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经典 / 文房清供
https://www.toutiao.com/a6698193775371485709/
原创明清家具研习社2019-06-03 14:52:48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明式家具经典的专题已经写到了最后一期,准确的说,今天的推送是个超级大彩蛋,因为我们不直接聊家具,但依然有关于明式经典。
古人炉火纯青的木作工艺将明式家具推向高峰的同时,也缔造了文人书斋中文房木器的神话。
文房清供作为文人案头手掌的把玩之物,由于文人的独特属性,同家具一起,被后世推崇之至,奉为经典。
文房清供是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
按照《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一书中的分类,包括笔用类、墨用类、纸用类、砚用类、辅助类、陈设玩赏类等。
具体细分,则包括:
笔筒、笔架、笔床、笔掭、笔插、笔洗、笔挂、笔船、笔屏、笔海、笔帘、镇纸、裁纸刀、墨床、墨盒、墨缸、墨屏、水盂、砚屏、砚滴、砚匣、砚床、砚山、臂搁、帖架、书灯、香熏、香炉、古琴、呈盘、拜帖匣、提梁盒、铜镜、鼻烟壶、太湖石、灵璧石等等
而在众多文房清供具之中,以木器之韵味最为隽永独特。
无论是纹质瑰丽的天生奇美,还是蟠曲随形的自然神工,都将文人追求朴素之美的精神,表现到极致。
古人对木头的内心亲和,又是隐埋于身体血液当中的。木作延续着历代生活起居之根本:从平地而起的房屋,到登堂入室的家具,再到陈玩案头的器具,木作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明式家具经典的最后,研习君甄选出几款经典的文房器物与大家共赏,它们不能算是家具,却胜似家具,在表现文人生活的那份恬静与闲远上,与家具是灵犀相通的。
01 笔筒
-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
明 黄花梨大笔筒
高18cm、直径19.3cm
弗拉克斯家族珍藏 / 2016年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
此例笔筒比例匀称,造型优雅,隐见束腰,木纹细致,格局迷人。内壁黑漆带龟裂纹。内壁髹漆之笔筒甚为罕见,此法令笔筒内部更加稳固,而黑漆搭配色泽鲜艳黄润之黄花梨,对比强烈,视觉效果显著。
笔,是文人精神流动和永生的桥梁,是文人的命根子,正所谓“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明代,文人对清玩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被用来制作笔筒。
在诸多材质中,以木制笔筒为佳,而木制笔筒尤以紫檀木、黄花梨木等硬木材质最为文人士大夫青睐。
明末,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
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观赏,纷纷动手自制。这些笔筒巧极匠心,“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
在明代文人眼中,最标准的黄花梨笔筒,应以矮胖、平底、活脐、壁厚、素面,鬼面为上。
矮胖,是明式经典笔筒的独特造型。以开始我们提到的一例笔筒来看,直径19.3cm,高18cm,1.3公分的误差,肉眼很难判断,加上人的视觉误差,很容易认为是高度大于直径。
明代的经典笔筒几乎全是这样,直径大于高度2~3公分左右,为矮胖造型。
矮胖造型的明代黄花梨笔筒
活脐,是明式经典笔筒对木与自然的敬畏。新手对于老的笔筒很是不解,为什么底部会挖一个洞,笔不是掉出去了么?
