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系列之鲜于枢:赵孟頫攻晋,我负责唐,我们书法各有其长
说到元代书法家,很多人都只知道赵孟頫,他真的是一家独大,毕竟他跻身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为书法的传承有着巨大贡献!自唐后,两宋和辽,金,西夏先后并存,宋朝的文学开放性使得文化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书法方面更是百家齐放,北宋前期的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书法,基本沿袭唐、五代的书风。北宋后期的仁宗到钦宗的六朝书法,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崛起为标志,代表着宋代尚意书学的最高水平。他们在汲取前人技法基础上,以独特的尚意艺术风格享誉宋代书坛,被后人称为书法宋四家。他们的书法突破晋唐以来的法度,不仅能够与尚韵的晋书、尚法的唐书争辉,更造就了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继晋、唐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就有了后人所说的“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之说。
到了元代,赵孟頫重新撑起书法的复古大旗,使得元朝短暂的几十年中,在他倡导的复古旗帜下,涌现了一批堪与古人媲美的书法人物,或从唐人取法,或上魏晋求变,法孙杨旭素,学二王钟索。让书法重新回归繁荣。
而鲜于枢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鲜于枢是元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
元代僧人、诗人善住在其《谷响集》中对鲜于枢的书法成就评价颇高,认为是“千载不须叹寂寞,已留遗墨偏炎方。”
与其交游极为密切的学者虞集也把鲜于枢与赵孟頫并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余,风流拟晋宋而无作。是以吴兴公运画沙之锥,刻希世之玉,使千载之具眼,识二妙于遐邈”。
明代陆深更是把鲜于枢放在了元代书法巨擘的地位“书法弊于宋季,元兴作者有工,而以赵吴兴、鲜于渔阳最为巨擘,终元之世,出入此两家”。
其实在当时,很多书家或多或少都受有赵孟頫书法的影响,纵观整个书坛都亦步亦趋、笼罩在赵氏一人风格之内,让人总会感觉少点变化、不够丰富。鲜于枢开始也不例外,但是后来他潜心翻阅古迹,和赵孟頫各走其道。他参考了赵氏笔法的精工妍润,圆润内敛,也汲取了晋唐草书大家笔法的洒脱灵动,长期的练习中,使得他的草书在笔法的转换之间有了更丰富的变化,更加萧逸苍莽,气息醇厚,神韵生动。
在书法中可以看出来,如果说赵孟頫的书法得到了晋人的书法风韵,而鲜于枢的书法则更注重唐人的法度。字形劲挺笔法飘逸。行书笔法古朴,结体严谨,在刚健之中又不失雅致之气。草书笔墨酣畅,笔画舒展,豪放之气跃然纸上。
明代吴宽曾经形容他的草书说:他的草书从真、行书之中而来,所以用笔一丝不苟,点画力量恰到好处,那草书既看不到夸张的笔画也看不到随意涂鸦之笔,流畅飘逸之中,寻求一种沉稳之气。
一句话:赵楷鲜草!
赵孟頫和鲜于枢在元代的书法复古变革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鲜于枢的书法复古不同于赵孟直接取法魏晋、追随“二王”的路子。他是在魏晋的基础上以唐人为师,追求书法的骨气和法度。
鲜于枢对宋代的书法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宋代书法到了苏东坡以后,就全无“二王”规矩了,黄庭坚则根本不知道古意为何物。黄庭坚、米芾的书法虽然飘逸流畅,但是有失古人法度。如在《论草书帖》中说:“至山谷乃大坏”,批评黄庭坚不懂草书;在《跋黄庭坚赠云庵道人歌行》中又批评道:“黄文节公之笔,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无点画之差失。”他在《跋王献之保母砖帖》中批评米芾:“却笑南宫米夫子,一生辛苦读何书”。这些也表达出了鲜于枢的艺术思想。
虽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晋唐书法的精髓之中,贡献很大,可是在后世的书坛之中名气并不大,甚至一度被遗忘。但不能忘记,他是可以称之为承上启下之人,对书坛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明初书坛他的影响渐深,所以说,如果说元代的书坛谁是第一,那么鲜于枢和赵孟頫是难分上下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赵孟頫在《题伯几临鹅群帖》中的评价:“仆与伯几同学草书,伯几过余远甚。仆及力追之而不能及。”则不能仅仅看作是赵孟頫的过谦之词了。
不知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我是威记!谢谢阅读关注!