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
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
文/三点水老师
这次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试卷各100分的分值,儿子语文成绩为99分,数学成绩为80分。
孩子外祖父说:“语文行,数学分有点低……”
孩子姨妈说:“数学成绩提上来就好了……”
孩子妈妈说:“儿子,数学得努力了……”
我说:“儿子,数学成绩这么差,我们得分析分析……”
要吃晚饭了,儿子坐在里屋的沙发上一动不动,好像在想什么。
“儿子,过来吃饭了!”我喊道。
儿子慢腾腾地走过来,悻悻地对我说:“爸爸,能不能给您说点事?……”
“当然行,说吧,孩子!……”我很亲切。
“你们都说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怎么不说说我的语文成绩呢!我的语文分在班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哦!……”
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是啊,仔细想想,儿子身上的优点还真不少——有礼貌、做事主动、按时完成作业、喜爱阅读、写字干净规范……为什么我们只片面看到并放大强调孩子身上“不好”的方面而无视忽略孩子“好”的优点呢?也许我们的想法真的出了问题;然而“想法”决定“做法”,思想决定行动,我们长期以来冠冕堂皇的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的“作为”是不是也有问题?……
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老板,小女儿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老太太困惑了,下雨天小女儿洗衣店没了生意,晴天大女儿雨伞卖不出去,所以,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不开心。一位邻居觉得好笑,便对她说:“下雨天你想想大女儿的伞好卖了,晴天你就去想二女儿的洗衣店的生意不错,这样想,你不就天天高兴了吗?”老太太听了邻居的话,果然天天脸上都有了笑容。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完美,只要你乐观积极地看世界,这世界就很美好。
“半杯水思维”告诉我们:同样的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而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拥有的那一半。人生就像半杯水,很难有完满的时候。谁都渴望完美,但不如意却十之八九。如果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那就是在扼杀快乐,甚至是自我折磨……视角不同,观点迥异……
生活告诉我们,鸟儿总喜欢在树冠的“向阳面”筑巢,因为“向阳面”较之“阴暗面”枝叶更繁茂,空气通透,有暖阳照耀,温暖舒适,更适宜鸟儿生活繁衍。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我认为:我们人性中的品行、思想、精神等各方面亦有个“向阳面”与“阴暗面”的区别。这里的“向阳面”指人性中自强、自立、勤奋、善良、诚信、执著等“好的”、积极乐观的方面;“阴暗面”指的是人性中贪婪、懒惰、自私等“不好”的、卑劣消极的方面。一个人只有远离“阴暗面”,亲近“向阳面”,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人性才会日臻完善,日趋完美,人性中的“优秀”才会逐渐凸显闪光,“缺点”才会逐渐消褪……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黄沙再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择邻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染”作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优良的道德传统以及孩子身边的榜样“标杆”的思想精神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感召力量……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就需要我们教育者驻足“向阳面”,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汲取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练内功”,以自身的“学高”、“身范”及各类优良的文化知识、道德品质引领学生,熏染学生!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就需要我们教育者聚焦“向阳面”,树立“多元”教育思想,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不搞“一刀切”,凝聚并“放大”孩子的优点,唤醒孩子沉睡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自身无限的内在潜力!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就需要我们营造“向阳面”,凝聚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呼吸自由空气,让孩子的生活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让心灵在“向阳面”栖居,我们的教育就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我们心灵的力量会变得日渐强大,我们的灵魂会变得更加有活力,我们的生命之树会变得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会步入幸福、快乐的预定轨道!……
【该文已刊发于福建《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