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中医可明明白白诊疗,患者“难得糊涂”康复(连载十三.下篇)
癌症——中医可明明白白诊疗,患者“难得糊涂”康复(连载十三.下篇)
——兼论郭生白导师的《生命本能系统论》
郭生白先生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在他六十岁左右时,他的爱人、哥哥、叔叔三人先后都死于癌症,他哥哥、叔叔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哥哥还曾担任沧州人民医院的院长。
连续三位亲人因癌病逝,给他造成巨大打击,他在悲伤地同时,深刻反思:自己家传四代中医,为什么却连自己的病都治不了呢?为什么不能提早预防“治未病”呢?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便更加拼命钻研,殚精竭虑,下苦功夫来掌握治病的规律。到了七十岁时,他的医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升华。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作为民间中医的郭生白老师“北漂”到了北京。几年功夫,便名扬京城中医圈。
在终日忙碌治病的过程中,郭老开始琢磨,怎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真谛,怎样把自己对中医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呢?怎样把自己治病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技术传授给热爱中医的后人呢?
于是,他把自己多年来对中医的参悟写成了《生命本能系统论》,期核心思想就是“中医到底为什么能治病?”
《本能论》在传播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清华北大的企业家总裁班请郭老讲授《本能论》,国防大学的高级军官们请来郭老学习《本能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国学堂》里连播《本能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来交流《本能论》,更有一大批热爱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要拜郭老为师学习中医。郭老以开放的胸襟,揣着传承弘扬中医的理想,对所有求学的人来者不拒,热情传帮带。2008年1月,他作为唯一的一位民间中医学家和其他15名院士、专家、教授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收徒仪式,其后他的徒弟累积到了三千之众。
赵鹏举便是郭生白导师钟爱的一位弟子。郭老来京行医不久,痴迷中医的赵鹏举先生便拜到郭老师名下,随师临证抄方,经年累月,悉得郭老真传。对郭老的《本能论》,赵鹏举先生深谙真谛。2011年11月21日84岁的郭老作古后,赵鹏举更是继承前辈遗志,不遗余力地传播传统医学,并开创性地践行以六经辨证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诊疗系统化、规范化建设。在传播《本能论》思想过程中,赵鹏举的中医临证思想方略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在和赵鹏举老师研讨《本能论》时,他对其中的精髓体悟深刻。
本能是生命之道。是道,不是理论。从中医角度“理、法、方、药”,本能是“道”,道在理、法、方、药。其实任何病都是本能的反应,任何医疗行为,无论好坏,都在生命本能里面。任何医学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本能,无论对错。但理论都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明,都有取舍,不过只要系统性的能全面圆融,就是好的理论。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流派繁多,但都可以好病,主流的七个中医辩证法:六经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症、三因辨证。不同角度不同理论不同说法,都能治病好病。在遵循生命本能规律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都会真正好病。甚至西医的对抗,在生命本能系统能力之内,杀死细菌,杀死自身细胞,也会好病,也不会造成其他病。但多用、滥用后,杀死自身细胞过多,超出了本能系统能力自主调节能力之外,就造成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
他认为,郭老师关于生命本能的具体说法,都是从治病好病的的角度来说的,他把疾病分为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基本是《伤寒论》里的阳性病、阴性病的分类。但所有的说法和分法,也是一种方便说法,都是整体生命本能的表现。外源性疾病通常用排异法,内源性疾病用自主调节法。也可以说排异法实际是自主调节的一种把外界侵入物排出的自主调节能力表现。
中医是“执中和谐、顺势利导”,“只管病势,不问脏腑,是大医得天机”。看病,辩症要全面整体。郭老师提倡从脉象、舌象、体象、声象、色象、意象、物象等七个方面去辩症,望、闻、问、切外,现代西方的仪器检测,主要是物象,也要参考。但辩症是了解病情的手段,治病好病才是目的。现在很多用功夫治病的,标榜把脉怎么准,能透视,比西医的仪器检测还准,就有些舍本逐末,如同西医检测出绝症,却没有治愈的办法一样。关键是要能顺势,顺生命本能之势。利导,治病好病之利,用适当方法达到好病的目的。
(续上篇)
四、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
1、阴阳五行:系统性之推演
