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西南边疆历史文化重要档案—《德宏史志资料》评析
【摘要】《德宏史志资料》收集整理了德宏地方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人文的全面史料,其含有十分丰富的民国档案文献,并侧重以民国德宏地区的历史事实为主。《德宏史志资料》是民国滇西德宏地区自然生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原始记录,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具有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德宏史志资料》中的史料文献具有内容丰富性、边疆民族性、历史档案珍贵性等特征,不愧是研究民国时期滇西边政的重要档案。评析《德宏史志资料》能为了解滇西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社会变迁打开一片天地,对当今滇西边疆和谐治理,促进滇西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宏史志资料》;民国时期;滇西边政;档案
【作者简介】李联廉(1983~),男,彝族,云南南华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类学/民族学与西南民族、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批准号2018Y101)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由德宏州志编委会办公室编著的《德宏史志资料》丛刊(共20集)是民国滇西腾龙沿边德宏地区自然生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原始记录,收录的大部分篇章是民国时期德宏各行政地志、政治军事治安、教育医疗卫生、土司制度、远征军战报、滇西抗战况、历史文物、边疆开发、中印缅通道、邻国关系、金融财政税收、矿厂商务以及民国农牧业的政策、法规、方案、办法等内容,含有十分丰富的民国滇西档案文献史料。[1]收录内容的样式大多数以民国政府颁令的《公文程式条例》所规定的诸如令、训令、指令、公函等民国档案文种。
《德宏史志资料》相当于今天的档案文献选编,可直接将其视作档案,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民国时期边政重要档案文献。
民国档案种类繁多,除通用文书外,还有各部门为数众多的专用文书。民国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其不仅在传统研究领域,而且在学科史的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国档案的抢救与整理亦引起各界关注。就民国来说,档案文书具有说服政治教化、政治灌输、符号意义、政治认同等功能,皆为树立和巩固政治权威所服务。滇西边政是一个系统概念。按其历史范畴,民国滇西边政可以理解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及社会等广泛内容,具有边疆性、民族性两大主要特征。[3]笔者基于《德宏史志资料》评析,归纳分析《德宏史志资料》特征,论证《德宏史志资料》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可透视民国社会发展现状,探究这些差距和造成的原因,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现代意义的边疆治理,促进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德宏史志资料》详细记述了德宏历史发展全过程,涵盖民国滇西历史全貌,取材选题广泛,史料丰富,大量收集了宝贵滇西民国档案资料,包括滇西德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方方面面,广泛涉及到滇西德宏的科学、物产、土司制度、少数民族、人物传记、滇西抗战等内容。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滇西各党派,边疆民族地区土司与民国政府关系,民国德宏土司的承袭,民国设治局与边疆治理,土司和设治局之间、土司之间矛盾斗争错综复杂的关系;民国云南政府推行土流并治的边疆民族治理政策;民国德宏的行政管辖区域的名义沿革、司属疆域图、司官沿革表、地理位置以及行政村概括等。经济方面,主要包括滇西民国政府开发边疆的经济政策,发展生产,兴办实业,改善技术,建设边疆经济;民国云南省政府视察室视察梁河、盈江、瑞丽、潞西等各设治局经济工作报告;民国陇川、潞西垦殖及兴办实业情况,如,民国腾龙边区屯垦计划提案,瑞丽关于农业改进所成立及开垦荒地的呈文等;民国各种税款的征收,财政金融拨款、经费预算等税务工作情况以及商务、鸦片烟的禁种和缓解等方面。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民国滇西德宏地区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土司文化、抗战文化、跨国际民族教育文化等。军事方面,主要包括滇西抗日战争、远征军战况等。其他还包括民国农矿物产禽兽草木、名胜古迹、逸闻轶事、关隘要塞等内容。
