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度董平改恶从善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浙江省钱塘县。故事的主人公叫董平。家住钱塘县城钱塘门里。董平早年丧父,母亲靠给人缝补浆洗维持生活,没有条件供他上学,含辛茹苦地总算把他抚养成人,又给他成了家。他也干起了卖狗肉的生计,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母亲本以为可以过点省心的日子了。可万万没想到董平对母亲变得脾气越来越大。开始母亲说什么他不爱搭理,肚子里总窝火憋气。有时候嘟囔嘟囔,表示不满,跟着大声顶撞。更甚的是竟经常呵斥。遇到买卖不顺心就拿母亲撒气。还常嘟囔着说什么“老东西,要你有什么用,就会吃饭。......”弄得母亲整天提心吊胆,见他就生畏惧,处处小心谨慎,生怕不知因为什么惹着儿子生气。经常暗自掉泪,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还好董平的妻子韩氏比较贤惠。她一边不断劝阻丈夫,一边劝慰老娘。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董平对自己老娘的这种行为,整个钱塘一条街及附近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加之他 日子贫困,买卖不景气,整天阴沉着脸,偶尔说出话来都带枪药味。所以,人们都不爱理他。见他都躲着或绕道走,也都不爱买他的狗肉。 一天,由于买到两只狗,一担狗肉没有卖完,就回家了。新买的两只狗一大一小,是娘两个。小的撒着,大的捆着放在院子里。准备吃完午饭把大的杀掉。 饭后,董平把刀子放在大狗身旁,进屋去拿盆子。可回来刀子不见了。他又找了一通也没找着。心说“怪呀!我明明就放在这里呀!”于是他问韩氏拿没拿,韩式正在堂屋烧水,说:“我一直在烧水,没离开,没拿。”董平这下可有点懵了。“怪事,也没进来外人呀!“转念又一想,那只小狗哪去了呢!他又找那只小狗。结果发现那只小狗在东厢房墙根下一个较隐蔽处卧着。他过去一看,刀把儿在小狗身下露出。他一脚把小狗踢开,把刀子捡起来就奔大狗而来。近前一看,只见小狗搂着大狗的脖子,可怜巴巴地望着董平。眼泪一对一对地往下掉,同时嘴里发出哀鸣声,好像在央求董平说,“求求你!不要杀我妈妈,我要我的妈妈呀!......”见到此景,董平顿时心里一震,幡然醒悟,心想“哎呀!连畜生都知亲情。可我是人呀!......”联想到平时自己对自己老娘的态度,心里骂到:“董平呀董平!你混蛋!你都不如畜生!”想到这里,他断然把刀子扔在地上就往屋子里跑。这下可把韩氏吓坏了,她赶忙追到屋里一看:只见董平跪在老娘面前说:“妈呀!妈!对不起!儿我现在明白了,平时顶撞您,呵斥您都是儿我不对。我混蛋呀!您打我吧!骂我吧!您出出气吧!”老娘抱住董平说:“儿呀!起来吧!娘知道你买卖不好,不顺心。娘没有怪你,你毕竟是娘的儿子呀!”娘两个抱头痛哭一场后, 董平说:”儿子我一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从今往后,一定好好孝敬您老人家。......“韩氏见到此景,这才放心。董平说:“得了,等把剩下的狗肉卖完,再也不做这杀生的买卖了,更不再杀狗了。”说完,他到院子里,把大狗放开。说:“好了!你们自由了。愿意留下来我喂养你们,不留就任凭自便吧!”这时,小狗亲了亲董平的脚,又望着他摆了摆尾巴,然后,欢蹦乱跳地跟在大狗的后面。 从此,董平改行了。担挑卖起了干鲜果品;人也变了。变得非常孝顺了。每天都给母亲请安。问母亲想吃什么,就千方百计的满足。还想法让母亲开心。他那阴沉的脸也变得晴朗了。每逢见人都是先笑后说话。买卖做得公平,待人和气热情,又懂得薄利多销。因此,人们对他也转变了看法,都很喜欢他了;都愿意接近他了;都愿意买他的果品。于是,他的买卖越做越红火,利润、积蓄愈来愈多。没过几年,翻新了住房,还盖起了店铺,开起了干鲜果品店。没过多久,又治了一套马车,也不用担挑了。老娘的身子骨越来越硬朗了。每天坐在店里,非常开心。除了帮助料理买卖,就是跟顾客聊聊天。经常夸奖董平变得如何孝顺,还夸韩式如何贤惠。就这样:儿子孝顺;儿媳贤惠;老娘随心,一家三口,过着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