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老祖宗的识人术,啥道理?

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惯用语和口头常用成语,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形态,流传至如今,有人觉得有一些道理,有人觉得丝毫没有根据。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既成的观念和文化现象也一样,生活中某些俗语既形成,对于认可它的人来说自有其中的道理。

相由心生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在的品质,通常会通过面相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相士,他们专门通过观察人的相貌和生辰八字,来预测人的运势和前程。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其实除了相士,就算普通老百姓,也总结了一些普遍的识人方法,如“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

农村俗语:“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老祖宗的识人术,啥道理?

“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这句话其实很通俗易懂,简而言之,指的便是耳朵大的人往往会很有福气,事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很高;而那些眼斜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他们可能会经常干一些缺德的事情,甚至还会干出很多违法的事情。那么,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在古人的眼中,耳朵是福气的象征,比如如来佛祖便有大耳朵。

当然,也不仅仅是佛祖,由于古人生活水平比较不好,很多人都徘徊在温饱线附近,经常吃不到荤腥,因此往往面黄肌瘦,而能够长得肥头大耳之人,定然都是一些生活条件好的人,因此才有了“耳大有福”的说法。

当然,这句话是显然没有根据的,按照上文的解释,是先“有福”然后才能“耳大”,而不是“耳大”便能“有福”,它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一个人刚开始的生活环境或许是很难自己控制的,但是凡事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去改变现状,并不能单单依靠耳朵的大小,就断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其实这里的“眼斜”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贼眉鼠眼”。

心术不正的人往往会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友情在他看来非常廉价。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被社会接纳,进而成为世人唾骂的对象。所以历史上有名的坏人大多没有好形象,而在人们的认知里,生的“贼眉鼠眼”的人大多不是什么好人。

当然,这样的说法也比较片面。一个人眼斜,不仅仅可能是因为他心中有鬼,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卑。

虽然自卑之人和小人都不敢正视他人,但是他们与小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自卑之人一般选择目视下方,而小人一般选择东张西望。他们的品性也是不同的,小人一般会做坏事,而自卑之人一般不敢做事情。

但是不论是小人还是自卑之人,倘若想要跟他们交朋友,都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所以说,老祖宗的这句话一半错,一半对,前面半句完全是封建迷信,后面半句还是有点科学依据的,也不能全算做封建迷信,你说是不是呢?

其实当今社会还有人对这些话深信不疑,人们没有过滤的选择相信所有古人留下来的话,但其实有些话能信,有的话则毫无科学依据和道理,这些民谚俗语虽然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但是有没有科学依据,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

一句简单的俗语也可以蕴含人生存亡的大智慧,古人的智慧可以指导着我们生活。

其实古人的许多俗语都充满了智慧,好比“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很多人都问我,想要学习很多古人的智慧,不知道从哪里学起,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从书本上获取!

那么该看什么书呢?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看一看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智囊全集》

清代才子纪晓岚不仅熟读此书,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机智过人、妙语连珠。

曾国藩曾说:“每当夜深入静时,方翻此书,细细品味。”

而在当代,万达总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会发表年度工作报告,每次在报告中他都会推荐一本书给员工,推荐过的书单里便有这部《智囊全集》。

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神奇?能让这么多人拜读?

《智囊全集》自出版问世以来,影响巨大。数百年间,刻印的人不计其数,受到了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名人及下层民众的推崇和喜爱。

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历代智慧故事共1238则,不仅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谋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机智。

冯梦龙评价《智囊全集》说它:“天下无余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

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我读完之后,才发现很多人生的智慧,还有为人处世的技巧,这本书早就说透彻了!读一读就能学到很多智慧,还能轻松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想要读的,建议大家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因为文言文真的一般人很难读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