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人物记(11)---《桃花扇》第一女主,秦淮八艳之首——李香君,看她的一生有多么刚烈
千秋人物记(11)---扇染桃花几多痴·李香君
本 文 约 6595 字
阅 读 需 要
18 分钟
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1648-1718年)写了一部煌煌巨著《桃花扇》,南京城里,秦淮河畔,歌兴亡无常,叹命运有数,缅怀魂牵之梦绕之的大明王朝。
清·孔尚任著《桃花扇》
时间易消磨人物,而一些高贵的灵魂不会腐朽。如李香君(1624-1653),年龄与她相差24岁的孔尚任在文字狱异常频繁的清朝为她研了墨作了文。
一个是妓女,一个是圣人之后。而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无外乎:汉人之后,故国之思。
因为是圣人之后,所以刀没有落到孔尚任脖子上。辞官是必然的,但名声必然是万古长青的。
李香君是煌煌巨著《桃花扇》当之无愧的主角。她惊艳了时代,惊艳了历史。
而类似命运的“秦淮八艳”不仅仅是那一段王朝末日的见证,也是中华五千年不屈服于命运的象征。
蝼蚁蚍蜉小,亦可记之书。
只要品德、才情和节操赋予他(她)的高度达到。
李香君像
壹 有女初长成,一顾倾人城
公元1624年(大明天启四年),李香君出生在苏州阊门枫桥吴氏宅院,父亲姓吴,乃是大明武官,驻守一方。
外有蛮夷作乱,内有饥民举义,上有阉党作威作福,下有官吏横征暴敛,大明王朝不堪重负,摇摇欲坠。
但吴家不在动荡行列,他们是官。
李香君是吴家第一个女儿,父母和哥哥们很喜欢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繁华异常,吴家扎根在这里世世代代。
青砖碧瓦簪缨家,日日饮茶品芳华;
山水如常亦如意,却叹世事无长法。
李香君的父亲不肯阿附阉党,削官、下狱、治罪,吴家一夜间星散,李香君和两个哥哥各自逃命。
难民、乞丐、童养媳、丫鬟,身份来来回回转换,李香君没有身陨异乡,江南的山山水水太容易养活人。
异乡飘泊,年岁渐长。李香君清丽样子很招人喜欢,8岁时候,17岁秦淮名妓李贞丽收养了她,认她做养女,改吴姓为李姓,取名李香君。
命运之无常,于此可见。从此,南京城媚香楼里多了一双碗筷,一个清新可丽人儿。
读书、认字、习礼仪、习乐律,李香君出落地花枝招展。
清丽容颜钟灵毓秀;优雅举止倜傥风流。
本来是寻摇钱树的李贞丽却动了真感情,把李香君当成了她一生将依靠的女儿。
芳华易逝容颜落,但有桃花替杏花。
公元1639年(大明崇祯十二年)夏,二八年华,李香君不得不出阁了。她的养母老了,撑不起一群女子在秦淮河畔立足。
梳拢是件大事,飞上枝头还是跌下尘埃,尽在那一夜。媚香楼灯笼挂的很多很红。能请的,养母李贞丽都去请来,不过25岁年华,风尘里她已是昨日黄花。
李香君像
青春这碗饭太难吃,而女儿之身,乱世之中又能有多少选择。
大明四公子之一陈贞慧(1604-1656)来了。念着旧情,来捧捧场,或许只是念着曾与李贞丽春宵一度无数个夜晚吧。
或许两人曾有情,而谁岂敢当做真。
另一个名列大明四公子的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也来了,是被陈贞慧硬拽来的。
22岁青年,正当最好年华。他的父亲候恂曾贵为户部尚书,但现在却被崇祯皇帝关在北京天牢,三年了,出狱的日子遥遥无期。
所以他不想流连烟花之地,不孝名声足以毁掉一个人。
但他,还是来了,为冥冥之中的不可知原因。要知道腿在他身上,真的不想来谁又能拽他来,就如劝人饮酒。
说被人强拽而来,给悠悠众口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罢了。
歌舞一场接一场,李香君迟迟没有露面。
艳丽女子一队队眼前晃过,男人的心被撩拨的蠢蠢欲动。
痒痒的感觉,是青春不曾老去。而不被下半身难为过的男人,不配男人二字。
正主要登场了。幕后传来《琵琶行》,时而温婉,时而急迫,清脆如水的声音,是一股清清泉水,是一弯朗朗明月。
幕布徐徐拉开。
