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笑点求泪点,喜剧综艺只剩“半个喜剧”

作者|九元

编辑|浮休

网视导读:不管是为了消遣时间、陪亲伴友,还是为了忘记生活中的烦恼、释放内心的压力,观看喜剧综艺是很多人的一种选择。因为喜剧在众多影视类型中能最直接最简单地带给人们欢乐。只是近几年随着喜剧综艺的不断增多以及节目中屡次消费情怀的行为,喜剧反而越来越不欢乐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快乐喜剧不醉归

习惯在电视上看相声小品的人都见证了2004年上映的《快乐驿站》播出平台的转换,这档节目从CCTV3到CCTV4,再到停播一段时间后改为《锦绣梨园 一路欢笑》在CCTV11播出,但无论平台怎么转换,欢乐都没有改变。观众们一遍遍追寻着马季、姜昆、陈佩斯、赵本山、宋丹丹、蔡明、冯巩等等老一辈艺术家带来的欢笑。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作品《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佳作,一度被称赞为是“学院派”小品的代表;作为春晚压轴人物的赵本山,也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个“大忽悠”就忽悠了三年,从一开始大忽悠卖拐给老实人,第二年接着忽悠卖出轮椅车,再到最后被“以忽悠治忽悠”的老实人成功收服。“拐一年卖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现在想起来,仍旧历历在目。

那时最期待的还有冯巩的一句“我想死你们了”再加上经典的击拳动作,年味儿仿佛都一下子浓郁到了最高潮,这可是上过32次春晚的老人了,观众一边笑说着:“又是他”,一边用掌声迎接着期待着他的表演。

近些年来,也有一些春晚作品激起了一些浪花。比如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迅速捧红了小沈阳和丫蛋,真可谓是一夜成名。2012年沈腾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和13年的《今天的幸福2》让观众记住了那个“好贱”的郝建,再到14年的《扶不扶》在社会上引发了十分热烈的反响。不仅沈腾本人收获了大量的粉丝,所在公司开心麻花的知名度也是越来越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春晚上好的、高级的、能够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的语言类节目真的越来越少了。这与平时喜剧综艺的增多不无关系,喜剧作品以超出寻常的速度被放在各式各样的的舞台上,观众们收看喜剧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春晚舞台,喜剧数量大幅度提升。大众审美眼光提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喜剧表演者和电视节目创造者们的成长速度。

喜剧作品的创作和形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另外,喜剧作品过度地消费情怀、喜剧人才的稀缺也是喜剧不再“快乐”的很大的诱因。

卖弄情怀、哭笑交叉不是喜剧加分项

近些年来,像《王牌对王牌》这样带有喜剧色彩的综艺节目也获得了很多的关注。节目凭借其搞笑的舞台风格,在一众综艺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大批忠实观众。目前《王牌对王牌第五季》已经上映了三期,搞笑的环节依旧搞笑,但是煽情的部分也依然是延续了往年的传统,比如回顾经典环节。不管是《还珠格格》剧组还是《情深深雨蒙蒙》剧组,都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发腻,但节目组显然不在乎这一定律。到了第五季第一期《还珠》重聚首又来了,虽然这一次嘉宾更重量,数量也更多,但演员们之间的默契却少了。整个环节,演员们的互动没有那么多,老友重逢的喜悦也淡了很多。到了第二期纵然是在《情深深雨蒙蒙》原班人马的嘉宾加持下,收视率还是从第一期的2.254%降到了1.968%。如果王牌剧组能够专注于搞笑,而不是过分地卖弄情怀,也许收视冠军的宝座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挤掉。

另一边,更早一点播出的《欢乐喜剧人第六季》也面临了类似的问题。此档综艺目前的豆瓣评分只有5.7。喜欢看喜剧人的小伙伴都知道,第一季的《欢乐喜剧人》可以说是神仙打架般的节目,沈腾、贾玲等人至今也是当今喜剧界的中流砥柱,豆瓣评分高达8.2。第二季的岳云鹏将《欢乐喜剧人》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但到了第四季只有贾冰吸引了少许目光。到了第六季,连郭德纲都说:“喜剧人才就这么点儿。”

除了人才的大问题,还有时间。比赛开始以前,听到演员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时间太紧了、剧本还没弄好、排练时间不够……一周创作一个能登台的好作品不像是在创作,反而是像在吃快餐。

在这样的情况下,《欢乐喜剧人》第六季打破传统,一口气从德云社请来了烧饼和孟鹤堂两对搭档,还请来了一些外国友人试图打破这个窘境,美国“东北人”艾杰西凭借脱口秀甚至进入了十强名单。可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也不再是作品的“精美”程度,而是具有争议的事件和话题:高晓攀在节目里“抱怨”舞台成为德云社专属、卢正雨在舞台上使用微电影播放网剧参赛、烧饼指责孙建宏“刨活”……

上一期白凯南抄袭、白鸽抄袭又迅速成了新一轮话题。白凯南遭遇淘汰窘境,抛却抄袭不谈,白凯南的小品纵然表演形式丰富,可全程靠怼毫无笑点,只想抓住作为喜剧人的艰苦和心酸去卖弄情怀,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了。随后,在笑果文化和天才小熊猫纷纷发博维权的时候,《欢乐喜剧人》的处理方式让许多人不满,不仅没有予以回应,反而堂而皇之地将“白凯南作品”的热搜图片发出来炫耀自己“收视连续6周蝉联周日综艺第一”。

除此以外,喜剧人煽情的“功力”也是丝毫不见退步,早在第一季时高晓攀的作品就被评为是最有情怀的作品。小品《梨之园》中他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个养老院里的老艺术家们对自己后继无人的无奈和心酸,影射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正在一点点消散,为传统为艺术摇旗呐喊,振臂高呼。相声艺术家姜昆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实,在整个作品欢乐、搞笑的基础下,加一点煽情无伤大雅,也是对整个作品的意境的升华。但是如果卖弄情怀成了主旋律,那么观众还怎么能够没心没肺的开怀大笑?

可是这几季喜剧人的舞台上,煽情成风,大家总是喜欢在结尾留下一个温情的底子。第三季决赛的常远请来沈腾和爷爷常宝华谈喜剧之路的艰辛,第四季周云鹏的《我要买房》讴歌母亲、《亲家来了》歌颂父亲等等不胜枚举。就像孟鹤堂说的那样:“一到结尾就煽情,煽什么情,这是《欢乐喜剧人》,这是‘悲剧人’吗?喜剧人能不能让喜剧纯粹一点!”可谓是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结语

陈佩斯说:“喜剧都有一个悲的内核”。郭德纲也说:“最伟大的喜剧往往是由悲剧改编而成”。可是,笑中带泪的喜剧的泛滥,也让观众对喜剧产生了畏惧感,因为没想到喜剧也煽起情来了,本想拯救不开心,结果直接掉了泪。喜剧综艺不快乐就是喜剧综艺越来越没影响力的原因,这也是喜剧人们对未来喜剧的发展需要反思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