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清兵卫》:底层武士的悲喜人生 山田洋次的电影艺术

武士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日本电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题材,传统的武士精神在众多电影中得到了演绎和解读,武士们往往具备正直、勇敢、坚毅、简朴、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在五六十年代的武士电影中,大多数武士电影在呈现武士精神时,都会选择暴力呈现的方式。然而,二战之后,日本一片狼藉,虚无主义成了社会主流思潮,悲观厌世的生活态度取代了武士精神。山田洋次作为武士电影的后起之秀,他敏锐的捕捉到了武士精神在社会上的变化,于是,将小说《黄昏清兵卫》搬上了银幕。

《黄昏清兵卫》作为武士题材电影,和黑泽明等对武士精神的理解和描述不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不见激烈的打斗、宏大的叙事、深刻的人性寓言,导演山田洋次站在另一个角度,将镜头对准了在特殊年代谋生的下层武士,电影通过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把主人公井口清兵卫为代表的下层武士的生活、情感以及困境一一呈现了出来。这种全新的叙事视角,让武士电影进入一个新阶段,颠覆了观众对武士精神的认知和了解。

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曾经这样描述过武士:在战斗中,没有时间进行复杂的信息交换。飞快地看一眼,挥一下手臂,在吵闹声中喊一句话:真正的武士靠这些,就能够传递自己的想法。在武士精神的鼎盛时期,这样的描述的确很传神,也很现实。但在《黄昏清兵卫》中,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谋生而做出的妥协和坚持。

《黄昏清兵卫》是山田洋次拍摄于2002年的作品,这部武士题材的电影改编自藤泽周平的同名小说,也是山田洋次导演的第一部武士电影。电影讲述了在幕府统治末期,薪俸微薄的下等武士井口清兵卫妻子因病去世,不得不独自照顾两个女儿和年迈的母亲。由于生活困顿,井口经常受到同僚的耻笑。后来,井口被迫接受藩主的命令,临行前,井口向爱慕已久的朋江表明了自己的情感,然后去完成藩主交代的任务。最终,井口得胜归来,和朋江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对山田洋次而言,《黄昏清兵卫》是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不仅是因为视角特别,也因为这是山田洋次指导的第一部武士电影。更重要的是,山田洋次通过这部特别的武士电影将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境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上,确立了他作为世界级电影大师的地位。

山田洋次曾经接受采访时说:“在日本有很多电影和中国功夫电影一样,重在表现打斗,我并不想做这样的电影,而且现在我们缺乏用心用灵魂去拍电影的人。”在创作武士电影的时候,山田洋次就将着眼点放在了底层武士身上,他通过对底层武士的刻画,展现出了武士作为普通人在恶劣环境下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

看完《黄昏清兵卫》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依然是熟悉的山田洋次的风格,因为有只有他能够拍摄出温情的悲剧。纵观山田洋次的所有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是有共性的,这种共性不仅是一个导演的风格,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聚焦小人物,关注小人物的寻常故事。

山田洋次被人们称为“庶民导演”,因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关于困顿、贫穷、失意的普通人的生活,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看不见风流倜傥的才子,也看不见气宇轩昂的英雄,他只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电影的场景也很简单,大多都是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柴米油盐和一些琐碎的家务事。

有影迷评价山田洋次,说他的电影是一部散文诗,既没有在政治上拔高,也没有道德上的批判,只有对生活和情感的细腻呈现。这种视角下的小人物,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但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希望。

在刻画小人物的故事的时候,山田洋次其实还是理想主义者,他镜头下的小人物最后总能得偿所愿,尽管过程艰辛,但结果却让人泪中带笑。罗曼.罗兰说,“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山田洋次大概深谙此道,正因为如此,他的理想主义总是建立在现实主义之上。

在《黄昏清兵卫》中,主人公井口是一个下层武士,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尤其是妻子去世之后,井口更是分身乏术。他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一个贫困潦倒的中年男人,生活在武士没落的时代,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忠于藩主,可日子似乎并没有因为他的认真努力而变得更好。

井口每天按时回家,但总是遭到同僚的耻笑。妻子去世之后,井口一直没有再娶亲。遇见朋江小姐之后,小时候一起玩耍的种种又浮现在眼前。但井口碍于自己的困顿,将情感放在心底。

山田洋次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将井口设计成一个形象光辉的英雄,虽然井口有过人的本领,但山田洋次还是将井口放在了普通人的位置上。山田洋次用大量的镜头来描绘井口的生活,通过这些镜头,我们既可以看见幕府末期武士面临的困境,也可以看见生活本来的面目。

