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眼部-结构讲解及步骤图
眼部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中,有一种绘画技巧。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通过赏析大师们的作品让我们了解,白描是如何不着一色,尽得神韵。
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
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
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
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还有一些近代的知名画家,如李晓明等,接下来就慢慢欣赏大大师作品
人物篇
花鸟篇
结构知识点讲解: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等部分组成的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粗而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同在一个方向上。
眼部绘画要点
眼睛处在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运动最频繁的器官。两只眼睛的结构方向正好相对,这更增加了它的表现难度。因此,了解眼睛生理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
眼睑的结构与瞳孔的位置,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变动,就能造成神态的很大差异。因此,画者要认真观察对象这一部分的变化,及时捕捉造型需要的神态。
步骤一
起稿,确定眼部的轮廓关系。眼睛的轮廓线不要简单的理解为一条弧线,一定要将它微妙的转折和方圆关系表现出来。
步骤二
找出眼部的交界线。眼球是有前后空间的,所以中间与两侧的深浅肯定有所不同,具体怎么做,得根据现场的光线和你作画的角度来看。眼皮的边缘不能用锋利的线去表现,要反复用笔画出面来。
步骤三
分出眼部的亮暗关系。内眼角的形通常都会有一个小小的转折,这点也需要特别注意。内外眼角的高低关系也会使人物的精神面貌出现较大的差异。年轻人较比老年人外眼角相对靠上一些。
步骤四
统一整体的亮暗关系。上眼皮用笔方向与眼轮匝肌的走向相同,这样视觉上可以加强眼睛的球体感。
步骤五
深入刻画细节。眼睛的高光要随着形体进行变化。而且,高光也存在强弱变化,千万别用黑线勾死了。
步骤六
完成。眉毛长在眉弓背光和受光的形体转折上,就得画出形体的穿插所产生眉头和眉梢的深浅变化。一般多用“重掐上,轻掐下”的表现规律进行处理。
随着头部的水平运动,眼睛也随之发生了透视变化。通过比较从正面到两侧的眼睛宽度我们发现,眼睛的宽度在逐渐缩短。正面双眼等大,随着角度改变远近两眼比例也发生改变,这个比例和角度大小有关。并且要注意黑眼珠随透视角度的变化变成透视不同的椭圆。
眼部的四分之三侧面
双眼产生明显透视变化,近大远小,远处眼睛部分被鼻梁遮挡。黑眼珠透视压缩呈长形椭圆状。在表现上要注意上下眼睑的形体变化,注意两个眼角的连线斜度变化,近远眼角的空间处理到位,注意眼角的明暗和厚度的微妙变化。
从侧面的角度观察,上眼睑比下眼睑要厚且长,位置相对来说也更加靠前。在外眼角处,上眼睑叠压包含了下眼睑。正侧面的角度看不见内眼角的部分,但不代表就可以忽略其结构,这时对边缘转折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注意眼球的体积和眼睑的厚度部分的覆盖与包裹关系,要表现出上眼睑底部内转的空间深度。
眼部正侧面
正侧面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只眼睛的半个面。黑眼珠只能看到侧面很小的一部分,基本成现状。眼部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眉骨与上眼皮最突出。上眼皮靠外,覆盖大部分眼球。下眼皮靠内,托住小部分眼球。把上下眼睑与眼球的衔接部位刻画准确,眼球突出。
正面俯视:俯视角度的眼部眉毛、眉弓上部增大,底部减小或消失。上眼睑面积增大,底部消失。下眼睑的厚度增加。
正面仰视:这个角度的眼部眉毛、眉弓底面的高度增加,眼睛的高度压缩,上眼睑的厚度增加。下眼睑的弧度减小,眼窝的面积增大。
作品欣赏
眼睛
心灵的窗口!
你能从中看出所表达的感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