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白砥老师深度剖析《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夫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致。

这段阮元的跋语,表明了《争座位帖》的历史价值与审美特征。“熔金出冶,随地流走”,钢水刚从冶炉中流出,凝重、自然,比喻极为贴切。

而结字,幽缓舒和,正中见奇,撇开了其写楷书的板正,加之线形粗细的变化,体现出一代儒雅中和的处世观,当然,作为一位书法大师的善变、巧思更展露殆尽。

相比于王字用笔,颜帖的动作要内敛些,不像王书外显,锋棱不及王书劲利,但颜帖点画却不省略,这一点,临习时尤须注意。另一点至为重要,颜帖中截圆笔不可一带而过,所谓“颜筋”,指颜书线条的韧劲,韧劲不仅要把笔稳重,亦须有动作及节奏参和其间。

《争座位帖》虽为刻体,墨水浓枯中涩不能完全体现,但刻工精良,我们依旧可以体验到其中的变化。当然,如能将《祭侄稿》等墨迹本对照参考,则更能使其精神饱满,犹如学王《圣教序》,结合王书书札更可感觉其生动一样。  现以基本点画为例,作一些具体阐述。

一、点  笔画粗细的对立统

《争座位帖》不同于楷书,其点画特征规定性不强,但有规律。从帖中的点可以看出,其从楷书点画演化而来的事实。而一些其他点画因行笔需要成为点的形态者亦不少。所以,此帖“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原生点,一类为再生点。原生点书写楷法为前提,略见速度及锋势,如“之”字(本文所论《争座位帖》的单个字,参见检索图)上点。再生点多为行笔过程中的短促线,形态不拘定式,往往从上下字随意而出,如“唯”字左二点。原生点的形态一般有露锋切入与藏锋顿折两种写法。露锋切入以笔尖入纸,入纸后再以按笔行进,按笔力感、方向以点形状为基准。藏锋顿折往往先有一个动作,多似楷法点的基本动作,如“盖”字上点,收笔见挑锋,有重量感。再生点技法往往随势,需结合上下笔而定,动作也无外乎藏露二种,如:“者”字下二点。

二、横  笔画粗细的对立统

横画起笔也见藏露,形态有方有圆有尖有钝,动作幅度不一,有轻细入笔者,如“所”字;有先后提按者,如“节”字;有重顿挑出者,如“末”字上横……形态不同,写法自然各异。

三、竖  笔画粗细的对立统

行书中竖画比楷书要少得多,因笔画多有连带,竖的形态有所变异之故。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其他点画变成竖画的现象,如“汝”字三点水变成一竖,“得”字之“彳”下两笔变为一竖等等。楷书中竖画有悬针、垂露之别,此帖中垂露倒还保留不少,悬针则不多。而一些竖画则因与下笔的转带、收锋出现钩挑及侧带,这也属正常,如“师”、“郭”等字。但此帖的转侧与钩挑带用笔须缓,不同王字。

四、撇  笔画粗细的对立统

《争座位帖》中撇画不及颜真卿楷书中撇画劲利,而且形态有所不同,除保留楷书露锋尖出的用笔外,还有少许粗细变化,且收笔有顿压的形态,也有一些侧顿后上翻,以引带下笔,或断或连。尖出的撇画中截多有重按,线形饱满,这是颜书撇最富有特征之处。收笔有顿压的用笔多取法王字,但颜画幽缓,顿压不外显。引带的撇画一般为收笔时逆势上扬,不作明显顿折,牵带的须细而韧,不可随带而过。

五、捺 笔画粗细的对立统

捺的形态很丰富,有重顿后挑锋尖出,如“廷”字(楷书中常用);有拉长笔势顿折回收,如“凌”、“令”字;有按压后舒缓出锋,如“夫”、“检”等字;有变为侧点,如“校”、“又”等字。不一而足。

五、挑、钩 笔画粗细的对立统

挑、钩。颜行书挑、钩动作比王书明显减少,主要是因为颜书动作缓,钩、挑的尖出锐度大减,故不显。在行书中,钩、挑除其本身功能外,也有作为连带的作用。而另外一些点画,因为连带笔势之故,也会出现钩、挑的动作,如“儆”字单人旁竖画,“惧”字竖心旁竖画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