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辰龙关前世今生(中)
戏说辰龙关前世今生(中)
文/一世望不到后脑壳
一场战斗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一天......或是三个年头,应该叫它什么,还是战斗吗?
一场战斗,一个人名,一副题字将会改变一个地名的作用。“辰龙关”就是因为一场战斗,而且是一场几百年前,打了三个年头的战斗;“辰龙关”不仅是因为一个人的名字,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名;“辰龙关”那是一个皇帝封赐的“天下辰龙第一关”。因此,文人墨客说:“辰龙关”有“文化”。
我们先说辰龙关古战场历时三个年头的战斗历史背景。
写志书的人告诉我们:康熙十二年(1673年),大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四大藩王之一的吴三桂,于同年十二月,愤怒之下诛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杀了总督甘文焜,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一时间势如破竹,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人策马响应,吴军兵不血刃取得云贵全境,后又攻克四川,逼湖南提督桑额败走宜昌、巡抚卢震放弃长沙,巴尔布、硕岱、珠满等人固守荆州不敢出战,湖南沅州等大部地区落入吴军之手。三月,耿精忠占据福建囚禁总督以呼应吴三桂,自称“大明总统兵马大将军”以三路大军北伐,攻陷浙江、江西大部分地区。清朝突然接连丢失云桂黔蜀湘闽陕甘八省,又丧失浙赣大部,人心浮动,军无守志。吴三桂亲赴湖南督战,一时声势显赫,眼看清廷岌岌可危。然而吴三桂害怕世子吴应熊被清廷所诛,下令诸将停止北进,并委托西藏达赖喇嘛前往北京与清廷说和。达赖喇嘛提议清廷裂土割地以息兵端,抓住吴三桂这一“父仁”之犹豫,清廷得以喘息之机,康熙帝毅然决然,拒绝了达赖喇嘛提议,玄烨立召湖广总督蔡毓荣领衔绥远将军,总统绿营大军抗敌。蔡将军不辱皇命,先后击败吴三桂于岳州、长沙、衡州,乘胜追击,帅大军二十余万直逼辰州,向辰龙关杀将而来。
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吴三桂攻陷湖南之后,行“父仁之仁”,丧失战机,被绥远将军蔡毓荣堵在岳州一带,伤亡很大,形势急转直下,逐渐不利。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十三日,玄烨又将吴三桂的儿孙吴应熊、吴世霖绞死。表明了康熙不可调和的决心,打击了吴军的勇气和必胜信心,孤立瓦解叛军的队伍。果然,尚之信、耿精忠、王辅臣等见势不妙,看出来吴三桂就一草头王,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加之各怀鬼胎,关键时候原形毕露,他们先后作鸟兽散,投降了清军。
吴三桂失去广东、福建以及陕西外援,又失江西屏障。清军连陷湖南浏阳、平江,招降吴军水师主将林兴珠于湘潭,湖南东北部又回到了清廷掌控之中。
兵败如山倒,人算不如天算,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焦虑过重,肝火过盛,突然得了“中风噎嗝”,后又添“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一代枭雄“三支旗”的吴长伯,当年秋天在长沙一命呜呼。吴三桂驾崩,传位其孙吴世璠,并遗嘱:退据云贵,扼守天险。这个天险当然就是指的辰龙关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北方转折“山海关”,遗恨子孙“辰龙关”。
吴世璠继位于危难,封马宝、胡国柱为天下大元帅,总理军事。继承爷爷遗志,企图阻止清兵进入贵阳,下令胡国柱与部将吴应麟率五万人马扼守辰龙关,拟阻清兵西进。
第二年春天,蔡毓荣统二十万清军,分三路并进,吴军溃不成军,溃卒沿途焚劫,百姓苦不堪言。吴世璠退据辰州府之后,令胡国柱与部将吴应麟率五万人马立栅清捷河一带,沿途安营扎寨,分兵扼守界亭驿的辰龙关、马底驿的芙蓉关等。
