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趣事典故——刘姓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MwMTcvMjI1MzQ1OTc0XzJfMjAyMTA2MzAwNTA4NTE5OA==.jpg)
姓氏文化
一、刘项斗联
相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相争最终造成刘氏人和项姓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终不和。结果既影响了生产发展,又影响了社会稳定。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氏,一是项姓,中间隔着一条河。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意。
某年,刘氏人早早就挂出了这么一副对联:“两朝天子;一代军师。”此联中上联“两朝天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东汉的故事。下联“一代军师”说的是明朝军师刘基(即刘伯温)的故事。
项姓人要想再高过刘氏人,看来很难了。其时刚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过项姓村庄,借宿村里。闻说此事,心想总是争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来到刘氏村庄,说明利害,劝说刘项和解,和睦相处,共享太平。
刘氏人只当是项姓人想不出对联,才派人来说和,便要求对方出示对联,才肯言和。秀才没有办法,只好亮出一副对联:“烹天子父;作圣人师。”此联中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期间,项羽将刘邦父亲擒获。于是派人告诉刘邦,刘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将刘父烹熟了吃。
刘邦听后,对来人说,若是烹了他父亲,请分一杯羹,让他也尝尝味道。项羽终是不忍,便放了刘父。此事对于刘氏人来说,刘邦是个毫无孝道、鲜廉寡耻之辈,极不光彩。下联“作圣人师”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他一番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刘氏人看到秀才抖出这副对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确感如此斗下去,实是于家于国无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刘项两村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相安无事。但是斗联的惯例仍然保留下来,只不过不再是“抬高自己,贬损他人”了,而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
二、金屋藏娇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第九个儿子,在位54年。刘彻降生之时,正是其父继位之日。传说生母王美人在怀他时,曾梦见一轮红日投入怀中,称为“贵兆”。
刘彻少年时,他的姑母长公主刘膘(景帝的姐姐)很喜爱他。一次姑母当着景帝的面问刘彻:“要不要我的女儿陈阿娇做妻子?”小小的他竟然聪明地答道:“如果能娶阿矫为妻,我一定要建造一所金屋子给她住。”长公主和景帝听了都十分高兴,这个故事就是“金屋藏娇”成语之由来。
三、乐不思蜀
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魏国把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被迫迁居到洛阳。有一天,魏国的司马昭请刘禅喝酒,给他特意表演了蜀地的舞蹈,当时在场的人看了都感触颇深,十分难过,可是刘禅却毫不在意,还笑嘻嘻地欣赏。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感慨地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随后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高兴地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人们用“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者表示身处幸福之中却忘了过去的痛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