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逻辑分析(2)
在和同龄人、晚龄人交流的过程,
发现大家的焦虑和浮躁,
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
而是来自于家庭的氛围。
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实现了人的最大自由:
工作不喜欢,可以辞职;
朋友不喜欢,可以不见。
唯独“中国式”的亲人,
让你无法拒绝、又无法热爱,
深刻地折磨着许多人平静的生活。
我见过很多家庭和朋友,存在代际关系的矛盾。
——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情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
更深刻地原因在于,两代人生活的背景完全不同,
有些老人习惯于“农业社会”的生活状态,
而年轻人则成长于“数据时代”,
表面上看生活年代距离30年,
事实上则横跨了“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传统社会-数据社会”的历史时代。
换而言之,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两个时代的人。
时代的飞跃发展,
让感知于不同时代的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认知不同、价值观不同,也能理解了。
问题在于,认知系统和认知方式不同,
导致了许多家庭矛盾,成为不幸福的根源。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要从逻辑的“概念”出发
——大部分争吵,其实是对基础概念的认知不同。
讲个笑话:
爸爸:小明,你要考了100分,我就给你100块钱奖励。
小明:爸爸,我很知足,您给我50块钱吧。
这个笑话,是典型的“逻辑笑话”,根源是“概念”的错用、偷换概念。
100分、奖励100元,是奖励“卓越”,100分代表了“卓越”,
而并非1分/1元。
小明巧妙地偷换了概念,认为“我考了50分,所以要得到50元的奖励”。
这孩子,真欠揍啊!
明确“概念”的概念:
究竟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应某个事物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范畴。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
比如,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符合商品的概念的,如矿泉水、就是商品(劳动产品、交换),
而天然的、流淌在森林里的泉水,就不是商品(没有劳动、没有交换)。
现实生活中,对于概念的错用,极少出现“指鹿为马”的错误,
大多数是混淆概念、错用概念、不界定概念。
我有个朋友,婆媳关系紧张。
老太太很有主见、不喜欢子女对她“指手画脚”,
只要孩子多说一句话,她就讲“孩子凭什么管长辈”。
我相信,这也是许多家庭存在问题的根源。
老太太认为,子女只要对她的行为进行评价,就是“管理”。
殊不知,“正常交流”的过程,也有“评价”的内容,
“正常交流”并非是“管理”、“正常交流”也包括评价。
老太太在这里,犯了“不界定概念”的逻辑错误。
再一个,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不太喜欢“强势”的人。
许多“强势”的人,也认为自己不招人喜欢的原因,
在于自己的“强势”
——认为大家因“强势”而妒忌他。
导致“强势”的人,以“强势”而自信。
殊不知,“强势”的人、混淆了“强势”的概念。
何为“强势”,就这概念而言,
至少有两个层面的界定:
态势强势——天上地下、唯吾独尊。
事业强势——方向明确、执行有力。
“事业强势”的人,未必一定“态势强势”,
有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温文儒雅。
相反,“态势强势”的人,往往只强于表面、未有建树。
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
嗯,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
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
我们坚信“逻辑改变生活,理性铸造梦想”的初心;
我们秉持“公益知识传播,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