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追不上的背影,有说不尽的苍凉
《来生你再送花,我一定不骂你了》,看完三毛的这篇追忆荷西的文章,心头像是被凉水浇过。这篇文章是荷西走后七年三毛写下的心灵随笔。
追不上的背影,有着说不尽的苍凉。
那时他们经济拮据,荷西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焦虑爬满三毛的心头。一日两人上街,荷西再次收到一张拒辞的简历,就算处在这样尴尬的境地,荷西还去花店给三毛买了一小束百合。当他兴高采烈地将百合送到心爱的人面前时,却被三毛狠狠地扔到地上,并失控的叫骂:什么时间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
多年以后,她与荷西早已天人两隔,再次回忆此事,她觉得自己深深地伤害了当年的爱人,才写下了此篇《来生你再送花,我一定不骂你了》。可人生是一场单行道,有些后悔能补救,有些亏欠却是永生永世。“好好说话,珍惜眼前人”,依然是写给当下人际关系的最好箴言。
荷西去世四年以后,三毛去上丈夫的坟,进了花店,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不要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三毛盯住那一大片颜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三毛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丈夫逝去七年之后。 又是百合花的季节,看见它们,仿佛像是看见当年荷西弯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但她的胃开始抽痛起来。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已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感觉如此深情又细腻的三毛,当时独自在承受着怎样的心碎与思念。
最近恰好在百度看到一篇网文,作者是谁已经忘了,只清楚他说三毛的撒哈拉,三毛的感情都是不真实的,甚至三毛的人品都令人怀疑。原因是他沿着三毛的足迹一路到达撒哈拉沙漠,并且采访了当地一些人。他获悉撒哈拉并没有三毛笔下的那么浪漫,荷西也不是工程师而是个技工,并且小三毛八岁,而不是六岁。三毛的人缘并不好,在当地人眼里,甚至有点疯疯傻傻,很古怪很不讨人喜欢。
我不知道此人报料这些有几层意义,是赚故去红作家的流量,还是纯粹只为推翻三毛的文字。文学这个东西,本就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再说小八岁小六岁,工程师或技师,有那么重要吗?人家也没说荷西比自己大呀!至于什么身份,反正和荷西在一起的日子,都是荷西赚钱养家,她辞掉大学教授的工作,只安心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做一个幸福的小妇人。
她的任性或者浪漫,甚至异与常人的突发奇想,荷西受得了,别人又有什么意见呢?三毛就是三毛,不一样的人间烟火。至于怀疑她俩感情的人,也是多虑了,正因为感情的私密性,很不好为人所共知,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外人瞎掺和什么劲。你不能因为人家两口子吵个架就认为不爱了,也不能因为她见过王洛宾后自杀就是见异思迁了,说不定是时间节点的巧合造成的误会呢!再不济,三毛后来爱上了王洛宾又怎样,谁规定人的一生只能爱一个人,后来另有所爱,那之前的一切都是假的?当你活到足够长时,你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更别提天光云影般的感情了。
“斯人若彩虹,遇见方知有”。感情这回事,只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暑假里,认真看完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以及《稻草人》,当然《稻草人》里的很多章节都来自于《撒哈拉的故事》。那时候的三毛,是一个被爱情充溢成幸福滿满的小女人,她的文字欢乐到能飞,稍一接触,这份快乐或是刺激就让人身临其境。
即便带着荷西去冒险,绑定绳索爬到悬崖下的海滩捕鱼,深夜荷西被困撒哈拉沙漠的沼泽地,以及她魂飞魄散地踩着死人摸黑回家。故事情节如此惊险,我都能从中看出她的欢乐和满足,这一切源于什么呢?因为爱情,因为有荷西,哪怕龙潭虎穴,她都不怕。
三毛无疑是叛逆的,不按套路出牌的女子,她敢爱敢恨敢流浪,放着好好的教授工作不干,将自己置身在荒蛮的撒哈拉沙漠,就足以见得,她是一只自由的鸟,不受任何世俗乃至名利所缚。在文字里她也是随心所欲,任意驰骋,对她的评价,我几乎词穷,只能说她活出了我想象的样子,也活出了所有女人理想中的样子。
在撒哈拉沙漠暂住,她只是爱上了撒哈拉的那份苍茫浩荡。当然,世上还有一个愿意陪她发疯的人,那就是荷西。为了满足三毛对于沙漠的好奇,荷西辞掉了繁华城市里的工作,在沙漠的一个小镇上谋得一份非常辛苦的差事,长时间的工作,以至于都没那么多时间陪伴三毛。
除了初来乍到的不适应,三毛的热情很快就让自己有了朋友。邻居的小女孩,那些找她看病的妇女,所有人都把眼光投向了这个异域风情的女子,女人们对她好奇又向往,羡慕又嫉妒。
可爱的三毛,尽管发现隔壁的邻居常常沾她便宜,什么香皂啊,小手饰啊,看见什么都眼馋也手长,而善良又爽朗的三毛都没放在心上。只是有一回,当房东的羊吃掉她精心养育在房顶上的几片树叶,并且踩破她和荷西辛苦搭建起的亮瓦,跌进她们吃饭时的餐厅时。这次三毛发作了,抓起一根拖把找房东理论,并扬言宰了那只羊。
沙漠寸草不生,可怜三毛种的绿植长几片叶子多不容易,那么艰苦的环境,自己动手改建房屋多不容易,却轻易被一只羊糟蹋干净,是可忍孰不可忍!由此可见,三毛真性真情,并没有文化人时时端着的斯文矜持,她的喜怒哀乐都在脸上写着,率真,真实。
前不久,看到一文友发朋友圈,说自己去了趟非洲,就差被人扒了皮,随身带的杯子都被黑人抢了,管中窥豹,足以见得,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提到非洲人贪小利不是假的,那里的愚昧落后无知也是令人无语的。
那么现代新潮的三毛,在这些人眼里是异类的,古怪的,难以想象的,人们怎么看怎么想都正常,她就是一个天外来客,离她们的真实世界那么远,她是她们永远无法解读的谜题。作为三毛,才不在乎那么多的眼光,开着吉普车游荡在无边的沙漠,和男人们喝酒,在用水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三天两头洗澡洗头,极力保持苗条的身材。
要知道,那里的女人可是以丰满为美,终年终身都是裹一身黑裙,戴着黑布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面对如此这般活到尽兴的三毛,她们估计觉得她是个妖精。只是这一切,只要荷西不在乎,那都不是事,或许荷西就是爱上了她身上的那股劲,那份不受世俗束缚的自由,他愿意俯首称臣。
看完整本《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给我的直接感觉就是一个浪漫随性自由幸福的女人,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荷西和她只相伴短短的六年后,在一次出海事故中意外身亡,从此阴阳两隔。这对感情如此炙热的三毛是怎样的打击,简直无法言说。
当再次看到《来生你再送花,我一定不骂你了》,和之前三毛的文风,那完全是两种风格,前期热情阳光,一个被爱人宠溺坏了的小女子。荷西离开后,文字里的凉气让人身冷体寒,像一场雪,静静地落在她的世界,也落在我们这些读者的身上。一定有人和我一样,想说一句:三毛,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忧伤。可性情如三毛,一生为爱而生,终究追爱而去,如她给姐姐的电话里所说:我的一生,已抵上你们八辈子。也是啊!她早已活够了,那个世界,遇见荷西的三毛,一定要幸福啊!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