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少年,世界
亚洲学生都曾有的经历,统考(电影剧照)
几乎忘记了读书时坐在考场的紧张感,直到看到《天才枪手》。肃静的氛围,分列的课桌,板着面孔的老师。读题,演算,涂答题卡,集中精力,志在必得。时间疏忽而过。遇到不会的题目,唯恐失分,紧张到手心冒汗。
那是记忆里的初中三年级。压力开始于学期第一天的一年。频繁的考试,繁重的课业,延长时间的早晚自习。不足的睡眠使我常常仿佛在梦中。就那样压榨着精神动力。试卷,测试,排名,做不完的题目,争取着尽量高的分数。但不知道更远的未来,更不必说漫长的人生。
当时的自己就像电影里的班克吧,是个努力做着乖学生的迷茫少年。那个年纪,已经看到世界的某些不公平,人与人过着迥异水平的生活,同学对待课业态度各异。他仍相信公平公正的存在,并且循规蹈矩。在学校,他单纯地信赖老师、校长,认为他们正直无私,是光明的带路者。他相信努力就会得到想要的成绩,改变生活现状。
小琳(电影剧照)
而和班克同样出身平常的优等生小琳,她除了保持着成绩的领先,还对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她迅速捕捉到学校存在的潜在规则,并果断成为潜在规则的变通者,获取利益。
小琳几次危急时分的机智反应令人咋舌。弹钢琴时想到了传递答案的方式。在酒店大堂看到世界不同城市的时间想到了跨时区参加考试。而当得知班克被抓,她迅速藏匿起手机。在考场冒险地假装生病,被追赶时争分夺秒发送答案,并在结束后马上处理掉手机。
她目标明确,做事大胆,毫不犹疑——与不择手段或足智多谋都离得很近的素质。除了本身的聪敏,她的动机中有对世界的质疑和挑战:
学校收了学费,为什么还要收赞助费?机会是可以通过花钱购买的吗?
为什么老师提前透露给某些学生试题可以,我提供答案给他们就不可以?对待学生和老师不是同一要求吗?
为什么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即使成绩一般,仍能轻松出国读书,而成绩优异的自己却因为一次错误而被取消奖学金资格、失去了留学机会?
答应在考试中帮助格蕾丝(电影剧照)
少年看到世界,直言不讳,戳穿一切伪善,提出所有疑问。
少年有更新、重建世界运行规则的强烈愿望,他们渴望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处在被选择的地位。
或许天真,或许狂妄。这是少年。
而世界复杂。更多的选择将渐渐摆到他们面前。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吗?
还是为了保有纯粹、对人的同情和对公平达成的期盼勇敢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世界可见的不公与不可理解一直真实并且长久地存在着。比任何一道书本的题目都难解答。身处校园的少年终有一天会意识到这一点。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讲了作弊行为背后的故事。使人紧张的时刻,令人深思的时刻,以及同情、感动,都出现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唯一不能迅速做下的是对错定论。
小琳和班克(电影剧照)
班克令人厌恶吗?是的,当他要挟小琳,没有得逞继而告发,他的贪婪、无耻令人唾弃。但当他被毒打,仍在垃圾场;当他用作弊得来的钱购进了大量洗衣机,他怀抱着的不过是卑微的、改善生活现状的念头,又无法不对他表示同情。
对不公表示愤怒和呐喊,进而挑战规则,铤而走险,是建立新秩序经过的路。少年们在走这条路,希望打破些什么。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成为牺牲者,成为又一批运作原有规则的人。
给少年试错的机会,并且在他们犯错时站在支持的一方,和他们共同去承担责任,也许会有些帮助。小琳的父亲是如此,他是给小琳“保底”的那个底。“无论你做了什么,我站在你的一边”。父亲给了小琳承担后果的勇气和力量。
班克的不幸中,有他疼惜母亲、想独立撑起一个家的想法吧。母亲无力成为他的“保底”,他也不想让母亲担忧,他只有靠自己。现实残酷。他被打,错过了留学考试。之后,他得知被打的真相。是沮丧之后的巨大羞辱。STIC考场,从慌乱地被抓那一刻起,他试图通过学业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彻底失去了。一败涂地,不如更加彻底沉沦,他要挟了小琳。
《天才枪手》,小场景入手,引出对社会环境、对人性的讨论。节奏紧凑,有着悬疑色彩。社会的既定规则,财富拥有者获得的某些特权,阶层间的不同处境,少年的成长经历,都包含在围绕作弊讲述的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