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比厌恶人脉这个词,但是 |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

发布时间:2021-05-16 
文:Emeria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标题:我无比厌恶「人脉」这个词,但··· |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

小时候,我对「人脉」这个词带有近似于本能般的厌恶。

毕竟,被带去开开眼界的饭局上少不了浑身烟酒气的大人,那些领导们嘴里喊着「满上满上」,争得脸红脖子粗,喝酒的却都是那些下属,「能喝二两喝半斤,这样职工我放心」,领导放心了,单位人脉也就有保障了。

某个被带进饭局的圈外人会站起来,中气十足地敬酒:「非常感谢王总能给我这个机会,来认识在座的这么多才俊」,然后一口干掉杯子里的白干,杯底朝外巡场一周,赢来阵阵喝彩,趁着气氛热烈,他还会挨个为才俊们送上名片,毕竟来这就是为了拓展人脉

喝酒喝开了,事也就能说开了,小姨子今年毕业,要找个牢靠的单位;侄子今年中考的分数离重点中学分数线就差一点点,方便找谁···「他们从小长到大的样子我都看在眼里,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呀,学历能力肯定都没问题,就差些人脉关照一下了」。

应酬、敬酒、客套、面子、谄媚、关系户、搞小团体···以人脉这个词为起点,在我脑中联想开来的往往不是什么好词。东亚专制父权社会中伴随着灰色交易的古老糟粕,这就是我对人脉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呢,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上了大学,幸运地获得很多人的帮助后,我才发现,这不就是小时候讲的人脉吗。

不不不,我当然不是说我要向那种油腻酒席屈服,而是说,你没有办法避开人际关系网的影响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长胖了,你也会跟着胖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会支持(也就是个人可以感受、察觉或接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或协助)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你的社交网络甚至会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塑造你的自我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变胖了,那么在接下来的 2-4 年里,你自己变胖的概率会提高 45%,这种关系链是有传递性的,如果你朋友的朋友变胖了,你变胖的可能性也会上升 20%[1]

即使你根本不认识那位朋友的朋友。

类似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会对你产生影响(你认识 TA 的可能性就更低了),这种被不认识的人影响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三度影响理论(Three degrees of influence)[2]。

不止是肥胖,心理学家们还提供了吸烟习惯、政治信仰、幸福感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三度影响的证据。

人际关系对你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你没有办法避开,既然如此,与其中二而故作清高地拒绝人脉这个词,不如去好好掌控它。

我们或许需要一本指南,来帮助我们适应当代社会的新型人际关系,并且最好是基于令人信服的实证证据,而不是狭窄的个人经验。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新型人际关系的原则,例如:

每个人都需要社交关系网

是的,每一个人,不要想着我要做作家啊科学家啊这种不用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这种工作不存在。

就拿做科研来说吧,它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坐穿十年冷板凳,潜心研究,然后取得划时代的突破,咱们从小看到的科学家故事就是这样的嘛。

但实际上呢,有研究人员收集了 1955 - 2000 年近 2000 万份学术论文以及超 200 万份公开专利成果,发现团队协作越来越普遍,1955 年论文背后的平均团队规模是 1.9 人,到了 2000 年就变成了 3.5 人[3]

以社会学为例,在二战刚结束的那段时间,只有 17.5% 的学术成果是依靠团队力量完成的,而到了 21 世纪初,这个比例上升到了 51.5%

那二十年后的现在呢?科研合作只会更普遍,那些科研上的新潮流,无论是开放科学(Open Science),还是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都意味着科研者们要走出实验室,和大众和其他学者交流,才更容易得到突破。

独自攻关的刻板印象在 70 年前或许是正确的,如今已不再适用。

不光是科研,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的联结并不是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是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其说交流机会太少,不如说交流机会太多了,人们陷入了「交流过载」的境地:我到底应该和谁交流?

这就延伸到我们的第二条原则了:

不要找和你相近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更喜欢与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培养关系。和朋友、家人以及同事一起分享最近的难题看上去很合理,因为他们了解你,并且不太可能拒绝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亲近圈子中的人拥有任何你所不知的有用信息或线索的概率很小,而提供相同建议的概率却很大

因此,研究者建议人们去寻求弱关系(Weak Ties)的支持,也就是那些我们平时几乎不会见面,但当我们需要时却总能很快联系上的人的支持[4]。

举例来说,有研究者研究了商业灵感来源想法创新性之间的关系,灵感来源分为两种,来自家人与朋友的对话(强关系)以及来自与生意伙伴、顾客或供应商的对话(弱关系),来自对媒体、行业或竞争对手讨论的观察(直接联系)。

结果发现,商业灵感来自弱关系的团队更富于创新性,这些团队申请了更多的专利和商标,并且商业创意在各领域中都属上乘[5]。

从弱关系中确实能够获取多样化的信息与最大的机会概率,但走出熟悉的社交圈无疑是一个挑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激活一段弱关系呢?下一条原则就是关于这一点的:

