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极图在《伤寒论-厥阴篇》的时空间转换
《易演伤寒论》作者:刘东军
“厥阴篇”论厥阴病,不单是厥阴经的厥阴病,其实六经各有各自的厥阴病。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基础,就会读出医圣的绝伦高妙之处。
厥阴篇论厥阴经的厥阴病条文真不多。所以,眼光不能只注重“带有厥阴病”字眼的原文那几条上。我认为确切讲,也只有如下四条是在论述六经逆时针排序最后的厥阴经的。其他更多条文都是在论述六经各自厥阴中风“大厥大堵治到开泄出利”的推演过程。
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340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实际上包括《热论》病在厥阴,“阴囊收缩”那一段描述】
然《厥阴篇》原文在论述六经各自厥阴中风“大厥大堵治到开泄出利”的推演过程。其原文内容是很丰富的。本文举例332条做以简述。332条原文如下: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
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经》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所谓中见。(既是欲解一半也)。
本条第一句所谓“伤寒”,其实就是说本篇厥阴起卦,起卦坤厥。从坤卦顺时针“阳道发力”发热而演变开始。
始发热六日者乃是坤卦顺时发热变卦六次轮到乾卦轮值与坤卦厥堵兑冲而解。
《易演伤寒论》厥阴篇332条易演图-1
(火运临午既中午,乾卦之后姤卦,五至七点的泰卦。否卦乃平旦)。“厥反九日而利”者,乃是从乾卦开始逆时针厥回变卦九次轮到手少阳申时位的否卦加临,原文实际在说,等于厥阴在这个结构上已兑解一半(这是用经方包括用“反下法”治出的这个结构点位,尽管“反下”被后人误解为“误下”)。图解如下。
《易演伤寒论》332条图--2
补充说明:途径乾卦回归到坤卦的变卦六次也就是原文后句中所谓“并前之六日之并者”。那么从否卦开始又发热,此处逆时针继续变卦三次又轮到乾卦而解。也就是原文中所说“厥反九日后的复发热三日”(这个“复发热三日”实际就是指前段从厥反九日的否卦开始计算“后日脉之”。今既否卦(半阴半阳之象,标识着厥阴大堵结构已被剥去一半,目标是形成半阴半阳平旦象而厥阴愈解,然而并非狭隘的平旦晨夕时辰)。这样以来,就形成与坤卦到乾卦的变卦六次,然后乾卦再反厥九日(次)到否卦,再加上后句“复发热三次”,正好见乾卦而全解。图示如下:
《易演伤寒论》332条图--3
而否卦手少阳三焦经加临。其结构,阳在外,阴在内。阴阳分离。受此结构影响,这个所谓厥利者,其实不是腹泻下利,而是伏郁之火、之风气、遇到否卦环境后自然出现的一种发郁外泄。所以说是发利。而不是下利。余临床观察发现有打嗝者,有出风震颤者,最多的皆是频频的长出气。(比如余曾用大柴胡汤加减结合六味地黄丸、理中丸治疗一胰腺癌患者)胰腺癌肿瘤其实就是阳明阶段的阳势火力被厥阴坤卦加临所致脾中风,属于风肿,而不是寒包火的淤肿,因为患者在坤卦加临大壮卦结构的时候是不疼,只是胀满的难以承受,而若是太阳寒水剥卦加临大壮卦结构则必定会疼痛剧烈。所以当时经三副大柴胡汤治疗后,患者出现长出气现象。原来的打嗝频频切不能吃饭症状消失。却出现“长出气并精神萎靡”现象。其实这就是《内经》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的表现。也就是本条所述厥反九日逢否卦加临令“得前与气变为得后与气”所以快然如衰,“当不能食”也----饭量小---当然包括必须少吃为宜。由于伏郁外泄之中,所以说当必定不能食。若是如本条所推演的“反而能食者”,就得注意,很可能是绝气之出利也。(相当于临死之人的倒气)。另一方面,若吃下去食物,不发热,说明胃气能盛下。病必愈。所以然者,就是恐怕食物吃进去后出现暴热,而后再行复厥。
另外还要关注否卦之后是否这种阳热延续下去。【实际上多余】、因为后面这一段332条原文,是美丽的“倒叙说明文”-------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我在《易演伤寒论》中误以为仲景又做了继续下一圈的推演。实际上“已经见了乾卦全解了”。
为数不多的败笔!但我依然保留,继续贴出来共享:
因为否卦到乾卦之间就是“复发热三日”。因为厥阴病转了一大圈后出利三次,本不应该再出现脉数现象。而一旦脉数,那么说明热气有余,伏火没有出尽。还得继续出。故此说必定发为痈脓也。之所以说会发为痈脓而不是发汗,这是因为前面几经深度变卦演变后,病从深层发出,余火缠绵,是不可能会以汗解痊愈的。六经演变一遍,起码牵扯到了血份。故此说热从内发,必定痈脓,轻者粉刺,重则大疮发背与阴处。因为背为太阳之夬卦,火之标处;阴处为少阴复卦,火之本处。伏火之伤,先伤少阴也。
我想的太多了。。。。。。。。。。
《易演伤寒论》332条图--4
《易演伤寒论》332条--5
摘了一段【厥阴篇小结】
这就是厥阴篇和其他篇不同之处。坤卦是全阴,乾卦是全阳。若不与其他结构相合,则都是死卦。这就是为何《伤寒论》论阴之道而到了厥阴篇却不能起主卦的原因,因为实际上真正的纯厥阴结构是没有的。而中风者,其他篇章都有。唯独厥阴也有中风,因为亥时位的厥阴坤卦主卦本身就是中风厥堵。
吾观《伤寒论。厥阴篇》之后,感觉无法写出什么小结。若问小结何处,其实最后一条既381条就是小结;不单是厥阴篇的小结,也应该是整部《伤寒论》的总结。《伤寒论》实论伤阴之论也。所谓《伤寒论》之功夫在《伤寒论》之外。所谓“有欲观其缴,无欲观其妙”。实出于观道者的易道素养与医学心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