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胆结石方,药少量轻,有出奇制胜之妙,疗效满意
方名:治胆结石方
来源:袁鹤侪,《新中医》,1982;(6):6。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乌药6克,银花10克,炒白芍10克,白蔻仁1.5克。
用法:水煎服。可随症加减。
主治:胆结石。
疗效:袁老中医以上方加减,少则数剂多则10余剂,可使许多胆结石病人免于手术。病例:鲁某,女,外国人,44岁。1954年9月27日初诊。症见食后胁下作痛,时发时止,右侧尤甚。纳差,每食刺激性食物痛辄发。经西医检查诊为:胆囊炎,胆结石。诊得舌红有裂纹,苔黄,脉两关均弦。治以甘缓和中止痛,给予上方服药一剂痛稍减,二剂而痛止。症脉好转,仍守前方稍加增减,服至10月18日患者于大便中先后排出7粒结石,此后胁痛未发。
验证:肖氏遵上方加减验治30例经X线检查或B超探查确诊的胆结石,其中胆石全部排出症状消失者10例,结石部分排出或结石向下移动症状好转者16例,病情无改善者4例(其中3例肝内胆管结石)。从临床实践看上方对胆囊管结石疗效较为满意,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较差。(肖嘉荣,《新中医》,1984;(11):封三。)
按:上方治疗结石之法,确有独到之处,药少量轻,药味看似平淡而有出奇制胜之妙。方中生甘草泻火补脾,炙甘草补元气平肝而止痛,生炙同用也补也清,以其甘缓为主;炒白芍平肝而止痛,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共奏缓肝和脾止痛之功;乌药、蔻仁行气止痛,银花清热解毒。虽未用利胆排石之重剂,确收到止痛排石之效。
本文摘自《中医秘验方再验荟萃》,袁惠民 张连同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