中医在《伤寒论》问世前,临床医疗是“医方”(如同时代的“肘后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方”、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唯张仲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建立了理、法、方、药一体的临床医疗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张仲景融入了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把《伤寒论》打造成无古无今、超现代的临床医学体系!如今,中医于本世纪初便创立了《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使用了信息处理与控制程序。这是在中医内容中得到验证的,决无邀宠之意。
《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的构建,完全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而来的。阴阳五行本身就是一个包罗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种属性,发生着五行运动。这就是把宇宙万物以阴阳属性构建为一个巨系统,又以五种不同属性分为五个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个性分别为若干子系统,甚至无限可分。【注:常有责难中医的人对“五行”提出质疑:“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三行、六行、八行?”“塑料、橡胶是金木水火土中的哪种物质?”“为什么肝一定属木?脾一定属土?肺脏和金属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们之间有这样的属性关联?为什么是五脏?而把胃归于腑?”作为中枢神经司令部的脑袋这么重要,为什么却在五脏六腑之外?肾为先天之本,为什么可以移植?心主神明,为什么心脏移植的人还能够活得有滋有味?其实真正懂中医的人对这些问题是不屑回答的——不是不能回答。如果还有谁有类似的一堆“循证医学”的问题要问,可以在评论中留言,我将择期一一解答。】
五行阴阳这个巨系统,恰恰是把宇宙万物整合为一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无限整合,没有这样的无限整合,我们不可能得到对宏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为,生命规律只有在宏观世界中才能得到。在认识了生命规律之后,再对宏观世界用分割的方法,进入微观世界。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你会把在宏观世界中得来的生命生死存亡盛衰认识加以更深刻,更真切的升华!如果不了解宏观世界的大道理,而对个体进行无限分割,进入微观世界去寻求生命规律,那你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这里,是讲系统的意义。系统是对事物整合的宏观认识,宏观认识即普遍性、共同性的认识,也即是普遍规律的认识。系统的功能,就是我们以共同性为指导去认识个别性,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系统这个词,是外来语还是本土语,我没考证,在汉墓出土的简书中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在汉代尚没有这个表述。那么我根据什么说阴阳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说伤寒六经是临床治疗系统呢?很简单,阴阳五行本身便是同类事物以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伤寒六经也同样如此。汉代前没有“系统”这个表述,《天元纪大论》称阴阳五行为万物之“纲纪”,张仲景命名伤寒治疗体系为“六经”,而“纲纪”、“经”、“系统”这三个词都是从“糹”字与谐音字组成。“纲”是网的纲绳,千万个目系于一纲;“纪”是治丝,把散丝的头绪整理出来为“纪”;“经”是织物的纵线,可引申为道路、规范;“系”为丝所连缀的同类事物,以及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与“系统”没有区别。我们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千年之隔,纲纪、经、系统,名称虽有不同,而实质则一。我们可不可以确认伤寒六经系统,是受阴阳五行的启示而推演出来的呢?
我再以阴阳五行与伤寒六经系统的内在联系展现给大家看:张仲景开宗明义,首先把伤寒中风同类疾病分为阴、阳两个系统:“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无形的动力是阳;有形的器质是阴。阴阳合德,一动一静,是生命过程。阴阳离决,有静无动,是生命灭亡。这是生命生死中的阴阳。那么生命过程中的阴阳是怎样的呢?生命过程中阴阳是均势平衡,也就是动态平衡。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阴阳正(+)、负(-)值。“+”为阳性值,表示机体的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自主性运动是一切生命机能的动力,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中,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等都在正常运动之中;如果自主性运动在“-”值状态,那么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运动都会出现动力不足,整体处于阴性状态;所谓“病发于阳”,便是病发生在“+”阳性值中,机体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病发生在“-”阴性值中,机体自主性运动量不足,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都处于低落。同样一个病,发生于这两种机体状态中,病理、治法与方药都是截然不同的。而确认病发于阴性值与阳性值的根据,是发于机体内部的一条信息,即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这个信息证明了什么?为什么是病发于阳或发于阴的根据呢?
