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算啥,看我扫天下!”
看到下面这幅配图,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今天要写谁。
因为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他长这样的鞋拔子脸。
准确地说,他是被画成这个样子的——看起来像一个阴险可怕、可以吓哭小孩的坏蛋。
这个画师,到底有多恨他?
1
中国历史上,有机会过皇帝瘾的,一共有422人。
这工作,并不好干,也很危险。
皇帝群体是短寿团体,平均享年仅30多,就很能说明问题。
权力太大,诱惑太多,还经常有人想取而代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依靠继承走上最高领导岗位的。
也有少部分人(主要是开国者),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然后以其过人经验,反哺家庭生态。
而其中有一位,曾经是专业讨饭人,对做和尚也很有经验。
金庸笔下的扫地僧遇到他,也会拜服。
因为一番上下其手后,他最终居然逆袭,登上帝位。
他就是大明千秋万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元璋。
2
公元1328年,濠州(今安徽凤阳),农民朱五四家生了一个男孩,这个新生儿在家族排行第八,所以被取名——朱重八。
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此外还有两个姐姐。
往上数八代,老朱家都是生态环保主义者,专业修补地球的。
朱重八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放牛,他不但学会了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还认识了陪伴一生的小伙伴——徐达和汤和。
不得不说,他们的友谊是深厚的,因为他们一起做过坏事。
那个时代的农民,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有一天,几个小伙伴饿得肚子咕咕叫,眼睛都绿了。
朱重八眼珠子一转,杀了头小牛,带着一伙人烤着吃了。
吃完之后,朱重八还把牛尾塞进一个石洞里封起来,然后回禀地主刘德——那牛一头撞进山里去了,就剩个尾巴在外面。
这么拙劣的把戏,当然骗不过刘德,朱重八的屁股被打手重点照顾了一番。
此后,朱重八每次放羊都要跟小伙伴得瑟一番,“你们要记住,是谁让你们吃上牛肉的?”
这件事,记录在明人王文禄的《龙兴慈记》里,虽然可信度并不高,但大体反映了少年朱重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放牛七年,天天睡柴房,乐观和忍耐,是他最重要的收获。
这种日子还算比较友好,他至少活下来了。
3
可是“好日子”并没过多久。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真是“危楼偏逢连夜雨”,要知道旱灾、蝗灾和瘟疫,这三招是招招致命。
四月初六,父亲朱初一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大侄子饿死;十十二,母亲饿死。
15岁的朱重八满心哀痛,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他无钱安葬父母,幸亏邻居刘继祖送了他一小块地。
天灾挡不住,那就只能流浪天涯,朱重八和二哥、三哥、大嫂、侄儿开始了逃亡之旅。
为了找到更多食物,他们的逃亡路线并不一样。
朱重八的路线不太好,乞讨的难度很大。后来他只好选择在皇觉寺出家,这在当时是很少能吃饱肚子的职业之一。
虽然念佛也有KPI,但元朝和尚的优势也是明显的——有饭吃、不交租,还能学点文化知识。
但皇觉寺的围墙再高,也挡不住旱灾、蝗灾和瘟疫。
很快,庙里也揭不开锅了。
庙务会经过讨论,无奈使出绝招:除重要岗位外,所有和尚出门干活。
其实还是讨饭。
朱重八最常干的事情就是,托着一只钵,敲开一扇门,低念佛语,可怜兮兮地看着别人。
施主家有没有余粮,都要看运气。
这一流浪,就是三年,主要活动范围还跨省了,从安徽一直跑到河南。
他有一个重大收获,那就是在讨饭的过程中,他发现“外面的世界在造反”。
元当局实行的高压统治,积攒了深重的民族矛盾,而持续几年的天灾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别是大元至正四年,黄河怒吼,直接导致中小游的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成为重灾区,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生命旦不保夕。
自古以来,大灾之后,必有大乱。
很多走投无路的百姓相信,换皇帝是解决社会危机的唯一方案。
革命之火,很快烧遍乡村。
4
公元1351年,由韩山童、刘福通组织的红巾军在颍州揭竿而起,挑头搞事。
紧接着,徐寿辉在蕲州开始自我创业,后来拥兵百万,一时傲视天下。
白莲教发明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明王出世,普度众生”,很有蛊惑感和号召力。
当时在濠州地界也出现了造反派——带队大哥本身就是土豪,名叫郭子兴。
这个人,毫无疑问是朱重八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当时生活无着的小朱,正饱受煎熬,忽然收到革命邀请函——童年小伙伴汤和说,一起革命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收到这封信,朱重八不由自主咽了下口水。
谁愿意当和尚,天天吃斋念佛?
