,长期滥用泻药本身也可导致使秘的后果,故治疗时,应以找到或消除致病因素为首要。
对器质性原因所致者,应着重病因治疗,如肿瘤、低血钾等,缓泻药只做辅助治疗手段;对药物引起者,如长期服用氢氧化铝制剂、铝制剂、铋制剂,则应用一些镁盐以减轻使秘;对于中毒急需排出毒物者,一般以服用硫酸钠为好。只有在找不到病因或确需对症治疗时,才给予必要的泻药,应注意避免耐药及形成习惯。对长期慢性使秘,不宜长期大量应用刺激性泻药,因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便秘;结肠低张力便秘,可于睡前服用双醋酚丁或酚酞以达到次晨排使,亦可及时给予开塞露即可;结肠痉挛所致的使秘,可选用膨胀性泻药或滑润性泻药如乳果糖溶液或液体石蜡。膨胀性泻药(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车前番泻复合颗粒)适用于肠道使秘和腹泻交替患者,而刺激性泻药宜用于一次性峻泻,或为了做术前肠道准备。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肠道感染,非感染性肠炎、肿瘤及肠道激惹综合症等。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只是慢性腹泻的一部分,约占30%~35%左右,只有肠道细菌感染才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根据粪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来决定,选择有效的抗菌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除对因治疗外还需选用一些止泻药以对症治疗。
急性胃肠炎常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病人可出现发冷、发热、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对这种情况,一般不主张马上用止泻药,特别是复方樟脑酊、咯哌丁胺(易蒙停)、地芬诺酯(苯乙哌啶)等,因为这些药虽然可使病人腹痛、腹泻等症状减轻,但可减少肠蠕动、增加毒物的吸收,对治疗不利,甚至还可加重病情,故一般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治疗的原则是应用抗菌药,不能滥用止泻药,当细菌未被杀灭或抑制时不能服用止泻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毒素大量被肠道吸收,引起腹胀、肠麻痹,只能使病情恶化,故痢疾初起不能乱用止泻药。
慢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迁延时间较长,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在医师指导下综合治疗。肝脏疾病的防治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其治疗仅是一些辅助药物,如保肝药、去脂药。保肝药,是指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的药物如联苯双酯、葡醛内酯(OTC)、齐墩果酸(OTC)、水飞蓟宾、肌苷(OTC)等。
老年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而言,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其临床特点为:
(1)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多见,近年来大量心血管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收缩压更能可靠预测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和相关疾病(如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哀竭等)的发生与死亡;
(2)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因而不能承受急剧的降压,降压周期以在数日、数周或更长的时间逐渐减低为好;
(3)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尤其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可有左心室肥厚,预示预后不良。老年人肾功能的改变在伴有高血压时会发生得更早、更严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无症状脑梗死可随年龄增高而增多且严重。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标,要同时考虑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的保护,重视生活质量。提倡先使用一种降压药,力求摸索出最小的有效剂量。对于顽固性高血压,依照联合用药的原则。治疗老年高血压,要注意老年人在用药方面的特点,如肾功能减退,药物可能产生蓄积等。必须按个体情况,选择和调整用药的种类数量。
(1)钙拮抗剂 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一线药物。它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内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有心脏病并发症患者,对老年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很少发生过度降压。长效、控(缓)释钙拮抗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合适。
(2)利尿剂 迄今为止,利尿剂始终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多年来一直用于轻度高血压的治疗。由于随增龄导致的处理钠和水的能力降低,用噻嗪类药物可有助于缓解水钠潴留,然而长期用此类药物可以造成多种代谢障碍,如低血钾、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紊乱,故在应用时需密切注意代谢变化。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有很强的血管扩张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压,无直立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律加快的副作用,很适于老年患者。这类药物有抗重塑效应,可逆转心室肥厚、改变心室结构。此药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密切的关系。
(4)β受体阻滞剂 其缺点是中枢神经副反应,如嗜睡、乏力等,禁用于I度以上心脏房室传导阻滯,病态窦房综合症和心力衰竭的患者。该类药物可致糖耐量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工三酯升高。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TII) 该类药能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各种效应,如血管强力收缩、醛固酮生成增加,间接增加缓激肽的血管扩张作用,从而降低血压,适于较长期应用。此外,该类药物对改善心功能有较明显效果,副作用少见,很少发生咳嗽。
应注意:
(1)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因此切忌急刷降压和血压大幅度波动,以免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诱发肾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
(2)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和窦房功能减弱,应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影响心脏传导的降压药;
(3)老年人多有肾功能硬化和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降压药应控制剂量在常规用量的1/2~2/3,对肾有损害的药物也应避免使用;
