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器】欣赏
敖汉旗新州博物馆馆址位于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新城区南区,是2010年8月13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成立的民办博物馆,并于9月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登记号:150430014,是内蒙古民办博物馆协会的理事单位。
馆内藏品近4000件。以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玉器和辽金元三朝瓷器为大宗。兴隆洼文化蚌虎造型生动,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兴隆洼文化用料、选材、审美、事神有重要意义。赵宝沟文化玉器有鸟喙兽首蚕身玉人,乃目前所仅见。红山文化玉器中有玦形兽首龙、玉鸮、斜口筒形玉器、玉龟等弥足珍贵。
玉枭
玉质,全部白化,因土沁呈牙黄色,有黑色斑(如芝麻斑),有茸根状土黄痕迹,表明此间玉器头土埋过程,并且距地表很浅,鸮为展翅飞翔型。头部呈倒三角,两个宽厚的肉角,突起其下为梨状目,三角啄,羽翼宽大,除隐阴纹外,尚刻细线来表示习性,尾部亦宽大展开表现手法如双翼,略存夸张。此鸮刻法细腻,造型夸张,如头部略小与整个身体平展的尾部,似乎呈仰观展翅的鸮的效果。背面中上部有竖穿的象鼻孔,左翼下角及尾残缺。
鸟喙兽首蚕身玉人
新石器时代(应为赵宝沟文化)
青玉泛绿色,玉质较润,有灰白色云雾状沁色,局部沁显土黄色,并有土皮壳。圆雕成人体形。头部向左歪,顶部起双角,角向后扬,缘部刻出约等距离的突棱。双目小而圆突,双耳肥厚而向前伸,厚喙勾尖,占整个脸部的二分之一。颈较细,左臂横于胸前,端搭于右肩,上刻斜向凹槽。左肩出现细网格纹,右臂扬起呈弯勾状,下躯如蚕之腹尾,左侧偏后呈见三道横凹槽。颈背部鼓起,横穿一椭圆孔,孔壁有竖向弧痕,当为线切所致。这是人格化的鸟纹,头顶出角又有兽的特点。是兽、鸟、虫、人的复合体。代表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和地下的蚕虫。故是一件崇拜的玉神器,反映出万物皆有神的人格化原始宗教发展过程。
玉龟
红山文化,青玉质,表面白化。扁平体,四足展开做爬行状,头前伸,如鸟喙,双目突起,背刻出足、尾和肩的轮廓。颈横贯对穿孔,颈与首又竖向一隧孔,形成四孔相通。
斜口筒形玉器
碧玉有瑕斑,两次打孔修复,第一次修复后又有断茬出半孔,断茬处重新打磨修复。又有两孔穿裂,便利用较大的一面作切割处理。切割为竖向三条线,切割时充分考虑到改造再利用的用途所设,三条线均刻在玉质较松软的部分。
玉芯
线切出,应为玉筒的内芯。青玉质,椭圆柱状体。一端略细,端顶内凹并钻一坑,一端略鼓,并向一侧斜,并磨光,即此玉芯后又改用为研磨器。
玉猪龙
黄玉质,下端有橘黄的玉皮,局部有冰裂纹,器有磨刻。耳大、双目突起、嘴前突,脊孔两面穿,一面又刻一横槽。中孔较细两面穿。尾与嘴的切口近孔处相连,尾部宽肥。此玉龙有明确的出土地点,是敖汉旗有明确出土地。
新石器时代石簇
单勾型勾云型玉器
青玉表面白化。整体为弧形,上缘中部一小孔,中镂空一弯勾形,并穿一孔。正面和背面均有瓦勾纹,边缘渐薄出刃。
斜口筒形器石芯
浅黄色石坯料,是为制作斜口筒形器的内芯部分,故保存上面的斜面,并见有线切割痕。
红山文化玉璧
红山文化玉斧
石斧
紫黑色细石制做,通体磨光。舌形刃较锐两侧边渐薄似刃,两面各起平面,横截面呈六棱形,内端打出尖面。此斧选料精,制作规范且锋部有使用的微痕。
玉玦
黄玉质,局部有土沁,缺口为线切割。
彩陶瓮
褐色泥质陶,挂陶衣,敛口,圆唇外叠,溜肩圆腹,近底渐收。肩部对称附加两个瘤。近口沿的肩上部位四组平行斜线纹和双卷勾纹,腹上部为三道菱形网格纹,下部为两道卷勾纹。
图为 新州博物馆 馆长 杨晓明 正在为 小编 西安峰 讲解史前陶器
杨晓明,男,1964年10月出生于敖汉旗,蒙古族。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专业,现为敖汉旗人民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新州博物馆馆长。20年来,利用工作之余,辛苦收集,积少成多,收集文物有4000余件,其中不乏珍品、孤品。2010年8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正式批准建立敖汉旗新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