《德宏史志资料》中的民国档案文献是德宏地区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徐中舒先生认为:史料来源当然不限于档案,而档案却是一切史料当中,最重要的史料。一切档案都当史料看待。尤其是过去的史家,他们于正史纪传之外,被载礼乐、律历五行、灾异、经籍、艺文、天文、地理、百官、食货诸志,象这一类的史料,无不可在档案里搜索出来[4]。傅振伦先生也指出:档案与历史关系至重,且在史学上价值甚大,古今无异也[5]。《德宏史志资料》由于其中收录的大部分篇章是有关当时初期的德宏各行政地志、德宏各地区土司的制度、土司之间的争斗、改土归流、土司和设治局的关系、中国远征军战报、滇西抗战以及民国时期德宏县市概括、政治军事治安、教育医疗卫生、历史文物、边疆开发、中印缅通道、邻国关系、金融、财政税收、矿厂商务农牧业的政策、法规、方案、办法等内容,相当于今天的档案文献选编,就更可以直接将其视作档案。如书中第一集记录了德宏民国初期的各行政区地志资料汇报,云南勐卯行政地方资料,勐卯地志叙、兴学记,勐卯行政区全景图、名义沿革位置面积、河流气候、人口、学校、产品、商品、道路、行政村;云南南甸地志征集材料,诸如,司属疆域图、司官沿革表、历代家谱叙、司地农矿物产禽兽草木、司地学校商贾之情况,名胜古迹、逸闻轶事、风俗语言、关隘之形声;还有干崖(今盈江)、陇川、芒遮板行政地区地志资料。鉴于德宏地区在此之前未形过地方志书,因此民国初年德宏地区各行政地方志资料汇总,无疑是德宏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地方志汇集,记载了民国初期德宏地区从自然到社会的许多具体情况,提供了某些实事和数据,至今不失为民国初年德宏地区社会历史和自然情况的珍贵材料,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值得参考。《德宏史志资料》中,第二、第八、第十四专辑及第四、九等集专栏中刊载了300多万字的滇西抗战史料,诸如,告滇西父老书(李根源),为保山惨变乞赈通电(李根源)附蒋介石等复电五件,戴安澜师长灵枢国境通电(李根源),腾冲旅省同乡会通告腾冲沦陷经过,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致滇西个土司代电,报告抚慰滇西土司情形书,滇西各土司致李根源等函电十一件等,生动记录了抗战过程,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战团结一致的爱国精神。
民国时期,德宏特点之一是边疆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景颇、阿昌、德昂三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全国傣族的三分之一也聚居德宏,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民族性主要反映在该时期民族的生活状态、价值信仰、民风民俗。文化、语言、历史等认同是民族性的基础。《德宏史志资料》丛刊收录民国德宏地区的傣族、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当地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沿革、语言文化、社会形态、土司制度、反帝反封建斗争、婚姻家庭、宗教信仰、节日传统、文学艺术等内容,还承载了德宏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与传教士、土司与国外殖民者之间的关系。丛刊中记述了民国政府对德宏土司的管制以及土司内部的争斗过程,反映出了当时土司制度存在有利于加强民国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促进国家的统一,但也反映出土司制度也存在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6]从中也反映出了具有“土司”特色的民族文化性,边疆少数民族对民国政府价值观是否认同的问题。如,丛刊德宏傣族土司制度调查中记载“民国后,虽有各封建土司的管辖,先后设置弹压委员、行政委员和设治局,对原有的封建土司制度给以不同程度的削弱,但是封建制度基本上原封未动,土地仍属于土司所有,农民向土司领种份田,向土司等各级封建主缴纳地租,以及各种劳役”[7],从中可知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生活文化、土司文化、国家认同等问题。丛刊中使用了大量少数民族文献,佛教、法典、天文历法、科技、语文、文学占卜之类的文献,还使用了属档案文献的有民国时期政权形成的文件、宣誓文、家谱等。如,第1集中诸夷特殊风俗及语言中的记载“不循礼仪,多信鬼怪;野妇专主中馈,不要碗筷,以树叶包之而食”,[8]从而可知德宏景颇族的宗教、饮食文化。丛刊中反映了滇西德宏地区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经济社会不同,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各不相同,反映了德宏边疆受到英美殖民国家殖民意志影响,表现出边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从地理位置看,德宏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滇西边疆的前沿。从国家治理看,西南边疆德宏地区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滇西安宁和谐稳定的基础。
《德宏史志资料》中记载了民国政府加强国家的边疆的稳定,为了国家的安宁,加强对腾龙边区德宏地区的统治,实施了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制度;民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与英国、美国、印度、缅甸等国的联系,形成了不少的协议、条约、合同、函件、照回等文件,以及中外合资,外国传教士的文件等。诸如,丛刊第1集中“伯夷,有大小两种,专宗佛教,敬奉比丘,其学不论汉文、缅文、夷文,群文并习。”可知边疆民族地区宗教、语言、文化特点。丛刊第2集收录云南学者夏光南所著的《中印缅交通史》,记述了中国同印度、缅甸之间,特别是边区德宏同印度、缅甸之间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从中反映了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边疆国际性。在第5集中,记述年度滇缅边境联防会议,滇西土司小陇川会议中有英国军人的参与,第7集中,英国作家美特福夫人《中缅边境游记》记述中缅边境地区见闻和感受,《边务会案》裁判中缅边民一切诉讼案等,从中体现边疆地区特殊性、复杂性和国际性。