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湿气,是个什么鬼

中医是怎样定义“湿气”的

中医常有“六淫”一说,简单来说,“六淫”就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也就是说这些外界因素可以导致人体发生病症,包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情况。通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一旦其程度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就成为“六淫”并导致人体出现病症。“湿”就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中医又将“湿”分为外湿与内湿,外湿属于外来致病因素,内湿则就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

湿与我们五脏之中的脾胃最为相关,但是,从我们中医理论上看,湿与肺、脾、肾三脏都有关系。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额度5-30万,无需收入证明就能办理,当天审批包邮到家

广告

中医认为肺是体内水液运行的主控官,人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行都要依赖肺气的疏布来调控。

脾胃运化水湿,也就是水湿的运行是由脾胃的功能来保证的。如果脾胃功能出现异常,水液的运行就会出现障碍,水液就会在某个脏器异常积聚起来。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称为“痰饮”,在人体内表现为“有形之痰”如水肿、咳出的痰液,以及“无形之痰”如血黏度的增高、高脂血症,甚至一些神经性病变,如肢体的麻木、眩晕。

西医认为肾与尿液的生成有关。中医认为水液的运化最终也需要依赖肾的气化作用,如果肾的气化作用减退,水液排不出去,在体内也会堆积形成水肿。

展开剩余75%

由此可见,水液和脏器的关系,主要与肺、脾胃、肾三脏有关,其中和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湿气是因为环境问题由外入侵的,还是体质问题?

“湿”作为六淫的一种,主要是指外湿。但即使生活在干燥的地区,如果脏腑功能尤其是脾胃功能失常,也会有“湿”产生,这就是通常说的“内湿”。所以说,不仅仅潮湿多雨的季节会有湿气,在干燥地区,如果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习惯不好,也会产生湿。

潮湿的环境往往是外界因素。比如有些人有风湿病,在潮湿环境中,关节痛的情况特别严重,这就是由外湿引起的。当然,“湿”邪致病与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虽然居住的环境潮湿,如果人的脏腑功能协调,脾胃功能强健的话,就可以将湿化除。可见,只有人体内脏的功能出现问题,才有被“湿”侵犯的可能。

湿气有哪些特点、危害?

湿气的危害从它的致病特点上表现为重着、粘滞、向下的趋势等特征,“湿”为阴邪,易阻滞人体气机,损伤阳气。重着,意思是病症表现为肢体的沉重、麻木感;粘滞,是说湿引起的病程缠绵难愈、分泌物的秽浊以及不清爽感;向下的趋势,则是说“湿”往往会引起人体下部的病症。

按阴阳区分的话,“湿”属于阴邪,容易把阳气困住,产生“寒”的症状,加之阳气被困住不能升展,所以湿气重的人容易乏力,常感疲困,会有头晕的情况出现。这些就是湿气的特点以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从很早之前古人就认识到脾胃与湿气的关系。根据五行,脾属土,而土克水,肾水必须用脾土来克,所以治疗湿气要从脾胃入手来解决。脾具有运化的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运化水谷,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另一个是运化水湿,就是对水液的代谢。所以,祛湿必须要健脾,只有脾胃机能正常,湿气才能去除。

湿气本身还分为热型与寒型

“湿”分为湿热与寒湿,临床上我们湿热与寒湿都会碰到。湿热和寒湿与人的体质是相关的,比如有些阳虚的人,偏于寒湿的情况会比较多一点。此外还与饮食习惯有关,有的人喜好生冷的瓜果、冷饮,这样会损伤脾胃,寒湿就会比较重。如果是阳气比较旺盛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上饮食上喜欢吃辛辣、燥热的东西,就会产生湿热的情况。

湿热与寒湿表现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寒湿,舌苔就是白的,很腻;如果是湿热的话,舌苔就是黄而腻的,且舌头较红。临床往往以此来区别湿热和寒湿的。

在治疗上,两者也是有差别的。湿热的情况要使用清热化湿的治疗方法。现在很多年轻人皮肤上长痘、湿疹,都是湿气重引起的,要用清热化湿的方法治疗。寒湿要使用温阳化湿的方法,形象地说,好像雨天衣服不干,可以通过烘干将湿气驱散。温阳化湿就是用增强体内阳气的方法将体内的湿气驱散。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症状

首先,人会觉得无力、无精打采,有些患者会感觉头昏昏沉沉的,甚至好像有紧箍咒箍着,我们称之为“头重如裹”。因为湿气将阳气困住了,阳气发挥不出来,体内气的运行受到影响,所以有无力感、精神疲倦、睡不够的感觉。

其次,胃肠方面会表现出腹胀、胃口不佳,甚至恶心,有些人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大便每天都会有而且不干燥,但是很黏稠、不成形,容易挂壁,冲不干净,有排便困难或是无法排尽的感觉。

此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皮肤上的表现,比如湿疹等。本身就有皮肤问题的患者,如果其皮肤疾病与湿热的体质有关联的话,那么湿热可能会加重本身的皮肤问题。

湿气重的人平时需要注的地方

1、避免居住场所湿气过重,房屋要保持通风、干燥,这是最基本的。潮湿的气候环境有时也无法避免,那就要注意自我调节。

2、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甜食也要少吃,因为甜食容易助湿。

3、适当地运动,使体内气血的运行顺畅,皮肤汗腺开合有度,通过运动可以发汗,也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方法。

4、睡眠要有规律,不要经常熬夜。

递健康精品,护贵体安康。对祛湿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添加微信:z2815515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