2、阴阳五行:排异性之推演
这要从病理说起,伤寒、中风是生物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排异性反应。在排异性反应中,无论是排汗、排便、排脓、排血,任何一个排异通路,都必须是有关的器官、组织自主性运动做出超常量的运动,才能把致病物排出体外。例如排异反应趋势向体表排汗,必须提高体温、提高血压、提高周围血管供血量,让微血管充血,以开放汗腺。在这个排异过程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发热”,发热恶寒是在提高体温中肌组织颤抖而发生的感觉,但体温是超常的发热。
“发热恶寒”这条病理信息,最能表现人体的自主性运动与排异性能力在正常值,病是发于阳性病理过程中,因而“发热恶寒”是阳性病理的定性标准。
在《伤寒论》中,阳性病是一个系统,又根据排异反应出现的病理部位不同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个子系统。太阳经排异反应趋势向“表”;阳明经排异反应趋势在“里”,或向上越,或向下夺;少阳经病在“气机”部位排异反应发生障碍。
在太阳经系统,分有汗与无汗两种病势。有汗病势二十一例,无汗病势四例,共二十五例。太阳经系统中有汗病势类与无汗病势类所有个例,都具有太阳经自主运动正常值,排异反应向“表”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又各具独有的个性病理特征。但都是以脉、症、病情等病理信息所表明的,都因其排异趋向而用汗法。
阳明经病理系统排异反应在胃肠,张仲景称“里”。排异反应趋向上越(吐)与下夺(排大便)两种。对上越者,因其趋向用涌吐法;对下夺者,因其势而用攻下法。吐法、下法是对阳明病的一般病势而言,又根据各自不同的个性病症而有不同的下法,在下法中有“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四个不同等级。阳明病所有个例,也就是以脉、症、病情,与自觉、他觉的病理信息表明的。张仲景所谓“辨脉症”,实际便是病理信息的处理程序。
少阳经病理系统在“气机”,排异反应因气机调节失常而受到障碍。少阳系统病势有四类:气机调节失常是其一;因调节失常而障碍排异反应排汗是其二;因气机失调而障碍排异反应排除胃肠热结是其三;因气机失调大便燥结障碍排异反应排便是其四。
3、阴阳五行:自主性之推演
以上是阳性病系统中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有若干个例,以下我们看阴性病理系统。
阴性病理系统与阳性病理系统相反。阴性病是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为生物病源体侵入人体后,共生性与排异性反应不能动员相关器官组织以增强代谢的形式排除异己,集中表现就是不能提高体温发热,而出现体温低落的恶寒,所以“无热恶寒”是阴性病的定性标准。在阴性病系统中,与阳性病相对,也是表、里、气机三个病理反应的区阈。不过,阳性病是病理反应区阈不同而排异方式不同;而阴性病则是在表、里、气机三个病阈中组织器官自主性运动能力衰弱,不能维持正常基础代谢,因不同病阈、不同的组织器官出现自主性运动衰弱而已,以下分别介绍。
少阴病系统,脉沉细,体温低落,身寒,但欲寐,是心功能衰弱、外周循环不足,这表明循环系统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这个病是以“回阳法”治疗。“回阳”的含义,就是恢复失去的动力。少阴病过程中有七个不同的个例(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少阴病因阳回发热汗出而病解除。这就是自主性运动值升高,排异性能力回复正常,排除了病原物质而病愈。
太阴系统脉弱,弱象是沉微细无力,表明血压降低,循环血流量与动力俱呈现负值,而且腹满时疼,下利清谷,食不下而吐;体温降低,明显的自主性运动降低,循环动力与胃肠消化功能、代谢功能都在低值的状况,这种状态中,排异性能力几乎出现零值。太阴病与少阴病以及厥阴病,其共同的性质就是自主性运动能量过低——少阴在循环与周围组织;太阴在循环与胃肠器官;而厥阴病,是自主性运动能力降低出现于气机官能。厥阴病系统,问题复杂,需从头说起。
关于厥阴病,章太炎先生说:“厥阴病乃千古疑案。”为什么说是疑案呢?因为自宋代至今,可以看到的《伤寒论》版本,在厥阴篇只有提纲一条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而下面既无理法,也无方药,也就是提纲之下没有切实的内容。因此,自宋成无已注释《伤寒论》以来,历金、元、明、清诸代,众多医学家对伤寒论厥阴病议论甚多。说法之一,张仲景也是有局限的,消渴病今天还是医学界没能解决的难题,一千多年以前不能出治法是很自然的事;说法之二,《伤寒杂病论》成书一百多年后,经王叔和整理而行世,建安至晋大约百年,而战祸频仍,更加水、火、虫蛀之灾,对于竹木简书很难保存完好,《伤寒杂病论》中多有佚失,厥阴病篇应是因这些灾难而散失。上述这两种说法,不必分证是非,重要的是将佚失者找回来,实缺者,可补上。但已经寻找千年,仍无消息,还是补起来便宜。怎么补?缺少什么补什么。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厥阴病的理法方药!