丛刊中还记述了民国德宏地方老百姓、土司与官员之间错综复杂关系,边疆民族地区土司之间争权夺势,土司与民国设治局对抗冲突,反映边疆治理复杂性,从中反映出民国社会的黑暗时期,反映出民国边疆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悲惨生活;老百姓对土司、官员的反抗,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抗击,反映出边民社情民意表达,边疆少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悟,追求社会平等,要求社会进步思想。丛刊中记载了民国德宏地区受到了日本、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如,在丛刊第6集德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料选景颇族文化节录中记载“十九世纪,英美帝国主义势力伸入缅甸,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秉承殖民者的意志,窜入我西南边疆滇缅交界的景颇族聚集地区进行活动,传教士创立了景颇族文字,并利用这些文字宣教,以蒙骗景颇人民,以便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这反映出德宏边疆地区各土司在受到英国等殖民统治思想的影响,深受其害。
《德宏史志资料》中的史料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具有完整性、原始性、真实性、珍贵性等特征。正如此丛刊编辑出版说明所言,《德宏史志资料》特点:一是从刊以德宏地区的历史事实为主,有的事实虽然不是直接发生在德宏,但与德宏史事相关,或者在历史上,曾与德宏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地区的有关资料,则作为附录一并选编收录,以求得资料的完整和系统,便于查照参考。二是本刊资料,重点选录当地珍藏的有关记载德宏史事的孤本、善本资料,特别是翻译整理当地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史料,如,关于地方史事、民族史事的文书、档册、传抄本,以及家谱、私人著述、日志等;对于已经登载在各种书刊上的有关德宏的史料,凡有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亦酌量选编收录在内。三是本刊选编的史料内容,均按原文照录。[9]
《德宏史志资料》丛刊是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德宏地方史志资料,能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进一步研究民国德宏地方史和民族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德宏史志资料》把介绍德宏特殊史料作为撰写提要的一项重要工作程序,为查阅志乘的学者提供方便的锁钥,这一方面提高了《德宏史志资料》的学术份量,一方面也增加了这部著述的实用价值。读者手持此书,即可窥民国德宏典籍的全貌。这对研究地方史地文化,尤其是对初入门的学者,不能不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者作为案头查阅参考的工具书,可据以查找有关内容和鉴别史料,节省大量翻检和考辨的功夫。
民国初期是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值得重视的时期之一。《德宏史志资料》中民国档案是德宏地区乃至云南民国时期各级政权机构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研究民国史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也是研究云南近现代史的重要资料。在《德宏史志资料》民国初年德宏地区各行政地方志编者说明中:“民国纪元十有二十春,余奉调是土,适省长唐公(即唐继尧)慨然以科学的创造云南地志为己任,并分门别类预定细目,各属调查填载,以为资料,再就省公署特设编辑处,以总其成。”由此说明,这套地志资料是当时省统一部署,拟定纲目,责成各地官员按提纲填报的,这套档案资料具有原始性、可靠性、真实性,从中我们可知民国德宏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此外,丛刊中记述了民国德宏地区土司制度、少数民族文化、滇西抗战史等,这些都是研究德宏边疆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对进一步研究民国滇西的地方史和民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民国从1911年至1949年的38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档案文献,他们不仅可供研究各专门史,而且还为现今学术研究提供素材,例如,《德宏史志资料》第10集中,民国时期的政治史料的政务推行、国民党党务、选举、机构设置以及沿革是研究民国政治设置与组织方面很好的材料;民国时期史料选编中的军事以及军事行动、地方武装、防务、军需、兵役以及战备等是研究民国军事的很好的材料;民国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德宏民国少数民族史籍选集,以及南甸土司史料等都是研究德宏少数民族问题和边境的重要材料;民国时期的经济综合史料选中,诸如,云南省政府视察局视察设治局经济报告书,垦殖和兴办实业、税收财政金融以及民国时期德宏金融货币史料选编,1935年民国政府下令推行法币,富滇银行代省政府拟致财政部电稿等是了解民国时期德宏地区经济金融财政的重要的材料;还有土地买卖的契约等等,尤其是许多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方面的民国档案,至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滇西抗战史就是很好爱国主义教材。