芙蓉天然色,羡煞世间人。
橘黄衣裳,白皙肤色,梳着还未曾破身的辫子,只待恩客疼惜为她梳髻。
只一眼,侯方域便心动了。
只一眼,李香君便记住了这一双火焰中带着智慧的眼睛。母亲登台之前告诉她:那个人叫侯方域,复社领军人物,才华绝伦,官宦世家,家资丰厚。
如果他肯为她梳拢,就选他。将来不可能为妻,但可以为妾。这是母亲在女儿不得不走出阁楼接客特意交代的,事关李香君的将来。
所以承了李贞丽偌大人情的陈贞慧定要拉侯方域来。
缘分多少天定,多少人为,谁又说的清。而命运即便是天定也是人为。
“500两”,“1000两”,“1200两”,“1500两”,“2000两”,……
梳拢之资被众人争抢到很高,侯方域退却了,不是家中没有钱,而是他在南京城里没有这么多钱,也不想以这种名声招摇在世人耳目中。
同行的富家子弟杨龙友竟然主动大包大揽,替侯方域叫出了:“5000两。”权作成人之美,不求半分回报。李香君梳拢之资一时冠绝秦淮河,名动南京城。
大明一个县令岁俸禄米90石(约合今5440公斤,相当于人民币约26000元。《明会典》载成化二十年朝廷1石米折银两7钱,90石相当于630钱。依据一两十六钱换算关系,630钱等于39两。),合银39两,一个妓女的梳拢之资竟相当于一个县令128年俸禄。
荒唐着所有荒唐的,大明一群人奢侈奢靡着,一群人在冻死饿死边缘挣扎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诗)。天地生人,投胎是门大学问。
贰 郎情妾意浓,我侬他也侬
网上隐蔽角落歌唱家--“悬落”演唱的歌曲,好听耐听
重金梳拢,买断了李香君相当长时间专属于侯方域一个人。
昏罗帐,作鸳鸯,人间天上。且念这风月场,两两许下此心不相忘。
才子佳人,郎情妾意,蜜调的日子一日粘稠过一日。
私许终身,允诺不负。
一个看中了对方天生丽质,一个看中了对方偌大才情。
李香君闺房中挂有一幅“寒江晓泛图”,她亲手画的。山,意境高远;树,稀疏有致;河,悠远淡泊;舟,孤荡江心;人,垂钓烟霞。画轴上有诗,她自己题的: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李香君题画诗)
侯方域为李香君的灵慧折服。
温柔乡,英雄冢,已不知今夕何夕。
数月后,富家子弟杨龙友登门了。
非为求人情,替阉党贵人阮大铖传话。梳拢之资是阮大人出的,聊表大人爱才之意,大人想招揽侯方域入幕僚。
侯方域有心拒绝,又无力拒绝。故乡千里之遥,钱一时凑不够,不到最后一步,也不能开口向家族要,或许只能暂时委屈委屈自己了。
阉党也是为大明,侯方域如是开脱自己。
李香君坚决反对。在她看来,阉党之害国误国更甚流寇,入阉党门容易,出阉党门难。况且,侯方域乃复社领军人物,是东林党一杆耀眼旗帜,变节了,名声就全毁了。
李香君像
为妇人而弃功业,李香君此生绝不能安。
李香君卖了所有首饰,四处向姐妹们求告借钱,养母李贞丽在女儿苦苦哀求下退还了还剩下大半的梳拢之资,钱终于够了,侯方域解脱了。
而恶人被李贞丽和李香君做了,且钱财亦空,前路缥缈。阮大铖惦记上了这两个女人。
乡试不第,侯方域惆怅异常。爷爷是进士,父亲是进士,而他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请托了无数人,这南京人文荟萃之地也未给他带来些许助益。
李香君在桃叶渡为他摆下酒宴,如一个妻子,为丈夫分忧解愁。
功名本在尘世外,世人几个看得开。
而侯方域不知道,他的名次本在南省第三,被主考官有意划去了,说是侯方域语多妨碍,录取之恐招大祸于侯家。借口多言之凿凿,不过是政见不同,且侯方域父亲在大牢蹲着罢了。
日子还要继续。
歌舞弦弹琵琶语,日日夜夜与君知。
夫子祠、城隍庙……一对神仙眷侣,两人携手同游。
一边读书,一边会友,美人在侧,侯方域乐得不再思蜀。
侯方域拿出一把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扇子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是定情之物,是山盟海誓见证,两人都把彼此当做了此生依靠。只待时机,见侯氏长辈。
