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字
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预示事物发展的迹象。晁,篆文
(日,太阳)
(兆,预示的迹象),表示日出的预兆,即太阳上山前的吉祥晨光。造字本义:名词,预示日出的清晨祥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兆”
写成
。现代汉语中“晁”只见于姓氏,如“晁盖”。
汉景帝杀晁错,真的是为了讨好七国求他们罢手吗,还是说另有深意?
2021/08/20 11:02
汉景帝上台以后,在晁错等人的建议下,发动了削藩行动。
不过,汉景帝的削藩行动,立刻在藩王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弹,有七个藩国联合起来,共同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爆发后,大臣袁盎等人,为了取代晁错掌控朝廷,于是对汉景帝说,诸侯们之所以造反,都是晁错出馊主意,主张削藩造成的,没有这个馊主意,藩王们也不可能造反。因此,要解决当下的棘手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晁错给杀掉。杀掉了晁错,那些藩王们没有了理由,自然就消停了。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对汉景帝有教育之恩。不过,在汉景帝看来,为了国家稳定,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苍生,即使对晁错也不能徇私情,不能为了顾及师生情谊而影响大局。所以,他应该“大义灭亲”。于是汉景帝便杀了晁错,而且手段极为残忍,用的是“腰斩”的方式。
历史上普遍认为,汉景帝之所以要用残忍的手段杀晁错,是为了甩锅推责,讨好七国。意思就是对七国说,削藩这件事情,不是我主张的,是我这个皇帝被奸臣晁错给蒙蔽了。皇帝被奸臣蒙蔽,不是很正常的吗?从古至今,都有“蒙蔽圣听”一说。不过我现在已经清醒了,明白削藩是过分了一点。好了,我已经把晁错给杀死了,你们也就不要闹了。
不过,很显然,汉景帝讨好七国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汉景帝杀掉晁错以后,七国依然继续叛乱,而且更加气势汹汹,有恃无恐。汉景帝没有办法,只好派周亚夫带领中央军去平定叛乱。好在周亚夫智谋超群,能征善战,又有梁王刘武的帮助,最终,周亚夫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
那么问题来了,汉景帝用“腰斩”这样的残忍方式杀晁错,真的是为了甩锅推责,讨好七国吗?
笔者认为,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显然就是小看汉景帝了,
实际上,汉景帝是不愿意、也不可能讨好七国的。
削藩表面上看,是晁错给汉景帝的建议,但其实是汉景帝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之所以一上台就开始削藩,可见这事在他心中,愿望是很强烈的。而且汉景帝其实一开始就明白,不用武力,削藩根本就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是一个死结,是无法解开的。毕竟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问题,谁也不会轻易让步。当年刘邦获得天下以后,他为什么要残杀功臣?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削藩。而刘邦之所以要采用武力镇压的方式,就是因为不可能让异姓诸侯王们主动交出土地和爵位。可以说,刘邦是给汉景帝做出了榜样的,汉景帝只能有样学样。
既然汉景帝一开始就明白,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藩王的问题。那么就意味着,杀晁错用以讨好七国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了,因为杀谁都无法讨好七国。既然如此,汉景帝杀晁错,不是多此一举吗?
其实,这并不是多此一举,因为汉景帝杀晁错,是有很深的用意的。
当然我们现在认为,削藩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但是当时的藩王们不这么看,当时的老百姓也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汉景帝削藩,是一种强盗行为,因为藩王的土地和爵位,都是祖先给他们留下来的,是他们应得的。现在汉景帝要强迫收回去,当然就是强盗行为了。
汉景帝如果强行这么做,那么,在舆论上,他就被动了。大家都认为,他发动的是不义战争。但如果汉景帝把责任推给晁错,说这一切都是自己受蒙蔽的结果,而当自己用残忍的方式杀掉了晁错,那就表明自己已经改正错误了,并且改得非常彻底。
当汉景帝已经改正错误,而七国还要继续造反的话,那么,性质就发生改变了,七国不再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人们看来,他们是真正的造反。
既然七国是造反,那么派军队镇压七国,也就名正言顺了。把他们镇压下去,收回他们的土地和爵位,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就是汉景帝杀晁错的妙用所在。
由此可见,晁错为汉景帝鞍前马后操劳一生,但是汉景帝却并没有给予晁错任何尊重,不过是把他当成了可以随意摆放的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