朱重八看到了生命中的一丝亮光。
如果造反是当下的风口,“我愿意做一头风口下的猪”。
说干就干,他没交接工作,也没写辞职信,就径直离开寺庙,直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
依靠调皮捣蛋和不走寻常路的性格,朱重八很快在众士兵中脱颖而出。
他不仅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战场上冲锋,也完全是一幅不怕死的样子。
不管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领导就喜欢这样的下属。
郭子兴很快将小朱放到身边,做自己的警卫队负责人,甚至将养女马姑娘嫁给他。
这个马姑娘,就是日后名闻遐迩、唯一能管住丈夫的大脚马皇后。
她与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一样,对丈夫的事业和生活而言,都是重要的存在。
为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朱重八还在这段时间把名字改成了朱元璋,字国瑞。
听起来,确实高大上多了。
5
成为郭子兴的养女婿,是一个转折点,朱元璋进入人生快车道。
很多人预计,朱会接郭子兴的班,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因为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蒙元早就进了ICU,咽气是肉眼可见的事情。
可是,意外出现了——起义军开始内讧。
先是濠州地界的五个土豪,谁也不服谁,郭子兴甚至还被绑架,差点被斩首。
虽然朱元璋依靠自己的智慧,靠突袭救下了老丈人,但他也看出来,义军格局太小,很难有远大的前途。
于是,他果断出走了。
走出去,前面是一片天。
公元1353年,朱元璋与心腹徐达、汤河及信得过的战友共计24人,连夜离开濠州,赶往定远发展。
他虽然兵少,却很有头脑,先后收编张家堡驴牌寨民兵3000人、豁鼻子秦把头的800人,又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招降了元帅缪大亨。
经过这番操作,朱家军扩充到20000余人。
这批人,就是朱元璋创业的“第一桶金”。
如果有人认为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运气,那就错了。
运气是必须的,但它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经的叫花子、小和尚,磨练出一颗勇敢而强大的心。
6
定远之行,朱元璋最大的收获,不是2000将士,而是明初三杰之一的李善长。
正是李善长,为朱元璋介绍了一个偶像——汉高祖刘邦。
想夺天下,就要“学习刘邦好榜样”。
具体来讲,就是知人善任、严明军纪、树立形象、获取民心。
如此,天下可谋。
李善长真是高手,与当时只会砍人、乱糟糟的农民军,完全是天壤之别。
朱元璋也是个精明人,任命李善长为高级副总裁兼公司PR。
也就是说,用谁不用谁,朱元璋都要跟李善长商量。
除了老李,朱元璋还得到了一个无价之宝——超级演说家朱升。
朱升向他提出一个建议,即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是搞土木工程吗?不是,而是找根据地。
顺着这个思路,朱元璋派常遇春占领南京,而南京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从而完成了三步走的第一步——“高筑墙”。
“广积粮”即屯田。
也就是让大兵们无仗可打的时候,都去种粮食。
仅三四年功夫,老朱家的粮仓就堆满了,真正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至于最后一步“缓称王”,是最精妙的一笔。
革命岁月,很多义军领导人打了胜仗都容易飘,以为自己英明神武,天下无敌,完全不考虑蒙元是一面破鼓,谁都可以敲。
正因为高估自己,大家都争先恐后封王,甚至称帝。
比如彭早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都是过把瘾就死的主儿,把所有火力朝自己身上引。
公元1360年,完成三步走的朱元璋,已经成了和陈友谅、张士诚一个级别的大佬,具备了IPO上市的条件。
