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苍之南:红茶4问——茶汤浑浊,好or不好?
有些人在自己的茶叶中也发现过这种现象,刚冲泡出来的红茶清澈明亮,观之愉悦,饮之醇甜。
但是放凉之后,肉眼可见呈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这种现象就叫“冷后浑”。
先简单说一下,这些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茶黄素是在红茶的制作工艺中,加快了茶中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能力,从而产生了茶黄素。
茶黄素继续氧化,就会形成茶红素。
氧化发酵产生的茶黄素主要任务,是让红茶汤呈现出鲜亮的色泽。
茶红素是负责掌管茶叶的浓度,也就是说,茶红素是影响茶叶浓度的物质。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茶黄素、茶红素、咖啡碱缔结不明显,茶汤是清澈明亮的。
当温度较低时(40℃左右),这几种物质就会“抱团取暖”。
温度越低,“抱的团”就越大,这时的缔结物最大,自然会出现冷后浑。
冷后浑还有另一个专业的学名,“茶乳酪”,因为其浑浊物像牛奶中的乳滴。
茶黄素是红茶最关键的标志成分——冷后浑意味着它的含量足够高。
“冷后浑是好茶的标志”之说,也就主要是这个原因。
一些茶商用“冷后浑”大做文章,实则自己的茶叶并不是正面的浑浊。
他们会将因为工艺缺陷而制作成红茶,用“冷后浑”这个万能回答搪塞买家。
或者是由于一些红茶身披茶毫,毫毛较多,冲泡后毫毛脱落,茶汤看起来会有些浑浊。
红茶出现毫毛多的情况,只能说明这茶的原料嫩,好茶也体现在多种方面,光嫩是行不通的。
方法简单明了,因为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
所以只需将浑浊的茶汤进行加热,若能恢复清透就表示没问题。
不能恢复,那就是真的浑,工艺缺陷造成的浑浊,冷却或加热都是浑浊的。
一款红茶真正的好坏,不能单从一个角度辨别,还需要我们用味觉去探寻茶独有的滋味和美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