过去的笔筒底部都会开一个洞口,里面装一个活脐,可以拿出来,可以有效防止因木材时热胀冷缩引发的开裂。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很多笔筒的“脐”都遗失了。
活脐,是保证笔筒经三四百年流传而没有丝毫开裂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经典笔筒的共有特征。
黄花梨笔筒底部活脐
素面,是明式经典笔筒造型优越感的自信来源。尤其是黄花梨笔筒,几乎全部以素工的面貌呈现,至多题刻诗词于其上,绝少能看到带雕工的,黄花梨的纹理足够撑起一件笔筒的颜值。
在素面的笔筒中,还有带收腰与不带收腰之分。带收腰的笔筒外观曲线中部微微下凹,极具美感;不带收腰的直线收底,上舒下敛。
明 黄花梨笔筒(有收腰、线条中部微凹)
明 黄花梨笔筒(无收腰,线条上舒下敛)
鬼脸及山水,是明式经典笔筒对木材纹理追求的最佳体现。山水纹及鬼脸纹均是黄花梨木材最为经典最为突出的纹理,展现在笔筒上自然成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黄花梨的山水纹与中国水墨山水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这也是明代文人将其置于案头的原动力,能够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是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黄花梨山水纹笔筒
鬼脸,即树疖子,从主干上分出去的分权处,把枝杈砍掉,在主干上会看见一圈一圈的疖痕,小巧别致,造型可爱。同样成为明代文人对黄花梨纹理的追求点之一。
(PS.古今人对于鬼脸的审美有天壤之别,古人以小巧精致的“鬼眼”为经典纹理,今人以“大而像”的“鬼脸”为审美追求。)
黄花梨鬼脸纹笔筒
明代笔筒造型有圆筒形、梅花形、葵花形、不规则等等不同的形态,同时也有雕刻及百宝嵌工艺的运用,而其中以圆筒素面造型最为经典。
笔筒之外还有笔海,功能形制、工艺材料均与笔筒大同小异,只是大小不同。直径20厘米以下的为笔筒,达到20厘米的称笔海。
02 文房盘
-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
明 鸂鶒木都承盘
长35.4厘米、宽35.4厘米、高15.4厘米
王世襄 旧藏 / 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版图161
都承盘又叫“都丞盘”、“都盛盘”或者“都珍盘”。意思是一盘可以盛放多种东西,有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之意。都承盘主要在于收纳功能,用以收放文物、文玩等案头小件。
王世襄先生收藏的都承盘原款为鸂鶒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体型不大,为方形结构,上下两层。上层由四面栏杆造成井字棂格,北京匠师称之为“风车式”。
紫檀都承盘精仿款
上层用以盛放笔筒、印盒、小器玩等物品。三面盘墙,均用整板,板端出长榫,和四根角柱榫卯相交,与常见的攒框打槽装板结构不同,属明式风格。
下层设有两具抽屉,用以盛放印章等小型文房器物,是书房桌面上一件重要的收纳工具。
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显示出古代高超的榫卯工艺。
03 提梁盒
-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
清 黄花梨三撞提盒
长36.8厘米、宽21厘米、高24.8厘米
安思远 旧藏 / 2017年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
提梁盒,也称提盒,是一种盛放物品的器物,它由最初由文人发现、经过文人的改良、使用以及宣传,使得提盒在全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广泛的使用。可以说,是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文房清供。
提盒虽是文房案头之物,相较桌子柜子体量较小,但在其设计使用及文化品格上与明式家具的精神一脉相承。
明人绘《麟堂秋宴图》中的扛箱/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
从文字记载和图画材料来看,提樑盒在宋代就已经流行起来,主要还是用来盛放酒食,便于出行。或是应用于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或者小件货物。
这一时期的提盒尺寸较大,大多为白木涂漆、或者用竹子制成,一般比较粗糙,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故多有损坏,传世实物几不可见。