山田洋次说,武士精神是每个武士心中都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可以随遇而安,安于清贫的生活,这是下层武士中很好的道德规范。所以,他镜头下的井口清兵卫是如此的淡定和充满人情味。

注重人性表达,崇尚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希望。

山田洋次的电影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给小人物设置种种困难和障碍,将他们放在不得已的环境中进行考验,然后赋予他们人性的光辉,让电影充满希望。弗朗索瓦丝.萨冈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纪疯狂,没人性,腐败。你却一直清醒,温柔,一尘不染。用来评价山田洋次的电影恰到好处。

《蝇王》里对人性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人性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人性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而有之;人性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山田洋次电影中的小人物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家人和朋友不仅会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也会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这些善良是小人物得以生存的关键。

在《黄昏清兵卫》中,山田洋次依然延续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在刻画井口这个角色时,山田洋次先将井口放在极端的环境中,贫困、劳碌、无力,当藩主让他履行武士的使命时,井口犹豫了,甚至找借口推辞。在这里,我们或许会觉得井口懦弱,算不上合格的武士。

实际上,井口只是担心如果自己失败了,家人谁来照顾。不得已接受任务之后,井口向朋江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而朋江说,她已经答应了别人的提亲,此时,井口虽然失落,但更多的是祝福。

道义和责任是山田洋次电影的核心思想,也是展现人性光辉最重要的方式。《黄昏清兵卫》中的井口便是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形象。他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尽管母亲有些痴呆,可他从未抱怨。当时的日本并不提倡让女孩念书,而井口却支持自己的孩子念书、学习技能。面对朋江的示爱,井口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未答应。他不是不爱,而是不敢爱。

东方文化历来追求内敛和含蓄,山田洋次电影中的角色大多都是小人物,所以在情感上常常是封闭而隐秘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外部环境对人物内心的冲击不断增强,情感的表达也会越来越浓烈,而这种情感会变成生活的希望。

拒绝繁杂的技巧,回归简单的表达。

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叙事结构,比如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跳跃叙事等等,丰富的电影叙事结构体现了电影创作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也能体现出导演个性化的风格。然而,在山田洋次的电影中,我们看不见任何繁杂的叙事技巧,电影一般都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有些观众说,山田洋次的电影不够先锋不够前卫,其实,这正是山田洋次平民化的特点之一。

影评人卫西谛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山田洋次导演曾经有过一句话,他说“浪人一人走在路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骑马。快速到达不是目的,比浮云还慢也无所谓。因为浪人要感受这个星球所带来的一切。”――这是我无意中读到的,心里默念多遍。让我感动之处在于,这位老人告诉我们:“感受”的可贵。要想感受万物所带来的幸福,就要放下成见、放下速度、放下一切,保持最大的谦卑,去看待生命里的每个人。”

山田洋次选择这种简单的叙事并不是因为没有风格,而是他将风格融进了这种沉静如海的故事里。

纵观山田洋次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很典型的叙事特点,比如,山田洋次的电影大多都有平淡缓慢的开端,然后逐渐渐入佳境,冲突不断,最后在情感的感召下化解矛盾,回归庸常。在《黄昏清兵卫》中,山田洋次用了大量的镜头来刻画井口的生活,从他的工作、日常以及照顾家人的起居,这些看似简单的镜头实则蕴含着山田洋次对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

随着剧情的推进,井口开始和朋江有了交集,然后临时接到藩主的任务,两个人的感情也逐渐升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井口虽然受伤,但姓名无碍。本已答应别人提亲的朋江,一直在家中等井口归来。当两人团聚时,电影的情感走向和剧情冲突也达到了顶峰。

我们知道,山田洋次的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平民化的视角,所以,电影从一开场就控制住了节奏和人物的情感动向。这种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叙事,能够让电影的人物和现实不断贴近,从而引起观众对现实、历史以及当下处境的反思。

《黄昏清兵卫》可以看作是山田洋次导演年过古稀之后的突破之作,这部电影将镜头对准了历史题材,但电影并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视角,而是通过幕府末期的底层武士来反应武士阶层在日本历史中的暧昧地位和武士文化凋敝的无力。

德川幕府统治末期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但山田洋次并没有用大量镜头来展现战争的种种,最后仅仅以旁白的方式交代了井口的命运以及朋江的命运。电影从头至尾都以一种平静、温和的镜头语言来叙述,表现出了导演山田洋次对日本历史的思考和检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