4、阴阳五行自主性推演:厥阴病补缺
什么是厥阴?什么是厥阴病?厥阴病怎样治法?什么方药?
厥阴是张仲景以阴阳消长的关系来说明伤寒六经病的病理关系,并以它来命名。阴阳是对立存在的,没有孤阴、孤阳。但阴阳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是消长变化。阳长阴消,阳极生阴,阴长阳消,阴极阳生,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厥阴表示厥气盛极而阳气开始增长,所以厥阴与少阳对立存在。在《伤寒论》六经系统中,太阳与少阴是在“表”病阈中,阳性过程称太阳,阴性过程称少阴;阳明与太阴是“里”病阈中,阳性过程称阳明,阴性过程称太阴;而在气机病阈中,阳性过程是少阳病,阴性过程为厥阴病。这就是说,气机这个区阈的病,自主性运动能力在正常值为少阳,自主性运动能力在负值为厥阴。这便理出来一个头绪:少阳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便是厥阴病。
张仲景在厥阴提纲中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这是说的什么病?“消渴”应是糖尿病与尿崩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应是强心悸与心绞痛、心肌坏死。这似乎透露出一点线索:糖尿病与尿崩症都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总是合并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这是很清楚的。内分泌紊乱必然导致代谢障碍,先发生糖尿病,后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或先发生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而后出现高血糖者,临床中均属常见。到这里,厥阴病已经初步定位——分泌与代谢病阈。
我们可以与少阳病的病阈核对一下,看是不是同病阈。病阈是发生病理反应的实体是器官组织。张仲景说,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在“里”,而少阳病则没有指出一个实体病位,我们只好从少阳病的脉症中寻求其病理部位。
六经提纲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咽干目眩”是出于什么部位?
“口苦”是胆汁代谢障碍,胆汁溢于肝循环,进入体循环,在舌组织循环中而产生的苦味;
“咽干”,是口腔唾液腺分泌失调,稀薄的唾液腺分泌减少,而感到口咽干;
粘稠唾液分泌增加,粘稠唾液中含粘蛋白,所以容易附者在舌上形成白苔,这就是少阳病“舌上白苔者”的形成原因;
“目眩”一症考虑是眼血管收缩,以及瞳孔散大所致。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以及脉弦细,都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关系直接。交感神经活动使内脏与外周血管收缩,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抑制胆囊收缩,使瞳孔散大,促进糖原酵解;副交感经运动则相反,使血管舒张,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胰液、胰岛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瞳孔缩小……
说到这里,少阳与厥阴的共同病位已经分明,口苦、咽干、目弦、脉弦细、舌上白苔,以及其他少阳病症(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懑)与厥阴病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同出于分泌调节机制。
内分泌与外分泌是相连接的,分泌与代谢也是相连接的。这些都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所致:副交感神经自主性活动降低,交感神经失去制约。如果在有“往来寒热”时,可认为在少阳过程中;如无发热,出现消渴,或出现心中疼或心悸或饥不欲食,可认为入厥阴过程。
中医对少阳称“生发之气”,并以三焦为体。《难经》三十八难称三焦“主持诸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说:“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作相火之用的三焦,在中医临床中,一向被认为是少阳气机,而相火被认为生命之火。或换个话说,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交感、副交感神经、运动与分泌,代谢等都属于三焦气机的一部分功用。三焦气机作为少阳与厥阴的病理部位,从形式、内容都是相契合的。
下面我们谈治法与方药。
我们不妨把厥阴病直称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的一个案例,这样说起来方便些。
在中医的理论中,糖尿病发生于厥阴病理过程中,是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低于正常值而出现的营养代谢调节机能障碍。在少阴病表阳虚,以附子、人参助其自主性运动称助阳;在太阴病在里,以附子、干姜回其阳;而厥阴病在气机,用什么药来强化三焦气机的自主性活动呢?