后来,一些文人对这种颇具民俗色彩的提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参与设计下,提盒的形制变得更为精巧,工艺也更加讲究了。
明《竹园寿集图》卷
文人不仅对工艺讲究,对提盒材质也非常在意,明清时期,文人使用的提盒都用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制作。
于是这种精致的提盒走进了文人的生活,他们把田间地头常见的提盒引用过来加以改制,适用于自身,外出会友时,用来盛放毛笔、墨盒和印章的用具,在书斋是则置于案头时时把玩,陈放文房雅玩之用。
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一书中,曾提到文人们外出旅游时携带之物。如实用本、叠桌、叠几、提盒、衣匣等,还有三四十件文具盒背具匣。
明万历刊本《琵琶记》中/书童挑的考篮就是装笔墨纸砚的提盒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说:
为了便于出行,大、中型的提盒多用较轻的一般木料制成。但由于生活的改变,早已不适用,实物也难保存下来,只有小型的才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造,考究的还用百宝嵌或雕漆制成。这些自非用作盛食物,而是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到今天,它们本身也成了珍贵的文物了。
都说家具是实用器,而当使用功能不再被需要时,唯恐只有那些原本附带着收藏价值的文物才能幸存下来,提盒就是这类存世不多的小件器具。
从器型上来看,明式的提梁盒仍以光素无饰的最为经典,有两撞、三撞、四撞之别,其中两撞、三撞最为常见,四撞提梁盒较罕见。
紫檀两撞提梁盒
黄花梨两撞提梁盒
紫檀三撞提梁盒
黄花梨三撞提梁盒
黄花梨四撞提梁盒
提盒一般都用长方框攒成底座,两侧端树立柱,以站牙相抵固定,上安横梁,有的作一字状,有的为罗锅枨式。
除去盒体光看这外框架,便是中国建筑中最最传统的梁柱结构,处处给人以端庄、稳定的感觉。
有趣的是,建筑中的梁架上面盖满了房顶,受力向下;而提梁盒的横梁四无依傍,只有使用的时候,把它拎起来才会受力,受力向上。
对于古人这种在同一结构上的变化应用,活跃的思维另后人汗颜。
从盛放食物的器具到文人志士的文房雅玩,小小的提盒满足了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在它那方天地中,内敛沉静,不骄不躁,自释芳华。
04 砚屏 / 案屏
-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
明 黄花梨镶大理石案屏
长62厘米、宽32.7厘米、高56.3厘米
攻玉山房 旧藏 / 201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
案屏及砚屏,均是座屏风式,除了在尺寸上和落地屏有区别外,其他均是地屏制式,适合放置于桌案上之,做挡风及纯粹的观赏之用。
案屏及砚屏在实用性上较大型屏风已经减弱许多,故在造型装饰上多喜嵌大理石及绿端石,其纹理彷彿墨绘山水者,下承佳座,焕文人典风。
根据案屏屏芯与底座的连接,案屏有插屏式,与底座相连的一体式;根据案屏边框形态又有攒框式,攒框装绦环板两式。以上两式均为经典款型。
我们将举上海博物馆藏王世襄款及攻玉山房旧藏两款案屏说明。
明 黄花梨小座屏风
长73.5厘米、宽39.5厘米、高70.5厘米
王世襄 旧藏 / 见《明式家具珍赏》版图151
此例与大座屏风造法相同,尤其是屏风边框内的分隔,将屏心上、下皆分为三块绦环板,两侧则各竖分为两块。紫禁城景仁宫的明代石照壁,便是这种形制。
只是屏芯下三块绦环板于上面不同,似是后配。
故宫景仁宫石照壁
此黄花梨案屏可以说是一个经典款的雏形,很多造型源出于此。只是在屏芯、抱鼓墩、绦环板等细节上变化。
以上两例为变体,其造型同源,此类座屏造型上承宋元,风格高古。尤其是十个鱼门洞开光,更为早期制器常用装饰手法,由此可见宋《营造法式》对明式家具制作的影响。
攻玉山房一例案屏同样造型优美,抱鼓式墩子,两边抵夹着合拼成像葫芦形站牙。斜装的披水牙子锼出优美的壶门轮廓,微向外倾,屏心大理石带抽象山水云纹。相比较而言,其边框宽大,造型上不及王世襄款经典。
明万历 紫檀嵌大理石砚屏/上海朱守城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砚屏,首创于宋代,传砚屏始于苏东坡,黄庭坚二人,因日光或烛光投射墨汁之余光甚伤目,故制砚屏以挡之。
关于砚屏的作用有很多说法,一开始,它是强调功能性的家具。一说是放在砚台的前面用于遮挡风吹,防止研磨的墨汁干涸。
还有一说是古人坐在书桌前读书写字,砚台里的墨汁折射日光或烛光,容易晃眼,所以要用一块小屏风障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砚屏的功能性逐渐模糊,当功能性不是很重要时,它的陈设性就出现了。