辰龙关山高地险,清军仰攻,久战不克。吴兵持守险隘,在关前沟壑之处堵溪截流,将关前两里开阔地带引水漫浸,形成几尺深的泥浆之潭,人不能行,马前必陷;关口筑箭楼和“猪儿炮”炮台;陡坎斜坡之处悬挂堆积檑木滚石;各个山头均有烽火信号;一处有事,全局联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四处驻卒立哨检查过往行人。驿道上和界亭驿站已是路断人稀,远近山头峡谷时有狼烟突起,辰龙关大峡谷飘过来的山风里,时而夹带着练兵的吼声,好一派烽火连天的味道。
史书记载:“辰龙关,万峰插天,峭壁数里,谷经盘曲,仅容一骑”。有诗云:
巍峨峡谷栅栏坚,凭险高悬一线天;
人到云间身贴紧,马经隘口肚收扁。
孤军扼锁龙盘地,敌将不开虎踞川;
长伯称王情困惑,立关据守卫芳婵。
与辰龙关相关的历史名人的确不少,但吴三桂的分量无人能比。讲吴三桂才有故事,只有扯出他这个萝卜才能带出一些泥土来。
其实吴三桂也和很多与辰龙关有关联的历史名人一样,从来就没有到过辰龙关。
横亘官庄与界亭驿其间的辰龙关像是分水岭。按古时来说,它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故有“南天锁钥”之称。古代兵家云:若要兴兵滇黔,辰龙关必经之道也。又云“得辰龙关,得大西南矣。”故,辰龙关何等重要!不知什么时候又拱出一句话来:“北有山海关,南有辰龙关。”说到山海关当然离不开吴三桂啰!他在哪里当过主要领导,而且和多尔衮打过仗,还和多尔衮联手打败了大顺皇帝李自成。在哪里背叛了明朝主子投了满清,是他人生中爱情、事业、家庭发生重大转折之地。要说这辰龙关就与他吴三桂没有最直接的关系了。
与辰龙关有直接关系的历史名人,首先应该是平叛大将军,1681年(康熙二十年)率部镇压吴三桂造反,攻破辰龙关,被升为云贵总督的蔡毓荣,和屯兵辰州府的吴世璠,吴三桂的孙儿,在辰龙关天险关内关外对峙三个年头,展开的一场震惊清廷朝野的“辰龙关大战”。
再就是康熙大帝,康熙在收到大破辰龙关的捷报,喜形于色,龙颜大悦,亲笔题写“天下辰龙第一关”七个大字,激励蔡毓荣等取得胜利的满清将士。同时也给辰龙关打了广告。于是,如今辰龙关大门口的岩壁上刻下的巨幅“天下辰龙第一关”落款御笔,据说是在电脑里收集的康熙体。
康熙十九年,贝勒察尼绥远将军蔡毓荣,提督桑格郭总兵,率师攻辰龙关三年不下,驻军太平铺抚慰难民。但吴兵却自以天险可恃,昼肆屠掠,夜则恬然高卧,以逸待劳,欲以坐困清师。清人·无名氏《辰龙关记》曰:“溢肆淫虏,委骨成邺,昼霾如夜,民愈无所逃命。”《辰州府志》记载:“吴军窃据辰龙关三年,四野淫掠,白骨成堆。”吴军士卒,无军纪约束,危害乡里。乡民向梦雄因亲舅舅被吴军“竹巅抛尸”悲愤交加,痛不欲生。一气之下邀好友王玉美、蔡斗还等一起来到驻扎在太平铺的清军中军大营,向湖广总督蔡毓荣将军献出“潜逾峻岭,绕入关后,从间道出奇兵”的破关之计。
蔡将军周密甄别,取信了向梦熊等庶民的妙计。康熙十九年三月初九的夜晚,清军分兵三路,由向梦熊给蔡毓荣总督军率领的队伍做向导,由茅岗嘴经高岩,伏兵于辰龙关左侧的辰州坪;蔡斗还引桑格提督率领的队伍,由得胜垭出细溪伏兵于辰龙关右侧的郭家溪;王玉美引导郭总兵率领的队伍,由归龙庵经打虎坪出沧溪口,伏兵于清捷河的上游马家坪。子夜时分,蔡毓荣先派人遗入毛版冲山巅放火,火起时三路人马一起杀出,此刻山涧火光冲天,杀声四起。吴兵们被梦中抽魂,一片惊慌。将士们都乱了方寸,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清军分别攻入清捷河,坚守三年的辰龙关,顷刻之间吴军的“马奇诺”防线化为乌有,全面崩溃。
血流成河,大战辰龙关其实就是一次偷袭,一个时辰的屠宰。为什么攻守了三年的功夫,一个时辰就解决了战斗。说是得益于向梦熊等献“潜逾峻岭,绕入关后,从间道出奇兵”的破关之计。为什么老百姓三年之后才带领清军抄小道越过辰龙关,一举攻破辰龙关,吴军悉诛。
细细的想来,应该是吴军自己杀了自己。要是吴军纪律严明,爱民如子;若不让战马毁坏老百姓的庄稼;不用竹巅抛石这样的酷刑来迫害老百姓。就不会有向梦熊去选哪顶“春官”的帽子啰!恐怕30年,或许时间更长写也攻不破辰龙关。
辰龙关介于官庄与界亭驿之间,有人问到底官庄那边是关内,还是界亭驿那边是关内。这个问题就像向梦熊等人为什么三年前不去献计,三年后却去献了“潜逾”之计,只杀得不知是关内还是关外的吴军梦中掉魂,血流成河。无法说得清楚。
总之,这历史上要是没有“辰龙关大战”,就没有康熙“天下辰龙第一关”,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吴三桂了。辰龙关这里又一次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向梦熊他们才知道辰龙关真正的关内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