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观点】商业影赛获奖奥秘是什么
大美桃花源古镇摄影赛评奖落下帷幔,同元公司目光深邃牵手最具形象力、传播力、感染力的省级摄影协会专业平台与HPA媒介,汇聚广大摄影人的力量,他们融入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提交了上万幅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对古镇新貌有全景的聚焦,对旅游文化有立体的呈现、对人文精神和商业价值有深度的挖掘,丰富了古镇文化底蕴,刷新了古镇的传播看点和视觉亮点,这些积淀会是促动古镇旅游经济发展活跃因子而影响未来。在众多的影像中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能脱颖而出获奖,主要是作品有商业与艺术兼顾的拍摄定位,有自我个性和主题共性兼具的影像表达,实体展现与人文内涵融合的价
值发现。
胡晓星 摄
商业与艺术兼顾的拍摄定位。
迄今为止,中国最多的摄影赛事,莫过于由企业、商业、政府组织与摄影机构发起活动了。市级以上的不下于6000场,摄影人群落里有人深谙其中道理,拍出的作品即满足的商业诉求,又能彰显艺术的追求,是能获得评委的青睐的。我熟悉一个影友就是常年打奖,所拍的片子就是围绕这个原则策划,多在活动地蹲守,投其所好,命中率看好,收入不菲。至于艺术标准构思巧、角度新、画面美。而商业诉求却是不少摄影人有时候容易疏忽的大事,简言之就是影像要体现商品的特质和传播的价值,能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和冲动。金质奖张曙的雨巷,即体现了江南古镇的美丽、繁华,悠深,又体现古镇的古韵、意境,文化,藏与露、虚与实、单色与多彩把控恰到好处。还有丁惠民的大美桃花源古镇,向荣富的火红岁月,刘泽华的雾绕古镇也有亮点。
张曙 摄
丁惠民 摄
向荣富 摄
刘泽华 摄
自我个性和主题共性兼具的影像表达。
对不是纯艺术摄影赛来说无疑是让摄影人带着镣铐跳舞,不跟风、不扎堆拍出具有自我个性作品一定是从数以万计的作品脱颖而出的要因之一。
但千万忘了切中大赛主题,大美主题就要将美表现淋漓尽致,古镇主题就要体现古风古韵,民俗主题就不要拍成风景,纪实主题就不要拍成观念作品,否则,自说自话肯定无人喝彩。只有有自我个性而又紧贴主题的巧妙结合才会令评委眼神发亮。银质奖刘世光的自拍古镇留影,主体自拍青春少女开心快乐的生动神态与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古镇群、拱桥及水中倒影背景有机相融,巧妙展示出古镇的魅力。还有陈志明的古镇倩影,于志发的息,刘代良的古镇丽影也表达到位。
刘世光 摄
陈志明 摄
余志发 摄
刘代良 摄
实体展现与人文内涵融合的价值发现。
还有一种容易走入的误区,过于停留或者专注于实体本身形态、活动表面的展现,甚至有的拍得美轮美奂,而忽略实体文化价值和活动人文内涵的深层挖掘和表达,让作品成为一个美丽而没有底蕴的花瓶女人一样令人遗憾,如山水大赛,不只是风光,还要寄情于山水。只有即养眼又养心的作品才会经久不衰。银质奖农讨光的渔歌,将古镇美丽自然、绿色生态和闲适的渔家生活构成诗情画意的影像,生动的表现了令人向往的桃花源境界和隐逸文化。胡晓星的银质奖作品让古镇与古风的相映成趣,动静结合、色调对比,精彩演绎古镇的美与龙的图腾文化。同样融合出彩还有黄智斌的春到古镇、刘太平的福满古镇。
农讨光 摄
黄智斌 摄
刘太平 摄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摄影评论家公众号
Photography critic WeChat public number
专注评论,让你的阅读有价值
近期热文----
【另眼视界】全民摄影热此起彼伏,很多人把镜头对准了身边人和事
常年征集:评图作品、评论议题、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