确切的说,砚屏与案屏一样,都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结合的家具类型。
上海万历年朱守城墓中出土的“紫檀砚屏”,因有严格的断代,且造型特殊,一直成为市场的仿制款型。
与一般砚屏不同的是,其光素砚屏前,起条桌式笔插,造型较其他更为丰富。
其腿部形态,上宽下窄,腿外侧呈直线,腿内侧微微呈弧形内收,矮马蹄内翻出尖,马蹄外端向内收,均作明代造型。
05 帖架
-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
明 黄花梨书帖架
长40厘米、宽37厘米、高2厘米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藏
帖架,又名“帖子架”、“书帖架”,是明代相当讲究的文房用具之一,常置于书桌、画案,文人每临帖学书时,碑帖竖放其上,便于观摩。
古人临习书法,将字帖置于帖架上,以直视角度对临,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帖的生动气韵和点化间的联系。
明 黄花梨书帖架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清代叶昌炽《语石》中载:
读碑,铺几平视,不如悬之壁间,能得其气脉神理。于是临池家制为帖架,对面传神,如灯取影。
明式帖架在造型上与镜架无异,只是缺少支承铜镜的镜钮,多以横竖材相交做成几何式样,并设计可以折叠的结构。
更有设计精巧者,可折叠成宽仅寸许的镇尺状,奇构巧工,令人称绝。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书帖架精仿款
今天我们举现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一例帖架,为两幅对开,可拆分单独使用,造型为步步紧式样的几何图形,巧妙利用中间的结构向外顶出形成支架的枨子,收回后图形合成完整图案,且高度不超过2公分厚。
06 案中案
- Ming style furniture Classic -
清 18/19世纪 黄花梨翘头案微型几
长41.6厘米、宽18.4厘米、高15.6厘米
安思远旧藏 成交价:485,000 USD
2015年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 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
2015年,纽约佳士得为已故著名古董商安思远举办“锦瑟华年”六大专场拍卖,其中几十件黄花梨、紫檀家具精品均以超过高估的几倍乃至二十几倍的价格成交,引起中国传统家具界广泛关注。
随后,一场就安思远家具专场进行的论坛交流中,众多行业收藏与制作大家、学界精英评选出此次拍卖中最想收藏的5件家具,其中,编号128的清十八/十九世纪黄花梨翘头案式微形几以高票得到众人肯定。
在这张黄花梨翘头案式微形几成交价为48.5万美元,是最高估价的近27倍,差价之高令人咋舌。
这件被纽约佳士得命名为“翘头案微型几”的家具其实在国内的收藏圈还有一个更霸气的名字——“案中案”。
仿古家具市场上的白酸枝精仿款
这类案中案摆件完全依照明式家具的案类家具比例缩小仿制,榫卯结构均依照应有制式,只是在尺寸上进行了缩放。因其多陈设在桌案之上,故名“案中案”。
安思远此例“案中案”不断被国内家具厂商仿制且一度成为流量产品,其精妙的设计和造型韵味,均是其流行开来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审美流派分为两种:出水芙蓉和错彩镂金,这款黄花梨翘头案式微形几是“出水芙蓉”的审美代表。
该几几乎没有雕刻,保留了黄花梨的每一种颜色、图案、纹理,非常漂亮。并且该几更多的被赋予了审美功能,很多人看到它,虽不见得能说出来一二,但会感到舒服。
这就是一件好家具营造的一种“境”,优秀的明式家具自带有一种魔力,就是让人感到“舒服”。
一般在文房里,主人会用一些摆件来装饰,将摆件置放在画案、画桌之上,而后又在摆件之上再摆放观赏把玩的物件,却也是被别有一番风味。
此案面为独板而成的“一块玉”样式,两端装翘头,案面下并非云纹牙板加夹头榫的结构,而是两块与案面同宽的整板挖出弧度。
板足侧面又镂雕如意云纹开光,大小适中,简练可爱,打破了独板带来的沉闷感。板足从侧面看,自上往下渐渐挓出,至下端又自然收敛,变化自然,视觉上更觉敦厚可爱。
黄花梨翘头案式微形几,从器形上来分析应为明代器物,设计独特,腿足部采用厚度插肩榫一体连做,很有古朴风韵,当属小炕几中难得之极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房清供的家具,是一种自我的审美,是一种悦己的过程,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吸收的过程,而审美力同时还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