著名史学家方国瑜在《德宏史志资料》第2集抗日战争专集序言:“我希望通过阅读本资料,能够树立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从我幼年的亲身经历中,从我们民族所受的苦难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亡国之苦是切肤之痛,我希望老一辈人和我的同龄人,回头想想我们过去,希望年轻一代也了解在我们这块美丽的国土上曾经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10]第8集抗日战争史料续集记录了腾龙边区各地绝大多数民族上层、地方绅首、政府官员、爱乡,以大局为重,一致对外,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配合正规局作战,直至夺取最后胜利的强烈意识;记录了为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国门畹町,万军民浴血奋战,作出巨大的牺牲,战胜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业绩;记录了腾龙边区沦陷两年多以来,日本侵略者给边疆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的罪行,这些资料是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好教材,永远不忘记在滇西战役中作出重大牺牲的先烈者,从而激发我们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热情。第14、15集主要收集中了国远征军战报选编,滇西抗战档案史选编。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将侵略者逐出国门创全歼顽敌之范例,开光复国土之先声,是整个中国抗日上的光辉壮丽的一页,值得永远纪念载入史册。在《德宏史志资料》中的滇西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战报等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这些真实、具体、生动的资料,这些前辈先烈为了保国家,为了民族解放,不怕牺牲,坚强的抵御外辱,前仆后继、保家卫国、建设家乡的详实史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对当下中华儿女,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抗日战争研究的极好素材。
许多著名人物在一生中留下珍贵的手稿、文件、日记、签名、照片、函件、印章、手迹等,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物价值。《德宏史志资料中》中有民国滇西抗战高级将领、云南民国政府主席龙云,辛亥革命的爱国领袖、傣族民主革命先驱者刀安仁,历史人物李根源等云南著名人物档案。这些人物不仅在政界方面的,而且还在学术人士、经济界认识、外交界、文化名人;不仅有正面人物,并且有各个党派,各种社会面貌的人物形成的档案。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宏史志资料》中还包括了收集家谱、家族,有景颇族、傣族、以及汉族融合景颇族的家谱,包括统治者(土司、土目、山官)的谱牒和劳动人民的家谱,有文字记录的纸张以及世代相传的口碑。诸如,南甸司《刀龚氏世系宗谱》《盈江刀氏土司家谱》《景颇族阎氏家谱》等,是研究龚刀阎家族在现代社会生活情况的材料,对于民国时期的宗法制、土地制、人口变迁、文化风俗、礼仪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研究民国文书重要文献
民国文书是古代、近代文书向现代文书转变的过渡形态,现存的有100多万件档案文献,都是由当时的文件转化而来的。[11]通过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当时的文书体式、行款、用语、文体、种类、处理情况、作用等内容。民国时期曾多次文档连锁法以及当时文档工作改革、档案管理制度,在民国档案文献中反映甚多,《德宏史志资料》中,民国文书令、训令、指令、呈、公函、电呈、代电、报告书、辨明书、批复、会议录、公告、辩白等各种文书都使用,如,滇西十土司小陇川会议资料选编中李国清等卢汉的原电、卢汉崔报边区土司秘密集会的电文、南京外交部给云南省政府的电文、云南省政府指示和代电、滇缅边境联防会晤记录、刀京版否认滇西土司企图独立的申明等。这些档案文献是民国档案史方面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许多材料对于现今的文档工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见,《德宏史志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民国时期档案文献史料,诸如对令、训令、报告等多种文书都有涉及,这些文书档案工作对民国乃至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代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德宏史志资料》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政务等方面论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以期推动社会的进步,是一本很有研究价值的史志,对于研究滇西德宏地区的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以及抗战发展史,《德宏史志资料》都是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能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德宏史志资料》具有的内容丰富性,边疆