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门名字的由来

友情提示:本文1513字,阅读约需5分钟

奎文区由建于清代的“奎文门”而得名,而奎文门是老东关七个坞门中目前仅存的两个坞门之一。

关于奎文门名字的由来,据地方史籍记载:清年间,举人于泽等人倡建,在县城东南角的城头上,修筑了一座文昌阁,文昌祠内塑文昌帝君神像,祠堂又建魁星楼,魁星身材魁梧,相貌威严,叫人一看,就感到威风凛凛,铁面无私。他左手执金斗,右手握彤管,一条腿向后翘起,右手握笔伸向西南方,称为“魁星点状元”。

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县令郑板桥又在城墙下深挖添修一石砌的“发科泉”,在泉边设一石凿的笔架;将月河通向坝崖的三孔石桥,改名“状元桥”,亲撰《重修文昌祠记》镌石传世。

在二月初十日的记文中称:“文昌帝君柯,竦持孤特,翘然为青龙昂首闻邑之文风赖焉。”预示未来谁县将变为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文人荟萃,科甲蝉联之地。东关西南门,坐落在白浪河东岸,隔河与文昌阁对峙相望,遂命名“奎文门”,以振兴文风。

“奎”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因其形似胯而得名。古人因其屈曲相钩,形似文字之笔画,认为它主文运和文章。“文昌”又名“文曲星”、“文星”,古代神话认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祀。

“斗魁”,指北斗七星之第至第四星,泛指北斗。后俗称“奎”字讹作“魁”字,故有“魁

星点状元”之说。说来也真灵验,有清一代,山东共出了六名状元,在光绪年间,有两名落在潍县,一名为丙子恩科状元曹鸿勋,一名为癸卯补行辛丑寅恩正并科状元、一甲一名进士及第王寿彭。

因两位状元同住西南关新巷子,成了状元胡同,闻名遐迩,一时传为佳话.同时出了18名翰林,36名举人原商业之地的东关也文风大振,人才辈出。清末民国以来,同盟会员杜佐宸,著名国画家徐培基,人民艺术家王大化等皆出自东关。

(作者 刘秉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