而当时,“秦淮河畔青楼女,家家夫婿是东林”,场面何其“壮观”。以“天下苍生”为孜孜不倦追求的东林党,把自己的脸煽的肿起来半边。今日与这个成双成对,明日与那个双宿双飞,或者书生负了佳人,或者佳人负了书生。李香君和侯方域是此中异类。
南京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明末官场“逆淘汰”机制入骨入髓,刚正不阿的人难以寸进,结党营私的人步步高升。当了几年官,不能广宅大屋,置田置业,富甲一方,都算不得衣锦还乡,连家乡人都笑他“傻子”,就如终生不敢回乡的李贽,至死都带着“傻子”帽子的海瑞。
明之亡,迟至嘉靖年间始,严嵩等阿谀奉承者高居内阁辅臣之位。恋权、贪财、徇私枉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数十年后,士大夫精神只存于民间,不见于朝堂,口号响亮至极,作作秀而已,连大明三岁小儿都不再相信。大明“逆淘汰”机制大成,再淘汰50年后,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等官场异类如凤毛麟角,众口铄金之下,终死于众人之手。
两年时间过去了。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闯王李自成挥军入河南,攻城略地无数,围攻省城开封甚急。诸路大军不听朝廷号令,萎顿不前。前兵部侍郎,侯方域的父亲侯恂被放出了大狱,朝廷重新启用,要他统兵进剿河南乱匪。
侯家世居河南归德(今河南商丘),算是土著,且领军的左良玉等人多是侯恂一手擢拔,有地利人和优势。
朝廷不杀侯恂,原因在此。门生故旧太多,掌握了太多兵权。曾几何时,他在朝廷为将军们摇旗呐喊,要响,要官;将军们在地方为他歌功颂德,权势熏天。
而侯恂让朝廷失望了,他指挥不动众将士了。乱世兵权最重,那些领军大将有几个愿意消耗自身实力。
追着流寇屁股可以,真刀真枪荡寇不行。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高官厚禄许的顶破天也不行。再高的官,也不及兵权。不见一个个领军文臣,咔嚓咔嚓掉脑袋,或假手皇帝,或假手农民军,或假手清军,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大家见过几个武将掉脑袋的,掉脑袋的都是兵打没了的光杆将军。打败仗不可怕,兵没了才可怕。文官领兵,自袁崇焕之后越来越像一个笑话。
文臣杀起来顺手,武将杀起来可能伤到自己。
十万大军闹哄哄扎营在黄河北岸,眼睁睁看着农民军攻城,攻城不下,掘开黄河,水淹开封。开封城沦陷了。
不久,洛阳城再被攻破,福王朱常洵被杀。除了几个漏网之鱼,福王一系尽被屠戮。手中数百万亩良田,府内数百万两银子,此一刻皆是浮云。而洛阳城最危机时刻,兵困粮绝援断,福王宁肯粮食腐烂,宁肯银子堆在库房里生锈,也不肯拿出来。
一个大明神宗皇帝极为喜欢的儿子,与朝臣对抗了十余年,也不能把这个皇子扶上太子之位。皇帝懈怠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躲在宫门之内30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朝廷靠着惯性运行了30年。
皇长子胆战心惊40余年,只因为生下来就有名分,大义在手,朝臣们大多站在他这一边。而这个皇长子即位不到一个月,吃下一颗朝臣献的红丸,死了。红丸案和廷击案、移宫案并称明朝三大案。这个皇长子名叫朱常洛,是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的生身父亲。所以福王不敢稍有逾越。劳军了,有收拢军心企图,削他爵,圈禁围墙之内都是轻的。父辈因为皇位结下的仇不可化解。
开封城陷,侯恂官职再被撤,关入天牢,不放不定罪。
侯方域不得不回乡了。他是长子长孙,照顾族人,乱世保身,义不容辞。
叁 扇染桃花时,孰人念她痴
李香君名花有主,却不能随心中人一起归家。侯家还接纳不了这个青楼女子。
清倌人也是妓女。侯方域一去,媚香楼里世家公子多了起来,一亲芳泽谁不想。
养母李贞丽和养女李香君艰难周旋,靠着侯方域的名分在外面死撑着。
