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的地主

土改,在结束了多年战乱的土地上实行了一次财产再分配,给万千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兴奋。但这件事在操作的时候,不是像有些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温和、理性的方法,而是顺着革命和战争的浩大声势,判定地主是“敌人”,让贫苦农民来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有些地方做得非常过头。—余秋雨

最近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地主精神”。碍于历史原因和国内特殊情况,“地主”一直是打击的对象,不是个好词儿。建国之初是要打到地主的,无非是要团结农民,扩大人民基础。但是,地主该不该打倒?地主真的能打倒吗?其实是打不倒的。不信可以细细分析下每个人的出身,这跟“身家”没关系,身家就像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只是一个时间节点,完全可以故意虚增;但是,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一段时间的资金往来情况,就是所谓的“流水”,进进出出,我认为现金流量最能反映一个企业的情况;而目前大家说的“身家”根本不是回事。

有人会说,若是追溯起祖宗来,我们都是农民,从很遥远的农耕社会一步步工业化发展。人跟人生来是有差距的,农耕社会也有首领,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当了首领,有的人永远是follower?这解释了人的差距,既然存在差距,就不能“gong chan主义”,这是对高能力人的否认,和对低能人的纵容。当然,这也是骗人的。

那什么是地主精神?能成为地主,有两种方式,要么是世代积累,要么你是“富一代”,从你这一辈成为地主。去观察我们村子里的“地主残留分子”活得很是滋润呢。他们不会走哪儿就说,我以前是地主,地主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是“原罪”,所以他们避而不谈;但是,你若认识他们好几十年了,就会了解这些被流放在农村的原来都是地主啊。我奶奶和她的从小玩伴都是地主家的(经历类似,惺惺相惜),我奶奶的奶奶是地主家庭,当年wen ge时,为了躲避灾难,他们家里上交了三盘金条。后来,奶奶一家很穷,都吃不饱饭的那种,但是还是特别重视教育,让孩子们不管如何,都要接受教育。(备注:奶奶高小毕业)。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奶奶的兄弟姐妹都是文化人,为什么要读书?不是为了有铁饭碗,首先为了识字,其次是看书明事理。

地主之所以不被打倒,是那种精神,昂然挺立。他们从不会以“地主”来区分,他们也不会觉得,没有钱就不再有希望,相反,打倒了再站起来,笑对生活。

困难时期,被打倒的地主家庭,还是那么重视教育。度过那段时期后,知识会发光,这也是奶奶家的兄弟姐妹现在都过着好日子。除了生活水平尚可,他们的智商也是平均线以上的,思路清晰。还有一点就是,“有谱儿”,也就是现代人说的“有仪式感”,有仪式感不是说越有钱就越有仪式感,仪式感是种内心精神的外在体现。各位读者,由于你们没见过村里的老太太,所以不太相信。即使都是农民身份,还是略微能发现线索的。奶奶去世后,她的亲戚们都来了,以前都不知道沾点亲呢。我问爸爸,为啥奶奶家的亲戚就比爷爷家的亲戚有出息?我爸爸说,“那可不是,你奶奶是地主家的”!我的奶奶真是心灵手巧,做啥都是一把好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还教我数学题喱!50年过去了,当年财富被剥夺的地主又重新实现了财富的积累,成为当代地主。

这是我想简单表达的。现在人过于追求身份了,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只是从你的“身家”来衡量,没有些精神,有些东西是拿钱买不来的。三代出一个贵族,若是想洗心革面,还是得积淀。贫农一生的目标就是成为“地主”,一个全面发展的地主,有着地主精神和地主身家的真地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