和对方一起做事

一切以培养新联系为目标的社交活动,无论是联谊会、派对还是餐会,通常没有办法实现它最初的「培养新联系」的目标。

所以出席各种宴会,不停地加各人的微信好友,加一个又一个的群,想要从中获得「人脉」的行为是相当走不通的。

有用的是共同活动原则(Shared Activity Principle):「强大的社交网络并非通过随机的互动过程产生,而是通过让一群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共同投入到需要写作完成的高收益活动中建立起来的」[6]。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够最大限度为我们提供新的、不同联系的活动中,能够唤醒激情需要互相协作存在利害关系,最有可能发展出潜在的新关系。

这也难怪麻将斗地主是老一辈人最佳的社交方式了,完美契合。

当然,对年轻人来说就是 MOBA 和吃鸡类游戏了,剧本杀或许也算?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比单纯的联谊有趣多了。

不知道怎么保持社交关系?多一起出来玩嘛,就算不是为了结交关系,出来玩也不吃亏啊,别说「没有朋友可以一起出来玩了」 —— 一起出来玩的陌生人才会成为朋友。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朋友的朋友》还介绍了很多其他人际关系中有趣的现象,例如邓巴数、偏好依附、大多数错觉、社交网络中起到「虫洞」作用的人等等,哪怕不是为了锻炼社交能力,了解一些反常识的人际研究结论也很刷新认知的~

参考文献:
[1]Christakis, N. A., & Fowler, J. H. (2007). The spread of obesity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over 32 yea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7(4), 370-379.
[2]VanderWeele, T. J. (2013). Inference for influence over multiple degrees of separation on a social network. Statistics in medicine, 32(4), 591-596.
[3]Wuchty, S., Jones, B. F., & Uzzi, B. (2007). The increasing dominance of teams in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Science, 316(5827), 1036-1039.
[4]Granovetter, M. 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6), 1360-1380.
[5]Ruef, M. (2002). Strong ties, weak ties and islands: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1(3), 427-449.
[6]Uzzi, B. (2008). Keys to understanding your social capital. Journal of Microfinance/ESR Review, 10(2), 3.
作者简介:作者Emeria,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0)

相关推荐

  • 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区别

    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区别: 1.京师同文馆主要是培养外语人才,而京师大学堂则是培养高等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2.京师同文馆于1861年开办,京师大学堂,学校创办于1898年. 3.早期京师同文馆独立 ...

  • 307吴聪:积极社交反馈的心理学解析

      一.本质是开启和维持积极性互动 社交反馈指社交时社交对象给予你的反应和表现.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有提到,大学生社交主动性会因为一种主动且有建设性的反馈而提升.而现实是,这种反馈在现实的社交过程中极其 ...

  • 快速建立人脉关系的六种途径,让自己朋友遍天下

    一.多参加单位的集体活动. 单位里所有的公共活动或者公益事业活动,都要积极参加.因为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这样的场所里,你会迅速的认识好多人,特别是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突出表现,给众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 ...

  • 农历哪5天出生的人,人脉堪比蜘蛛网,哪都有朋友,哪都能赚钱

    在学生时代,人的实力强弱或许要以成绩来论,而在出了社会之后,就要以人脉关系来论成败了,如果是一个特别有才干特别有能力的人,那么他们在人脉方面一定会有突出的表现,更能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和支持,只要自己能够 ...

  • 男人若想成大器,人脉次之,悟透这三个词就够了

    导语:王阳明家里学习氛围浓厚,家学渊源,王阳明有一个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这为他后期的学习生活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王阳明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他后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他的思想和 ...

  • 辛弃疾最出名的一首词,豪迈无比,人人能背,结尾让人恸哭不止

    宋词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高峰,相比于唐诗来说都不算逊色.在众多宋朝词人之中,豪放派诗人辛弃疾算是比较另类的.他不仅下马能填词,上马更是能杀敌.可惜处于委曲求全的南宋,一生都没有能够得到重用,英雄无用 ...

  • 珍贵无比的手抄老本《跌打人脉穴法》

    珍贵无比的手抄老本《跌打人脉穴法》

  • 很难翻成英语的词:人脉

    放大看中间的两名队员: Robber Muller & John Kerry 12号罗伯特·穆勒(Robber Muller)于1962年毕业后升入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 ...

  • 如果没有后台或人脉,体制内的借调不要轻易去!

    来源:吐槽公务员 1.想上进,迎合领导是必修课,凡当政者都是想用熟悉的人. 2.替领导做私事,是与他搞好关系最快捷的方式. 3.在人多的场合里必须给领导面子. 4、如果没有后台或人脉,体制内的借调不要 ...

  • 曾国藩:为何你的人脉关系总是很差?因为你总是少做一件事

    为何你的人脉关系总是很差?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反思这个问题. 人脉关系总是很差,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一点,晚清名臣曾国藩直到47岁的时候,才真正悟到了其中隐藏的奥妙. 其原因就是:因为你总是少做一件事.这是 ...

  • 内向的人如何建立人脉

    中国人向来内敛,内向是国人的普遍特质,冲突的地方在于,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必然需要接触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打交道.于是,内向者如何突破自己的禁锢.发挥自己的优势就成了一件需要拓展的技能. 性格内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