在这人生关键时刻,朱元璋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半仙刘伯温出现了。
针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刘半仙只给朱元璋说了四个字:各个击破。
7
虽然有众多高手辅佐,朱元璋还是要面临一个尴尬的身份——他名义上还是小明王韩林儿的下属。
这样一来,他始终不过是个“二把手”。
后来经过内部绝密会议商讨,决定下一招险棋。
趁着张士诚进攻韩林儿的当口,朱元璋派人“救”走了小明王,随即架空他。
公元1366年,彻底失去利用价值的韩林儿,被溺死在了瓜州渡。
曾经的集团常务副总朱元璋,摇身一变,成了集团董事长。
现在,他唯一的敌人,便是虚弱不堪的元帝国。
蒙元兴盛之时,令世界颤抖,现在却只能接受朱元璋的宰割。
公元1367年,朱元璋祭出王炸,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此口号一出,庞大的元帝国迅速土崩瓦解,不到两年时间,元顺帝就带着一帮后妃和皇族,仓皇逃出北京城,彻底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
当年最令人不屑一顾的要饭和尚,竟然站在了世界之巅,成了九州大地的“最牛打工人”。
40岁,他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大明。
昔日的屠龙少年,现在成了真龙。
即使如此,在朱元璋的内心,很没有安全感。
他认为,贪腐是国家最大的蛀虫,所以毫不犹豫地开启了反贪模式。
他颁布了历史上空前严厉的《大明律》,还把各种极端的反贪案例结集成《大诰》一书,发行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这位极具创造性的开国皇帝,为了抑制腐败,还发明了“剥皮揎草、砍头剁手、剥皮揎草、投入蛇池”等一系列酷刑。
据统计,朱元璋在位的31年中,总计杀掉15万名干部。
因为反贪手段过于狠辣,他也为自己成功赢得了“朱扒皮”的绰号。
铁腕反腐的效果很明显——明朝初年的官场比较清明,社会生产迅速恢复,“洪武之治”成功施行。
8
所有站在高处的人,迟早会“高处不胜寒”,朱元璋也一样。
他和偶像刘邦一样,都是从社会最底层打拼上来的。
这样的出身,令他们最珍惜自己的拥有,也最害怕失去自己的所有。
晚年的朱元璋,开始疑神疑鬼,变得嗜杀。
这位乞丐出身的皇帝,再也不想像当年讨饭的时候一样碰运气,他要掌控一切。
他尤其怀疑跟随自己建立功勋的开国老同志们,先后炮制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个案子可以杀几万人。
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都被诛杀,冤死名单上的名字如下:胡惟庸、蓝玉、侯曹震、张翼、朱寿、王弼、何荣、詹徽、傅友文……
平定云南的大将傅友德,父子同时赐死。
平定广东的大将朱亮祖,父子同时被鞭死。
就连一向尊敬的77岁老臣李善长,他也没放过。
杀红眼后,很容易扩大化。
据说他是为年幼的皇长孙朱允炆打扫屋子,消灭各种隐患和威胁。
对他的嗜杀,还有很多传说。
哪个传说更可信,不得而知。
囚徒只能揣摩他与自己对话的瞬间。
残忍的朱元璋:这些老家伙都该杀!
善良的朱元璋:想好了吗?他们可是跟你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
残忍的朱元璋:我死后,谁能镇住他们?杀了算了。
善良的朱元璋:边疆还没有稳定,今后谁为大明而战?
残忍的朱元璋:偌大一个国家,怎会缺乏战士,我们朱家还有那么多子孙拱卫中央!
善良的朱元璋:既然你想好了,那就去做吧!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理由是,凡是不姓朱的,都可能造反。
哪知道几年后,大臣没造反,他的亲生儿子朱棣却站出来,将屠刀挥向他指定的继承人。
尾声:
公元1398年,70岁的朱元璋与世长辞。
这个年纪,是历代皇帝平均寿命的两倍。
他的另一项纪录,是其位于南京的陵墓(明孝陵)从未被盗,堪称奇迹。
汉武帝、唐太宗,包括后来的康熙和乾隆,生前够拉风了吧?陵墓都被挖了个底朝天,基本没人管。
这就是历史的残酷。
所有古人,不管他是谁,曾经如何呼风唤雨,都是后人谈笑、消遣甚至玩弄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