民族性和历史档案珍贵性等特征,《德宏史志资料》大量应用民国档案,这些民国档案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档案文献等学术实用价值,具有说服政治教化、政治灌输、符号意义、政治认同等功能,皆为树立和巩固政治权威所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其不仅在传统研究领域,而且在学科史的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史志借鉴意义来看,《德宏史志资料》是德宏边疆地区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是其他各种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极好的素材,是研究民国时期德宏著名人物的宝贵材料,是研究民国文书重要文献,治理西南边陲德宏中提供某些可借鉴的见解,是研究现代中缅关系的参考资料。同时,《德宏史志资料》是民俗研究的丰富源泉,是旅游开发的地情指南,是学术研究的可靠资料,是经济建设的参考依据,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建设好“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为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提供历史借鉴和资料依据。
《德宏史志资料》反映出在民国政府对德宏土司的管制以及土司内部的争斗过程中,反映出了当时土司制度存在有利于加强民国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促进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反映出土司制度也存在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对现在德宏边疆地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为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提供地方资料和历史借鉴,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12]《德宏史志资料》记述了中华民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联系,形成了不少的协议、条约、合同、函件、照回等文件。在中缅边境的外交档案,数量繁多,中外合资,外国传教士的文件等,这些都有研究价值。诸如,郑洞国、谭异之写的《中国驻印军始末》,可以了解到中美军官的矛盾以及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研究现代中缅关系的参考资料。
简言之,阅读《德宏史志资料》就能熟知德宏地区民国时期的历史,《德宏史志资料》是研究滇西边政的重要档案文献,为人们了解西南边疆的民国历史打开一扇窗口,并为当今西南边疆的和谐治理提供借鉴,对滇西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今人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必要参考资料。
[1]德宏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德宏史志资料(第1-20集)[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84-1993.
[2]赵越.档案学概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9):186.
[3]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和民族学--从杨成志的一篇旧文说起[J],民族学研究,2011(4).
[4]中研院史语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分析[J],载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2卷2期.
[5]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M],贵阳:文通局出版,1947(6):78.
[6]王明东,李普者.陈乐平.民国时期云南及其边疆治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1.
[7]德宏州志编委会办公室.德宏史志资料[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84.(12):178.
[8]德宏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德宏史志资料[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84.(12):140.
[9]德宏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德宏史志资料[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84.(12):8-9.
[10]德宏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德宏史志资料[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85.(9):5-6.
[11]黄存勋、刘文杰等.档案文献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8):236.
[12]段绥.图书馆与地方文献资源价值浅论[J].内江科技,2005(4):43.
原载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