(4)老年人脑神经功能较差,应尽量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并应注意直立性低血压;
(5)尽量避免使用强烈袢利尿剂,以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1)服用降压药,一定要在内科医生指导和监控下进行,擅自调整剂量或更换用药不可取;
(2)坚持按医嘱用药,一次也不能忘记,即使血压已降至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也应每天坚持用药;
(3)讲究服药时间,如果每天只服一次药,以早晨7时为最佳服药时间;如每天需2次,则以早晨7点和下午3点为好,一般降压药不宜在夜晚服用;
(4)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药品,它的理想血压和年轻人一样,以缓慢降至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为宜
(5)服用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一般以每星期测量2次为宜,如血压波动很大,应在每次服药前测量一次血压;
(6)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应在有其他疾病就诊时告诉医生,避免用药不当而产生相互作用。
收缩期高血压 一般收缩压高于160mmHg,而舒张压低于95mmHg。由于年龄的增加,导致人体大动脉为主的动脉系统逐渐发生变化,为维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液灌注,老年人收缩压常有升高倾向。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十分棘手,若降压过低会导致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良,若任其持续升高,则心血管并发症可增加3~4倍,因此应适度的降压。一般认为收缩期血压超过180mmHg,随着全身动脉硬化的发展,患者心、脑、肾等各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且已有循环障碍,故降压治疗不宜过快,而应缓慢降压,以在2~3个月内缓慢降至160mmHg左右较为理想。提醒注意的是有部分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极易下降,故这些患者不宜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抗心绞痛药常用的有硝酸甘油、亚硝酸、异酯、硝酸异山梨醇酯、心得安,其他有罂粟碱。
(1)利尿药、抗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等能增强抗心绞痛发作的降压作用,合用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低血压症状。
(2)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口腔有烧灼麻刺感,说明药物有效。每次含1片,心绞痛尚未缓解,5分钟后再用一次,连续3次,仍未缓解,应立即就医。
(3)含服硝酸甘油时会有短暂头痛,如头痛一直不缓解而较严重,应报告医生。连用几天,药效可能下降,即产生耐受性,这时暂时停药几天(改用其他药物),耐受性消失后既可使用。
(4)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应急需,但应密闭避光保存。含服时口腔无麻刺感说明药已失效,应更换新药片。
(5)长期应用抗心绞痛药后,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以防停药反应而致心绞痛突然发作或心肌梗死。
(6)硝酸甘油类片剂,宜进餐服用,以减轻对胃的刺激。(7)食物能延长心得安的吸收,故应于饭前1小时服用。
(8)服用硝苯吡啶后,可能使心率加快。与心得安合用,可对抗其心悸,又增强其抗心绞痛疗效。
(9)如用心绞痛药软膏或片剂,常用在胸部或前臂皮肤毛少部位,并经常更换用药部位。
常见的阴道炎有单纯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4种。它们有共同症状,如阴道瘙痒,白带增多,自觉阴道内灼热或疼痛,不同的症状是白带的性状。如单纯性阴道炎白带呈黄色脓样,.有鱼腥味,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稀薄泡沫状,有腥臭味,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稠厚豆渣样,老年性阴道炎脓样或血性白带。.上述阴道炎均可用外用药局部治疗,如单纯性阴道炎可用双唑泰栓,念珠菌性阴道炎可用硝酸咪康唑栓,滴虫性阴道炎可用甲硝唑栓,老年性阴道炎可用妇炎灵阴道泡腾片,均为阴道给药。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的内服药。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时有很多需注意问题,要点如下。
(1)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的作用与疗效,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更取决于其浓度。浓度高,疗效好,但不良反应也大,浓度低又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故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使用。
(2)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一周总量不应超过20克(指各种制剂)持续应用时间不宜超过1周。
(3)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如手癣、足癣、花斑癣、单纯疱疹、疖肿、湿疹等继发细菌感染后,禁用皮质激素类药。
(4)长期局部应用此类药物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酒渣鼻样皮疹。
(5)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只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只能暂时地解除症状,而不是针对病因治疗基本,因而停药后仍可能旧病复发。
氟轻松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为强效类,故不可滥用,否则,易造成以下危害:
(1)单用氟轻松可使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毛囊炎、疖肿、脓疱疮和病毒引起的水痘以及真菌引起的癣症扩大或恶化。
(2)引起面部色素沉着。
(3)使皮肤老化、萎缩、变薄,出现皱纹。
(4)引起高血压、水肿等全身不良反应。
(5)用本品治疗牛皮癣时有可能使异常牛皮癣转化为化脓性牛皮癣,以致病情加重。
(1)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等可选用①复合维生素B片,成人每次1~3片,每天3次,儿童每次1~2片,每天3次;②维康福片,成人每次1片,每天1次。
(2)用于儿童体内维生素补充,可选用①小施尔康咀嚼片,每次1片,每天1次;②小施尔康滴剂,适用于0~2岁的幼儿,每天1次,每次按刻度吸管取0.5~1毫升滴入口中或放入温水、牛奶、果汁中摇匀后服用。
(3)用于动脉硬化、冠心病、胃肠溃疡、冻疮、坏血病、手足皲裂、手足麻木、皮肤色素沉着、牙龈出血、微血管出血等,遇此情况可选用维生素E、C复合剂,口服,成人每次1袋,每天1次。
(4)用于防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可选用①21金维他,.口服,成人每天2片:②施尔康、金施尔康,12岁以上每天1片;③善存片,成人每天口服1片;④善存银片,用于50岁以上成人,每天1片;玛特钠片,每天口服1片。
(5)用于孕妇、哺乳妇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选用①安尔康,每天口服1~2片;②玛特钠片,每天口服1片;③21金维他,每天口服2片。
(6)儿童可选用①小儿善存,4~12岁每天1片;②小儿善存液,用于0岁至2岁儿童,滴入口中或加入饮料中服用。
学完,记得签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