这不是个新问题,这是前人已经重复做过,并且说了二三千年的问题。张仲景对少阴与太阴用助阳、回阳的附子、人参、干姜等药重振了自主性运动,正是我们的思路,即治愈糖尿病的思维。张仲景在治疗少阴病时,对循环濒于衰竭(张仲景称亡阳)的情况,就是用“回阳”法起死回生的。当然,少阴、太阴与厥阴是同理不同法、同法不同药的,既是相同的病性,又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可从少阴、太阴病中受到启发。
我们重述一下阴阳的关系:“阳动阴静”,“阳生阴长”,“阴阳互根”。阳为运动,运动不足为阳虚,阳虚则阴不足,阴不足又导致能量缺少,这是阳生阴长的关系,也是阴阳互根的关系。以糖尿病说,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严重不足,造成营气缺乏、卫气不足、上焦纳入、中焦运化、下焦排出的一片混乱,神疲体倦,并发症状逐日增多,这是从宏观上看三焦气机的阳虚势态。
从微观上看,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分泌至关重要。胰岛组织分泌两种激素,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分泌降糖激素;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分泌升糖激素。这就使血糖调节在一个动态平衡之间。而糖与脂肪、蛋白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在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这个生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个调节机制,并且是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来调节的,稳定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每一个器官、组织的分泌,激素也好,生化酶也好,都是在运动中产生的,这些物质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由物质转化而来的。
这些器官、组织的运动是从哪里来的呢?前面已经说过,是副交感神经活动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肠液、胰液、胰岛素的分泌。是什么东西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呢?这在微观世界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只好说:自主性。生命中组织器官产生了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需要什么,产生什么;需要多少,产生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有序,而且是动态的自主运动、自主控制、自主调节的生命化学程序。治疗糖尿病的理法药物,就在于如何恢复上述这个生命化学程序的自主性活动。
让我们回到宏观中去。微观世界中所表明的,与宏观世界中所认识的,是相似的。我们已经知道,治疗糖尿病只能强化三焦气机的自主性运动。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同时补以高能量的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阳生阴长”、自主调节的生化程序,恢复其均势平衡的生态秩序。
什么药物强化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呢?什么药物可作为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所需的能量呢?
我们是幸运的,先辈们在三千年中给我们留下大量的医药遗产。至今能看到的“本草”三十多种,方书三百五十多部,中药一千八九百味,而且大多是在千百年的临床中无数次实践验证过来的。在这个宝库里,何求不得!我在补元气、健脾气、滋肝补肾的思路中组成“天和强生合剂”,已经过六年的临床验证,中医学中一扇未曾启动的门为我大开。我看到,厥阴病系统中远不止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而是更多更多的内源性疾病。
我去年在浙江大学医院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其并发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先后痊愈了,这是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合并案例,治疗原发的高血压、冠心病,结果相同。而且在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并发性疾病,或非并发疾病,都在“天和强生合剂”治疗中先后消失,诸如脂肪肝、萎缩性胃炎、溃疡不愈合、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内外痔、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便秘、失禁、前列腺肥大、肾功能不全、阳痿、阴冷、肢疼肢麻、风湿痛、颜面黑斑、老人斑、器官组织间囊肿、鼻息肉、脂肪瘤(其中一例是扁桃腺肿瘤),以及所谓更年期综合症、干燥综合症……而且,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入“天和强生合剂”治疗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一切都趋向平衡。比如,先是大、小便通畅,多食与不欲食,血压高低,血脂、血糖逐渐平衡,心率快与慢,体重超标准肥胖者与体重不足消瘦者趋向平衡;面部逐渐出现红润,光洁颜色,老年斑逐渐浅淡,直至消失……
我写到这里,已足以说明厥阴病系统的空缺不再是中医的缺憾。“天和强生合剂”所治疗的疾病,远不止上述所列出的二十几个。我断定,在今后的临床中,会有许多疾病补入厥阴系统中来,包括肿瘤。
我说的是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用阴阳五行剖析了伤寒六经,而且补足了厥阴系统应有的内容。以“自主性调节”为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二十多个功能性疾病;发明了“天和强生合剂”生态同步疗法。感谢我们的先祖给了我阴阳五行智慧。敬告我的同胞们,中医不会叫您失望,一定会在这太平盛世复兴发展繁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