一群人靠媚香楼吃饭,包括她们母女,她们避无可避,走无可走。
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闯王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自缢身亡。
同年,吴三桂降清,打开山海关关防,引清军入关。
同年,新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城继帝位,年号弘光,是谓弘光帝。
阉党当权,朝廷大用阮大铖,报复疾风骤雨而至。
从北方逃难而来的侯方域不及见李香君一面,被阉党逼迫不得不逃离南京城,投奔史可法(今河南开封人,与侯方域同为河南人),入幕为僚,驻守扬州城。李香君则留在南京,卸下铅华,告别风尘,待君再归来。
借居在媚香楼。素衣素面,饮茶赋诗作画,不见生人。
那篇《南都寄侯公子书》:“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
侯方域不敢一日或忘。
该来的总要来。某一日,吹吹打打来了一群迎亲的。
阮大铖怂恿皇帝面前红人田仰前来纳李香君为妾。李香君不从,田仰用强。
无奈之下,李香君以死相逼。头撞墙壁,血流了满身,溅在了贴身珍藏那把侯方域留下的扇子之上。
哪怕是一具尸体,田仰也要带回去,好给背后的人交待。
李贞丽站出来了,她要替女儿出嫁。
偌大南京城,竟没有人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为这些弱女子伸张正义。
李贞丽做妾不过数日,田仰三两银子把李贞丽卖给了一个年迈兵卒,受尽了人世间凌辱。
李香君苦挨时间,身体稍有起色,加些许墨,在染血扇子上,渲染一朵朵桃花。红艳艳地,似血,本来便是她流的血: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出自孔尚任《桃花扇》)
桃花折扇
桃花扇成,李香君的刚烈,李香君的专情尽在其中。
不日,阮大铖拿着圣谕来了,国事艰难,青楼女子有伤风化,诏姿容才艺卓绝者充入宫,姿容才艺浅薄者充入民。
替皇帝充实后宫来了。不扰民女,且青楼歌妓得以重归良善,实乃皇恩浩荡。
李香君被征入宫,排演戏剧,博取皇亲国戚一笑。
宫门如山,隔绝消息。自扬州急急而来的侯方域无计可施。
佳人如昨日,只是宫苑深。
李香君像
那一年,清兵南下,攻打扬州,史可法誓死抵抗,决死不降,城破后,清军不封刀十日,扬州城顿成人间鬼蜮。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五月,清军气势汹汹冲南京城而来。弘光帝不战而逃,南京大乱。
李香君趁乱逃出宫门,李贞丽趁乱逃离折磨她的男人。
她们逃的方向都是媚香楼。媚香楼近了,而媚香楼熊熊大火在眼睛里是那么清清楚楚。
半生心血尽化作乌有。姐妹们还好吗?是不是死在了乱兵之中?22岁的李香君,31岁的李贞丽委身在地大哭不已。
侯方域在另一个方向眼含泪水看着媚香楼大火。斯人已去,永不复生。就如这场大火,一切都烧没了。
而错过终究错过了,李香君和李贞丽错过,李香君和侯方域错过。
咫尺之遥隔天涯,再见已非昔时人。
农历五月十五日,东林党耆老、大明礼部尚书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请降。
不久,“头皮甚痒”的钱谦益第一个剃下头发,梳起辫子,向新主子效忠。清朝即任命他为大清礼部侍郎,官职仅仅降了一级。而耻辱世世代代在江南钱家萦绕,保住了富贵和性命的钱谦益一辈子活在悔恨之中,未有一日一时一刻停顿,直至艰难死亡。
千古艰难惟一死啊。
李香君乱世之中,逃难到南京城外栖霞山葆真庵存身。李贞丽生死不知。
粗茶淡饭,饥一顿饱一顿,艰难度日。她不肯出家,要等到那个喜欢了许久的人。他说过,他会回来找她。带她回河南归德府,此生再不分离。
半年后,侯方域寻来。脑袋后辫子又粗又黑,他竟也降大清了。
李香君盼了日日夜夜,竟也是一个降臣。她转身闭上柴门,从此不见。泪水多少不甘,尽化作悲痛,痛彻心扉。
生死如路人,不许起相思。
如墨淋漓夜,长哭死未已。
