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自主学习”之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于是,一些课堂“新用语”便铺天盖地的流行起来,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学懂了什么”等等?。目前,一些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我们不否认这些“课堂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但必须强调的是,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仅靠形式上的效仿是无济于事的,盲目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
像“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喜欢哪部分内容?”有的学生说喜欢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有的学生说喜欢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有的学生说喜欢秋姑娘写给山村孩子的信。接着教师让学生“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最后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读好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在选择喜欢的段落时只是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其他同学走,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再说,喜欢的段落应该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学生心中没有一点底。喜欢的地方读了,那不喜欢的段落就可置之不理吗?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把一篇整体性很强,文质兼美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整体吸收和内化吗?语文素养的提高又落在何处?
再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一位教师在《草原的早晨》一课的教学中提问:“你想用什么方式读懂这篇课文?”学生兴趣不一,选择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说想用朗读的方式,有的说想用表演的方式,有的说想用画画的方式。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去学习课文。在展示自学成果时,喜欢朗读的同学每人读了一段课文;喜欢表演的同学重点表演了课文第二段中“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羊群”的动作;喜欢画画的同学则画了草原的羊群和蒙古包。在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是否就是直指课文目标,切合课文特点的最佳方式呢?学生虽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但是始终游离于语文内容的学习之外,不去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内化。语文课成了嘻嘻哈哈的游戏课,热热闹闹的表演课,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学生兴致勃勃地玩了一节课,就是没有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这样的虚假繁荣、表面自主的背后,实际隐伏着语文学习的忧患。
再如,“你学懂了什么?”由于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可一些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点拨引导和对情感体验的分析指正,导致学生对文本感受达不到一定深度,给人“浮光掠影”、“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使语文教学成了华而不实,只管看而不管用的语文“标本”。
从对以上现象的透视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要真正组织好自主学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要有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而不能瞎子放羊,漫无目的;更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还要明确每个具体环节要达到什么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自主学习。我们尊重学生独特的选择,倡导学生个性的理解,但也不能偏离目标,随心所欲的随意发挥。
2、自主学习要有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既不能盲目越位,以教代学;也不能无谓滞后,听之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局面。也许,问题的思维含量太高,学生一时难以企及,那么,教师就及时给他们架好梯子;也许,学生会“走调”,那么,教师就要及时予以提醒或者示范,不至于让学生在岔道上走的太远而耗费走正路的时间;也许,学生会“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那么,教师可适时“抛砖”,从而引出学生话匣子中的颗颗珍玉;也许,学生会泛泛而谈,难以中的,那么,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带着他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自主学习要有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首先是示范点拨,即教师给学生做出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时,我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行间字旁画了不同的符号,如在下行画直线,表示重要,画曲线表示值得注意,在旁边画“×”表示错误,画“?”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这些做法自然会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也由此学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其次是领悟自得,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如在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总之,自主学习在新课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而活力四射。然而,凡事都有一个适度性,须知“过犹不及”,只有把握好合适的度,自主学习才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