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少数人优势到多数人优势,让免疫疗法更惠普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07-05 10:49

文/陈根

免疫检查点疗法(ICI)的临床使用和众多突破,为晚期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然而,仅有20%的患者能够在免疫治疗中获益。其中,具有高突变负荷的癌症患者则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的优势患者。

简单来说,肿瘤突变负荷就是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肿瘤体细胞突变数量。外源的DNA损伤(如吸烟,紫外线,DNA损伤药物)和内源的DNA修复通路缺陷(如错配修复MMR,同源重组修复HR)都会引起肿瘤的突变。

肿瘤的突变可能导致产生新的变异蛋白,或者说新抗原,而这些新抗原会被机体免疫系统作为外来物识别并引发细胞毒效应,杀伤肿瘤。理论上来说,肿瘤突变数目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新抗原,而一些特定的突变类型如MMR缺陷肿瘤中的移码突变可能形成更多的新抗原和更高的效价,从而对ICI有更好的应答。

这也使得研究人员产生了对低突变负荷肿瘤的思考。现在,就能否增加肿瘤突变数量,从而产生作为抗肿瘤免疫靶点的新抗原的问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展开了研究。

结果发现,非治愈剂量的放疗可诱导低突变负荷肿瘤产生特异性新抗原,而这是解释放疗与免疫检查点治疗有协同作用的另一新机制

事实上,此前研究已经发现,放疗增强免疫治疗的机制,主要是放疗造成癌细胞死亡,释放了肿瘤细胞内蛋白并作为肿瘤抗原,诱导了免疫排斥。

基于这样的情况,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低突变负荷肿瘤,KP9093.PADRE肉瘤细胞。此细胞系的突变个数只有14个,这些突变不能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新抗原,因此ICT疗法也无法对其产生效果。

接下来,研究者们在体外,使用非治愈剂量的辐射进行放疗。研究人员通过0/2/4/9-Gy 单次辐照多克隆KP9093.PADRE肉瘤细胞,并将辐照后的肉瘤细胞,分别移植到免疫缺陷型Rag2-/-小鼠、ICT治疗的野生型(WT)小鼠,及用对照单抗(mAb)治疗的WT小鼠中。

结果显示,在接受放疗后的ICT治疗组,分别有29/35、12/20只小鼠治疗起效,肿瘤直径缩小。并且,在野生的ICT组中,放疗后有83%的单克隆肉瘤细胞系恢复了对ICT的敏感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单克隆肉瘤细胞对ICT的敏感性不同的原因,研究人员选取了来自4-Gy处理的单克隆KP9093.PADRE肉瘤细胞系-KP.PAD.4G1。分析发现KP.PAD.4G1细胞系含有19个放疗诱导的突变,其中4种突变能显著产生新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并诱导内源性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参与抗肿瘤免疫。

这些结果表明,放疗后观察到的低负荷肿瘤对ICT疗法应答的增强,可能是由于获得了肿瘤特异性新抗原。尽管当前TMB作为单个生物标志物进行预测具有挑战。NCCN指南也明确指出:“TMB是一种正在不断研究发展中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选择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

但探寻增加肿瘤突变数量以增加免疫疗法可能性的思路依然是一项少见的突破,TMB检测并不能让肿瘤患者全部获益,但越来越多的患者得益于此也正在成为现实。

(0)

相关推荐

  • 科研 | Nature:保守的树突状细胞调控程序限制了抗肿瘤免疫

    编译:杨峰,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以往的研究显示:检查点阻断疗法已经改善了癌症治疗,但这种免疫治疗方案在一大部分患者中是无效的.传统的1型树突状细胞(DC1s)在临床前 ...

  • 肿瘤突变负荷作为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挑战

    前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正在深刻地改变许多癌症的治疗前景.一种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和6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途径抑制剂(PD-1/PD-L1)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

  • 在放疗中增加免疫疗法可提高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数据显示,治疗有脑转移的癌症患者时,与单纯放疗相比,在放疗中加入免疫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   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了将免疫疗法加入到脑转移黑色素瘤患者的放疗 ...

  • 如何看懂基因检测报告之肿瘤突变负荷(TMB)?

    作者 大乘 我们在看一份基因检测报告时,常常会看到有对肿瘤突变负荷(TMB)的描述.那么,什么是TMB?这个TMB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 ...

  • 陈根:朋友圈上限,150人而已?

    文/陈根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则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社会关系提供了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互联网时代一样,接触到这么多的人. 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每个人能够接触到的人都非常有限 ...

  • 陈根:免疫细胞,或可影响人的抗寒能力

    文|陈根 每当秋冬换季时,街上的老人们总是早早地换上了冬装,然后是成年人,最后极不情愿穿上冬装的,一定是青少年们.由此衍生一个段子,说怎么证明你老了?那就是不用妈妈提醒,自己穿上了秋裤.这句话虽然听起 ...

  • 陈根:可穿戴机器人系统,让中风患者康复更快

    文/陈根 可穿戴技术,即一种将多媒体.无线通信.传感等技术相融合,嵌入到人们日常穿戴中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因为可穿戴设备体积小.功耗低.使用简便.可移动操作等特点,其也被称为继手机后的下一个风口,ID ...

  • 陈根:三大巨头的太空竞争,谁比谁更上天

    文/陈根 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太空商业竞赛已经开启.其中,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以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

  • 陈根:可情绪感知的机器狗,或将更好带来陪伴

    文/陈根 不论支持与否,陪伴机器人的到来都是必然的趋势.事实上,"机器伴侣"作为未来智能机器人发展最广阔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的生活,扮演助手.朋友.伴侣甚至家人的角色.人 ...

  • 陈根:癌症治疗,从“看病”治疗到“看人”治疗

    文/陈根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每个医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要学习并正式宣誓的誓言,因此被奉为医学界的"圣经".现代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特别强调了医学职业的规 ...

  • 陈根:机器与人,走向辩论可能

    文/陈根 比尔·盖茨曾说:"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其中,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NLP)是将人类交流沟通所用的语言经过处理 ...

  • 陈根:林生斌人设反转背后,是完美受害人的消失

    文/陈根 四年前,发生在杭州的保姆纵火案轰动全国.林生斌的妻子.11岁的大儿子.9岁的女儿.6岁的小儿子,四人在大火中全部遇难.案件苦主林生斌在大火中痛失妻儿4人,生者悲痛,情深义重,网友们无不为之动 ...

  • 陈根:盗梦空间,科学实现与梦里的人互动

    文/陈根 梦把人们带到一个感觉不一样的现实. 当然,梦的的发生也通常出现在人们熟睡的时候.睡眠分为眼球快速运动(REM)睡眠,也叫做快速眼动睡眠或快动眼睡眠,以及持续较长时间的非眼球快速运动(NR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