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

簧:乐器中有弹性的用以震动发声的薄片。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这是我突然想到的一个词儿,在我想到的那一刹那并不知它的贬义成分。如果不讲“成分”,但从字面理解,是夸人口才好啊,多少人都梦寐着自己也有一副好嘴巴子,生活中会说话,讨朋友喜欢,更哄女朋友开心;工作中,巧舌如簧和同事关系也好,尤其和领导也处的很好。如果再专业了说,一副好嘴皮子是可以谋生的,比如那些脱口秀演员,还有小品、相声。既然语言这么魔性,这也催热了“演讲与口才”,但是这门课侧重的似乎是前者”演讲“的形式,而不是最根本的”口才“本身。我认为,想要有好口才,你的脑子要跟得上,话赶话儿,别人说了这一句,你已经想好这句话的意思,以及你想表达什么主题,如何更好的表达。口才好的人,还是蛮有优势的。

那生活中有多少高手呢?大学的时候,某朋友心急嘴快,总是很幽默,段子层出,让大家开心,别人都说这是”幽默“,一来一往关系都拉近了,我也是个”听客“。慢慢地,我发现,他语言的瑕疵,比如他想要用古诗词表达某意思的时候,总是那两句;比如,他每次接话儿的时候,都是带有攻击性的,这种攻击性源于内心,对很多东西他是鄙视的;比如,别人都说他嘴溜,他就越发张扬,说话像冒泡,一股脑儿蹦跶出来。但是听众呢,心知肚明的,也不戳穿,心里暗记着你,你哪句话含沙射影了,你如何如何···即使你们是朋友。即使你只是在”表演“。恶语伤人二月刀啊!

所以祝愿每个人不是都追求“巧舌如簧”,有些人不爱表达,有的人不善言辞,还有的人天生结巴,那这些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你不爱嚷嚷嚷,但是真遇到事儿了,你一说话,大家都attention,而且不会把你的话当耳旁风的,注意,一个经常嘻嘻哈哈玩笑的人,说话的严肃性会降低。那么,这个时候你要表达,是不是很有效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再比如,有的人是结巴,我一直觉得这是个人生缺陷,按照家乡那边的习俗,好像下雨天用洗锅抹布打结巴几个嘴巴子,就能治好。这是民间老偏方。但是,一次经历让我改变了看法。我爸爸给煤贩子打电话,故装结巴,初二的我捂着嘴偷笑,心想爸爸这又是演哪出儿。挂了电话之后,爸爸告诉我,“爸告诉你,有时候结巴是好事,你说话慢悠悠的,对方是个急性子,如果等不及了,是不是就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要知道,货车司机和煤矿老板就存在着博弈,货车司机想压价,煤矿老板肯定卖的越高越好,尤其我们那边拉煤,都是通过打电话把电话谈妥的,没有白纸黑字,全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电话里谈判,你的表现空间是有限的,只能通过说话的内容、语调、节奏。我爸爸告诉我,说话不要那么急,有时候结巴点,对方当你表达不出来,就把自己的心里底价都说出来了。在交谈中,要学会听,听对方把话说完,谈判的意义不就是探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嘛。

那到底怎么是巧舌如簧?不是你说的越多越快越逗人开心才好,我认为“簧是有弹性的”,就是告诉我们该说的时候要说,该闭嘴的时候要闭嘴,弹簧伸缩自如,可不要成为长期拉伸的弹簧,也不要万年不用,弹簧都生锈了,该表达的还要表达,为自己发声。语言是门艺术,在说之前要想要是要闭嘴还是说出来;如果要说出来,思量好,对自己有准确的把握,不要被别人起哄而冲昏头脑,要知道,言多必失,至少,我身边还没有人能做到巧舌如簧,不要做心急口快冒失发言的人。所以聚会场所,我一般是保持缄默,为什么呢,我怕说错话,而且也不想闹哄哄的;但不代表我没有想法,该说的时候我会说。

谨以此文祝那些饭桌上的话筒,生活里的“鹦鹉”,祝你们能真的巧舌如簧,收放自如!也给那些结巴一些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