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行十二年,众人却不知木兰是女郎?
其实《木兰辞》 的谜团,不止于此。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是又 “同行十二年”,到底几年呢?
为何木兰说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时,偏要 “双兔傍地走”—— 明明就她一个人嘛。
因为《木兰辞》里,藏着很多秘密。
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显然木兰被保护着。
遮挡身份最好的法子,莫过于遮面。
木兰是北朝民歌。
说到遮面与南北朝,聪明的您,会想到历史上的谁呢?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骑突入周军,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九・陈纪三》。
“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
——《隋唐嘉话》。
兰陵王高长恭,面容白净,仿佛美女;于是戴面具以对敌。邙山之战时,突阵至金墉城下,摘面具示众。
是千古佳话。
《木兰辞》是北朝歌?高齐属于北朝?
对上了。
可木兰与高长恭,又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为防行刺,贵人多有替身。张良刺秦,就曾误中副车。
不难想象:木兰与高长恭形貌相似,从军后,被选为高长恭替身,平日一起戴面具出战。
于是高长恭保护了她的秘密:也只有兰陵王这等人物,能护得木兰十年周全。
这就可以解释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了 —— 雌兔就是木兰,雄兔就是高长恭,联袂出战,难以分辨。
按《北齐书・列传第三》:“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
事在公元 562 年。
则木兰的 “朝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当在此役之后;随侍高长恭,当在公元 563 年。
二人联袂出战,“双兔傍地走”,纵横天下。
公元 564 年年底,爆发邙山之战,即高长恭摘面具、《兰陵王入阵曲》传颂千古之时。
当时高长恭的弟弟高延宗还说高长恭:
“四兄非大丈夫!”
为什么说高长恭不是大丈夫呢?一结合木兰,就不奇怪了。
甚至不妨开个脑洞:
那个突围城下摘面具的无敌骁将,正是木兰。
之后北齐无道,公元 572 年,斛律光被杀 —— 题外话,斛律光他爸爸唱了另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名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甚至不妨开个脑洞:
《木兰辞》前半部分,是斛律光、高长恭与木兰饮酒时,斛律光击杯吟唱的。
573 年,高长恭被昏庸的齐后主高纬赐自尽。
百战无敌的高长恭死去,木兰与高长恭为同袍,凡 563 年至 573 年,恰好十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公元 574 年夏,高长恭下葬。
可以想象,木兰与高长恭旧部,由此深恨北齐,不复为之效力了,成了游侠。
公元 575 年,北周攻北齐;公元 576 年底,北齐事实上崩溃了。
则高长恭葬后两年,北齐灭亡。
所以是 “同行十二年”:
十年之后,又多两年。
《木兰辞》又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了解历史的诸位都知道:
李世民身为唐天子,也被称为天可汗。
而李世民之前,有位天子,也被称作圣人可汗:
那就是北周灭齐统军将领之一、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了。
北齐灭亡,北方统一。
杨坚见木兰,许以高官厚禄,但木兰见北方已平,天下将定,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至此,木兰与兰陵王的故事,结束。
她终于着旧时裳,对镜贴花黄。不再作为高长恭联袂无敌的战友,而作为一个普通的木兰姑娘,继续自己的人生。
“这曲子好听么?”
“好听。”
“便叫做《兰陵王入阵乐》。”
“殿下有大功于国,已封开国公,自有食邑,为何要以王爵为曲名?”
“因为邙山大功,本也有你的一份。天下扰攘,累世功勋,还不是一个个士兵挥戈洒血,搏下来的?我只盼千秋之后,有人知道世上曾有此巾帼英雄,知道《兰陵王入阵乐》,既是兰陵王的兰,也是木兰的兰。”
本文,当然,从头到尾,全是瞎编的。
您看:许多解谜解密伏笔阴谋论,就是本文这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