他们的故事从大明到大清,有读书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故事流传。
未必谁辜负了谁,只是两条平行线不肯有交集。
侯方域在清军大营出谋划策。世人盛传,侯方域附议掘开黄河,以水代兵,水淹榆园义军。
清军将领允了,水漫天而来,河南、山东大片地方化为白地。义军被镇压了,但无辜百姓死了至少百万众。
论功的时候,一众僚属一无所获。掘黄河的罪名全推给义军了,自己把自己淹死了,天罚之,与大清何干,只是可怜那淹死的百万百姓和流离失所的七百万流民。大清是为救他们而来。
中原民心竟因此而附。
如此大功不赏,诸僚属愤愤不平,却执拗不过砍头的大刀,他们怕死,更怕被灭口。侯方域需要科举出身,想走稳稳当当文官路子。
大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侯方域应大清河南乡试,名列第一。功名竟被销去了,说他心向大明,不思效忠大清,不可录取。
而时人讥笑他:"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出自360百科侯方域词条)
还有掘开黄河一事,世人议论纷纷,矛头多指向侯方域,而他百口难言,谁让他当时在清军大营,谁让名声最响亮。
大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正当壮年,35岁的侯方域突然返乡,盖了一间壮悔堂。
追悔当年荒唐事,归隐田园不仕清。
从此,读书、写书,不再问官场事。忏悔时时在他心,为那百万无辜百姓,为那七百万流民。
一年后,公元1653年,李香君病逝于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侯家,是年30岁。遗有一子,嗷嗷待哺之中。
侯方域为妾室李香君立传,作《李姬传》传世。
两年后,公元1655年1月,38岁的侯方域悔恨交织中病逝于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家中。
商丘侯方域故居为侯方域和李香君塑的蜡像(辫子)
林语堂《为香君题诗》载:
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义气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
香君一个娘子,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
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
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
后 记
9岁或10岁时候,买过一本《桃花扇》小人书。小小的字,大大的图。读不出所以然,只有惊奇和好奇。
2004年,高三。填了生平第一首关于《桃花扇》的词:
南乡子
胜败又如何?千古江山已成昨。且压炙酒风流驻,快活,桃花扇上他入魔。
年来归故国,何事旧人异类说。辫子垂地千尺有,胜过,英雄消磨南朝歌。
4年前,买了孔尚任著的《桃花扇》原本,依然看不懂词句,依然记不住故事,却莫名其妙感动着。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谨以此篇告别少年时代。
2019年1月31日、2月1日·伊川
参考资料:
1.360百科:李香君、侯方域、李贞丽、侯恂、陈贞慧、史可法、钱谦益等词条内容;
2. 孔尚任《桃花扇》;
3. 侯方域《李姬传》。
说明:图片、音乐来自网络。故事梗概皆为拼凑杜撰而成,无可信史料佐证。诗、词、对联,未标注出处者皆为原创。
作者简介:洛阳伊川江左人,喜读书,不求甚解;爱吹牛,不管牛皮吹破;胆子甚小,如鼠;脾气老大,事事拎不清。动不动写诗,却不按格律。喜欢有钱有闲的工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可是一人身兼作者、编者、推广者三重角色。工作之余,时间老宝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