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27天的刘贺有多冤枉?随着海昏侯墓出土,揭开了刘贺被废真相
2011年3月,江西,南昌,观西村。有一个村民发现了一个盗洞,立刻报了案...
考古人员迅速赶到了现场…
谁也没想到,这里不但是古墓,还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
为此央视出了一部三集纪录片,揭开了这座西汉古墓的神秘面纱:《海昏侯》
这个墓有多壕啊,我看过的这种纪录片不少,但是我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古代钱币,重达十几吨啊。它出土的文物数量可是已经远远超过了马王堆。
随着这个墓的出土,海昏侯刘贺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开始研究这位在位27天的汉废帝刘贺,随后也揭开了他被废的真相。有的学者更是直呼:刘贺是冤枉的!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刘贺只在位了27天,被罗列了1127件罪状,肯定是"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
其中最被争议的就是:刘贺任用自己的昌邑旧臣
《资治通鉴二十四卷,汉纪十六》有记载:"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百官。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这一项其实也不能算什么罪过。于公而言,刘贺对京城大臣不熟悉,用昌邑王府手下人办事配合更默契、很顺手。
于私而言,刘贺来到了一个自己很陌生的京城当皇帝,他所能信任的首先当然是自己的老班底老部下。
于情而言,一人得道,鸡犬尚且一起升天,不必说主子当了皇帝,手下人升官进爵也都是正常人情,否则以后谁还忠心辅佐你;于理而言,"一朝天子一朝臣",来了新天子,换几个大臣也是常理。
况且也仅仅封了个长乐卫尉而已。
但这一切都惹得一个人大为不满,他就是当朝权臣霍光。汉昭帝以来,朝堂之上的状态是"政事一决于光"(《汉书》)。而新帝刘贺一上台就积极提拔自己人,当然触犯到了霍光的利益。
刘贺没犯什么太大过错,为何他被废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卷,汉纪十六》中有记载:"贺,昌邑王之子也,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
这说明他确实是一位很荒唐的人。
他的荒唐威胁到霍光的利益了
于是霍光就谋划要如何废掉刘贺,但是满朝文武众多,他们中会不会有反抗的,怎么压制他们,这是个问题。
我们通过《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纪十六,来看看霍光是怎么演这出好戏的。
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会危害国家,怎么办?"
群臣闻言全都大惊失色,谁也不敢发言,只唯唯诺诺而已。田延年离开席位,走到群臣前面,手按剑柄说道:"先帝将幼弱弧儿托付将军,并把国家大事交与将军作主,是因为相信将军忠义贤明,能够保全刘氏的江山。
如今朝廷被一群奸佞小人搞得乌烟瘴气,国家危亡;况且我大汉历代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为的就是江山永存,使宗庙祭祀不断。
如果汉家祭祀断绝,将军即使死去,又有何脸面见先帝于地下呢?今日的会议,必须立即作出决断,群臣中最后响应的,我请求用剑将他斩首!"
霍光点头认错,说道:"大司农对我的责备很对!国家不安宁,我应当受处罚。"
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叩头说道:"万民的命运,都掌握在将军手中,一切听从大将军的命令!"
刘贺确实不昏庸,但显然他政治敏感度是不够的。
他没有看清自己的废立本质上是霍光个人意志的体现,他被立是因为"合光意",而被废,他如果足够昏庸或者足够忍耐,让霍光能够完全维持自己的擅权局面,也不至于27天被废。尤其对比后面宣帝对霍氏的忍耐,刘贺显然政治敏感度没有宣帝那么高,对局势判断也不清楚。
刘贺被废官方说法是"行淫乱"。
尚书令当时陈述刘贺的罪状之时共列了具体事项将近三十来件,最后得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的结论。但这些罪状应该是不可信的。霍光决定废刘贺之时,群臣反应是"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惊愕失色,说明罪名不真实,至少不完全真实。而且班固在细节记述之中藏着猫腻。为了让群臣主动或被动同意这一决议,田延年"离席按剑" 发表了一番有关社稷将倾,当力挽狂澜的言论。
最后言"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这一动作和这最后一句话就是赤裸的威胁,于是群臣只得"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从这儿就能看出,刘贺罪名真不真已经无所谓了,而是因为他动作频频,霍光不喜欢他了,不想他当皇帝了。
而刘贺势力实在太弱,没能力和霍光抗衡。于是就被废了。
由此,借由《资治通鉴》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刘贺到底是不是昏君了。这本书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果然起到了很大助力。
学史者必读——《资治通鉴》
这本书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但读古书有一个很难的阻碍,就是文言文。为了大家能更方便的理解这本书出版社专门出版了一本带有文白对照,原文注释的《资治通鉴》
本书绘制了许多精美插图,在注重美感的前提下,着重图文结合,确保图片传神。
释义通俗易懂,解读准确,有助于读者领悟国学精华。对其中生僻最,加注了音标,以便理解。
书中内容经过多方面研究,专家考证之后,选取经典之作。所选的篇幅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切合当下,价值深远。
通读资治通鉴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人不能对自己掌握之外的人或事抱有任何幻想。任何自我说服或者自我安慰的"应该会,应该不会"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列代英明帝王无不如此,妇人之仁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本书能教给你远不止于此,还有更多感悟和人生道理,需要你自己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