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之动机

『写在前面的话』

每个人都有需要,需要的主观期待便是我们的目标。

有了需要,便要行动,行动使我们靠近目标。

行动一开始,需要便成为了我们的动机,我们的目的就是到达预设的目标。

『正文』

时至今日,我才开始逐渐理解正面管教里的错误目的表。

孩子的最初的需求包括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们出生后,便知晓自己作为无力的存在,需要依附在养育者的身边,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一旦他们发现养育者处于某种原因而产生对他们短暂的疏远,他们便会产生恐惧。为了尽快重新获得他们的安全感,便不得不采用他们所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养育者,在安全重建中获得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关注的意义。

然而,他们也可能会发现不是每次行为都能获得关注,甚至可能连续数次都不能获得关注。他们觉得得去尝试更进一步的行为,从我需要你的关注到你必须要关注我。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尝试会惹怒养育者,但孩子却无法停下来。我让你生气了,我用我的力量获得了你的关注。于是,权力之争产生了。

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关注;相反,他们仅有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弱。他们感觉到挫败。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于是,一种更激进的想法出现在他们的头脑里,我要报复。报复让养育者焦头烂额,不得不腾出身来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受到了关注,却得到了病态的归属感。

更糟糕的是,当报复并未吸引到养育者的目光,他们感到依附关系的断裂,他们自知再无法获得归属感,便只好自暴自弃。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更久。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当他们重新又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注,即来自养育者无条件的爱时,他们也会再次获得归属感,一切不良行为便顷刻消失。

说时迟,那时难。

而伴随归属感左右的便是价值感。

良好的归属感,铸就稳定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以开放心态接纳未知,积极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归属感造就价值感。

我能确定我在关系中的位置,我能对关系有用,便体现了我的价值。这个有用不是行为上的,而是存在即有价值。

如果我们把行为当成一种有价值的标准,比如获得优异的成绩并让父母满意,那么这种价值感便建立在寻求认可的基础之上。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行为结果一定会让对方满意,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每次的行为结果次次都会让对方满意,我们更不知道对方在乎的是否永远是下一次的行为结果。

一旦我们的努力和成绩不能获得认可,那么我们是否还是有价值的,无论对于对方,还是对于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更有一种倾向,一旦我们不能在养育者那里获得认可,我们既得不到价值感,更得不到归属感,我们更有可能向外需求认可。这种向外认可会帮助我们获得在养育者那里得不到的归属感。很多时候,这种归属感本身带着风险。

不管我们的成绩好坏与否,我们的养育者都真切地表现出他们的爱,“我知道这次你没有考好,但我依然爱你。”

当爱与行为分开,爱便是无条件的。

『写在后面的话』

孩子的不良行为的背后可能是由合理的动机引起的,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而表面良好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错误的动机,这又是我们常常看不到的。

目的即是问题,也是答案。

『题外话』

第四个晚上没在棉棉身边。

晚饭后,和棉棉视频。我很不擅长于通话,但在棉棉这里不成问题。她有无数个话题和我分享,我只是做好基本倾听即可。

期间,棉棉让我猜一个谜语,“兔子的耳朵,鹰的眼睛,猫的胡须,狼的身体,蝙蝠的翅膀,狐狸的尾巴。这是什么妖怪?”

我猜不出来。

棉棉说,“是动物精。”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 END —

*** 第一百八十四篇原创 ***

(0)

相关推荐

  • 你对孩子所有的鼓励,都会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铠甲。

    孩子是否自信,是多数家长朋友经常会挂在嘴边的一个评价.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孩子愿意学习新的技能,面对新的挑战. 现实情况是,有相当多的孩子缺乏自信. 童年对于孩子的整个 ...

  • 宝宝睡前有3种小动作,不是有多动症,而是觉得有安全感

    最近接到了一位宝妈的后台咨询,说自己家的娃莉莉现在已经快两岁了,睡觉前总是喜欢不停地对着陪睡的大人摸摸.抱抱.有时候亲大人的脸亲个没完.把她的手摁下去,叫她安安稳稳睡觉吧,莉莉又会不停地用嘴唇摩擦大人 ...

  • 受困于缺爱的缺失

    ​[玫瑰]受困于缺爱的缺失 一个缺爱的人害怕每一次离别,害怕每一次失去,害怕每一次不被认可,害怕每一次不被理解.然后一生就被这些害怕困扰,活得痛苦不堪. 而底层原因就是原生家庭安全感缺失,离别链接了对 ...

  • 它是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然而道出了母爱的本质

    "宝宝陪伴好了,妈妈才能省心做女神!" 1.最残忍的实验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演变至今,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极其重口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很大贡献的实验. 比如服从实验,让自愿者服从实验现场 ...

  • 心理结构简述---春树

    一.心理动机理论 人类行为的需求或者源动力可大致分为两类:基本生存需求和成就需求. 1.基本生存需求机(包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是人类最基础.第一位的驱动力,在此满足前其它需求会弱化.生理需求内部的 ...

  • 人格起源:我为什么是这种人格型号?

    本文为我备课资料,也是未来九型高级班教材内容之一. "一个儿童如何认知.如何面对世界以及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将深刻地影响儿童的发展."--佛洛依德 每次九型课都会有学员 ...

  • 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

    确定ta不会离开 这是安全感 确定自己不会离开 这是归属感 确定对方都不会离开 这是幸福感 慢慢来吧,在一起不容易,缺点可以改,性格可以磨合,但是错过了就真的没有了,我想对你好,好好珍惜你 能让一个女 ...

  •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经常道歉: 很难拒绝他人的要求: 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很可能就有"讨好型人格"的嫌疑.最近,心理学领域最热的一个词汇,可能就要数 ...

  • 《被讨厌的勇气》|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赵贝贝 哲人: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青年:对我来说,更换也好.更新也好,都是一样的事情!先生您总是避重就轻 ...

  • 先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内在的真正自由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看起来,这些束缚都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都是心灵的.阿德勒的整个理论系统,都试图把人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知乎专栏作家 动机 ...

  • 幸与不幸,都是自已的选择:《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1-03-28 -1- 不会游泳的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这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名句,让我深以为然.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通过 ...

  • 内心真正强大的女人,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曾听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被讨厌的勇气,也就是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不喜欢,比如有时候,当我们听到一个同事在背后说我们坏话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接 ...

  •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老师和父母们不要错过《幸福的勇气》

    之前强烈安利过<被讨厌的勇气>,最近读完了它的第二部:<幸福的勇气>. 两位作者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框架:<幸福的勇气>则是指南 ...

  • 《被讨厌的勇气》:学会被别人讨厌,让自己真正自由!

    《被讨厌的勇气》:学会被别人讨厌,让自己真正自由!

  • 被讨厌的勇气:我决定不讨好你了!

    去年开始推广增粉的时候,当时的助理就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去写好文章从而维护和加强粉丝的忠诚度,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不掉粉.当时我嗝了一下,不是针对助理个人,而是针对"如何不掉粉&quo ...

  • 读书写作心法17:你需要的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为什么我劝你要多读书,勤写作?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给出我的个人看法. 同样,近期,我在读书写作营发起一个自我梳理的练习题:<你为什么要读书和写作>. 收到诸多作业后,我发现大家最常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