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
投资心理学当中有一种典型的锚定效应,而这种锚定效应其实很多时候,在投资行为中会给我们大多数的投资者带来困扰,且是一种负面的困扰。
对于经历过赌博这件事的人更能体会,一旦纸面上的钱到过你账户里哪怕一秒,你都会把他当做是自己该有的钱,从而在损失之后的痛苦感远大于获得感,而在资本市场当中,账面浮盈再亏损之后的道理也完全一样。
首先,对一个物体的价格锚定,本质上是正确还是错误呢?其实是错误的!
比如对铜的价格,三个月前,你看到是每吨5万元,你觉得贵了,因为你的锚定值是过去铜大约到了每吨5万元就会出现回调,你觉得这个位置不是应该买入,而是应该卖出,甚至更激进的想法是做空铜价,那么近三个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因为你的价格锚定是过去的峰值,以这个作为参考值,那么当价格到达这个锚定的峰值附近的时候,你的想象力和你的认知能力就到了顶线了,也就是所谓的认知临界点了。这个认知临界点是来自于过去的某个时间的历史,所以这种对比并不客观。
同样的事情甚至会出现在所谓投资大师的身上,当年07年A股突破3000点是时候,索罗斯大举唱空A股,认为A股从未有过如此高峰,可缠师当时却确认为3000点的A股距离顶部尚远,最终A股在索罗斯认为的高点3000点基础上还翻了一倍。
因为,市场是运动的,说白点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是会涨涨跌跌的,所以整个市场的运行轨迹是不确定的,三年前在这个位置是高点,三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政策还是供需还是货币供应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了,这个时候你还是以三年前的价格作为锚点,一定是不正确的,这就是以静态去衡量动态。
锚定效应在投资者当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被套之后,对于自己成本价的执着,很多时候不是市场没有给你机会走,而是很多人心里就想着,距离我回本只差1%了,我一定要赚钱再走!可是就在那么一小段距离的时候,放不下执念,最后再度被打下来,越套越深......
其中典型的一种就是类二买位置尝试,三卖之后不愿意在接近成本线附近离场,导致亏损加大:
就好像很多人问我目标价是多少,这个目标价是什么意义上的目标价,其实大家想要的就是内心的一个锚定点,想要的不过是对于未来价格预期的一个锚定,但是这个锚定95%的情况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锚定的原则存在问题。
我们无法预期未来每一天的变化,甚至不知道下一秒钟的变化,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去锚定未来的价格预期呢?
要永远记住一句真理:那就是大多数人期望会发生的事情,要么根本达不到,要么远远超过。这句话岂止是对投资,对身边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刚刚好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那么既然本身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那还需要锚定做什么呢?其实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心理安慰,一个提前预期的反应,说白点你买的一个股票20元每股,你买入了10000股,你想要一个我口中的锚定价格,是你心理预期我这个人比你厉害,我能够给这个事物的未来定价会更加接近于市场。
那么我对这个东西的答案可能是40元,这就产生了一个锚定效应了,那么你先是多了一个幻想,XXX预期这个能到40元,那么我能够挣20万。这是一个非常强的心理暗示。在我锚定的那一瞬间,其实你的预期就被顶掉了一个G点上了,但是这个和事实有多大的差异呢?
其实这和事实的差异可能非常接近,也可能非常的大,这只是一个概率,而这个概率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
牛市中阻挡你们赚钱的其实就是这种心理预期的管理,你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股票能赚钱,还能涨,所以你会满怀信心的去买,但是一旦这个股票下跌了,这个预期就立马改变了,你会往更坏的方向去想,这也是一种锚定。
这种锚定效应的出现,会使得你们拿不住股票,放走牛股,从而导致在市场中不断的追涨杀跌,赚不到钱。
所以无论是什么市场,你需要知道的是趋势,你持有的标的所在的行业是景气上行周期还是景气下行周期,你持有的股票是在这个板块中是相对较好的,还是相对较差的?然后就是你要知道市场的趋势是什么,有了这些其实就足够了。
最后就是要有一个标准,就是一个标准来判定趋势的运行,动态的去评价趋势的行进状态,从趋势的选择,到板块的选择,到标的的选择,到趋势的动态评价,这就构成了完美的买入原则,持有原则和卖出原则三大原则了。
于缠论而言,在确保手中持有的标的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纪律,买点买,卖点卖,不去在意当下是否是盈利还是亏损的情况,市场给了什么信息我就如何操作,赚钱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就在于,鸡汤干了,行动上却毫无动作......
其实,投资很多时候并不难,难得是每个人对于预期的看法并不统一,这种不统一的状态就导致了市场里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贡献了自己本金转化成为别人的利润。
所以不要给自己的内心上一把锁,不要有锚定效应,要懂得顺势而为,不要给自己持有的东西设下边界,尤其是顺应趋势的品种和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