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能选择父母,他们会怎么做?一则短片,引无数家长深思!

 ·  01  · 

有时候,当父母苦恼于孩子很难管教,想方设法改变孩子时,其实孩子也很苦恼,一方面想满足父母,另一方面想做自己,或许也想过重新选择出生,以拥有符合他们心意的父母。
芬兰的一则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向人们展示了这样的遐想:如果孩子可以选择父母,那么孩子能选择到正确的父母吗?
这则公益广告短片才一分钟,没有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和详实呈现的生活细节,只有类似橱窗一样的场景。
一对乖巧的姐弟俩,来到成人“孤儿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导下,他们开始“面试”橱窗里的四组父母,选出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父母。
孩子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如果他们可以呢?
第一组父母,爸爸在看书、妈妈在打扫卫生,他们看上去非常的体贴温柔;
第二组父母,妻子正在体贴地为丈夫倒果汁,两个人有说有笑,孩子似乎对这对父母非常满意;
第三组父母,拖着婴儿车,在树下散步,妈妈很优雅,爸爸看上去也很绅士;
小男孩透过橱窗,会心一笑,眼神中透露着渴望。
然后孩子到达的是第4号橱窗,这对父母正发生着激烈的争吵,丈夫动作幅度很大,妻子像是在辩解着什么,女子手中似乎还拿着一只刚喝完酒的酒杯。
橱窗外的孩子们立刻变得胆怯、惊恐、不知所措,脸上的笑容也完全消失了。

 ·  02  · 

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这话一点不假,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在耳濡目染中模仿父母的互动模式:

如果父母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能够相互尊重,孩子将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父母喜欢讲脏话粗话,那孩子长大了多半也会如此,出言不逊;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性格孤僻,有暴力倾向,容易自卑,甚至怀疑自己。

对于每一个家人来说,家,不仅是父母的归宿,也是孩子的归宿,孩子在这里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
所以,家庭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更是尤为重要,这些都是能带给孩子终生的影响。
夫妻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反应,都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情绪,也会立马调整自己对父母做出回应。
观察孩子幼小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
又比如,长大后,孩子会说,“我的老师说……我朋友说……”
孩子的潜意识趋向于认同他说的这个人。
况且,孩子与生俱来和父母双方有着血脉相承的紧密连接,孩子潜意识是渴望认同父母,和父母连接的。

 ·  03  · 

好的家庭氛围,像一片温厚的土地,能让种下的种子健康地生根发芽。
而坏的家庭氛围会像一潭臭水,会把这颗种子沤烂、腐坏,布满细菌,臭不可闻。
泰国短片《豆芽》里,小女孩看到了菜市场有许多人在买豆芽,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的回答是:“嗯,我们试试。”
最开始的尝试并不成功,豆芽都枯死了。
于是母女俩找来了一本种豆芽的书,多次改进方法。
每次小女孩有些灰心的时候,妈妈总会露出自信的面容,说“我们试试”。
最后真的奇迹般地种出了豆芽。
一句简单的“我们试试”,却有着不简单的力量。
想想最初小女孩要养豆芽,如果妈妈是这样的否定态度:

别闹了,家里哪还有地方种豆芽啊;种豆芽干什么,我们又不会种,省省力气吧;好好学你的习,成天琢磨这些没用的事。

那故事又会是怎样的呢?
也许小女孩的好奇心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吧。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请求或是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父母需要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和孩子一起探索,让孩子有更多的经验,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一直学习。

本文转载自:小学资料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