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太大了,居然给你聊希腊哲学三巨头
所以我更加了解读者能看懂什么知识,需要从哪里开始了解。
今天属于“胆大包天”系列第二篇,想给你聊聊古代希腊哲学三巨头的思想。
1、哲学的起点是思辨
思辨,是探究,是一切哲学的起源。
不再习以为常生活,想问个明白,弄个清楚,真的只是表面这样吗?
在古希腊时期,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就是苏格拉底。
在雅典广场上,经常会站着一个大肚子凸眼睛的怪人,懂不懂就把你拉到旁边开始聊天,一直问到你无话可说才放走。
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到处找人提问?
因为他的哲学信仰,就是理性主义。
他认为世界存在一个普遍的真理,存在与每个人的心理,而挖掘他的方法就是通过理性的思考,而启发思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追求,迫使人们继续思考,在得到答案之后也要不断追问。
什么是理性主义?
比如,有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经历过的,这些基于感官和体验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叫经验主义。
而另外一些人,他们不认可眼见即真实,他们认为只要依靠理智才能认识世界,虽然看到了,但是逻辑说不通,就依然不能当真,这就是理性主义。
苏格拉底的妈妈是一个接生婆,苏格拉底也励志要做一辈子的“知识接生婆”,用理性的思辨的方式,帮助每个人接生出源自内心的智慧。
2、相信世界有个完美的模子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没有知识,人就无法分清对错,一个是非不分的人是会作恶的,而作恶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如果一个人天天撒谎,而且他内心清楚自己在做坏事,他怎么可能真正快乐?
苏格拉底这一生,接生过很多人,比如,他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一边接过老师的思想,继续寻找永恒不变的真相,绝对的是非观,另一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自然哲学思考,他的重要哲学思想就叫“理型论”。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有一个完美形态,而世界的一切都是对完美形态的模仿,也是理性状态的模子。
就像大家熟悉的乌托邦模式,就是根据理型论衍生出来的。
世界存在一个完美的存在,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接近这个完美,就像现在的法律,国家制度,人人都要做好人,虽然还没做的,但是不能放弃这个追求。
根据柏拉图的力量,完美国家形态一定存在,我们只要努力寻找,就一定能发现它,并且用来制造一个完美国家体制。
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个问题
柏拉图本来这个想法很好,大家都追求完美而努力,但是亚里士多德就说,我们不能天依赖理性,而完全抛弃人的感官体验。
比如, 有人去世了,大家很伤心,不能你说,人都要死,所以大家就理性一点,就不会伤心了, 这个明显不可能。
这个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简单讲,就是在问,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这个概念。
柏拉图的理性主义,认为先有鸡这个概念,后有的鸡的实体。
但是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形式不过是事物特征罢了,是个人,看到都可以发现,鸡身上有毛,会下蛋,根本没有到用哲学方式总结。
也就是说,理性是存在,但是一个在我们感受到之后才出现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他比较喜欢观察出发, 而不是先顶一个理论模型,而且亚里士多德还是逻辑学的奠基人,比如著名的三段论。
到这里为止,希腊哲学就告一段落了,古希腊三大巨头,为这个世界打开了一道哲学的口子。
简单总结:
苏格拉底就想通过理性寻找美德,通过提问找到真理。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完美的模型,其他东西都对模型的不完美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应该重视感官体验,并非是先鸡的概念,再有鸡的特征。
到这里哲学,讨论的还是比较宏大,追寻世界本源的阶段。
也就是常说的古代哲学理念,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从人本身出发看世界,也就是现代哲学。
4、惊天之谈: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是法国人,他的身体不好,基本上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家乡,但是依然取得了伟大的哲学成就。
当时经历过黑暗的中世纪,人类普遍接受对世界而言,人类就是充满无知的。
但是笛卡尔不认可,他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也就是从这里理性主义再次崛起,文艺复兴时代来了。
笛卡尔认为,感官确实会误导我们,比如,我们怎么区分梦境和现实?
你怎么确定你经历的一切不是一场梦?就像黑客帝国一样,醒来发现世界不过是一台电脑数据。
笛卡尔却推导出一个必然的事实,那就是个人的怀疑。
当你在怀疑的时候,你一定是在思考,那么你一定是存在的, 不然是谁在做出思考这个动作呢?
而这个思考的人,就是“我”的存在。
这个比听到,看到,闻到的一切事实都更真实。
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由来,也是一个惊天霹雳一般的炸响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其实他表达的是,我想,所以我是。
5、纯理性是可怕,压制了人性
很快笛卡尔的对手出现了,他就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休姆,他不认可笛卡尔的看法。
他说个人的言行,不只是理性的决定,而是感性决定的。
比如, 你看到一个可怜,觉得心情不舒服,你想帮助他,也不是经过理性思考有什么好处,仅仅是因为你有同情心。
如果只讲理性,人性就会丧失,比如,二战对犹太人的屠杀, 是经过大量理性计算的策划。
哲学发展到这里,就像一个轮回一样,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并存,而且两个派系的区别已经非常明显了。
一边是崇尚理性主义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伏尔泰、卢梭。
他们相信道德法则是理性中一直存在的,这也引发了法国启蒙运动,成为第一个推翻帝制的国家。
另一边是休谟代表的英国哲学家,他们强调感官体验。
理性主义喜欢说,这么明显,事实不是如此吗,这都看不出来。

··················鱼堂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